徐艺力 陈莉莉
摘要:公益创业是一种将企业化运营和社会价值合而为一的创业形式,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成熟与否直接地成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将创业团队分为以学生、教师为主的内部运营团队和以政府、社区、企业为主的外部指导团队。如何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搭建一个运行流畅的团队架构,从而推动公益创业的发展将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大学生 公益创业 团队建设 “书香少年”
[HJ1.05mm]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现象使得频发的社会问题逐渐走上全民关注的舞台,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了公益创业的诞生。公益创业的成就主要来自于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它直接承担起了一部分满足公共社会需求的重任,学生公益创业团队以其高素质、重思考、强理论等优秀特点脱颖而出。但不得不承认地是,由于部分大学生团队架构不成熟、组织紊乱,造成了创业项目半途而废或失败。探讨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的架构,有助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公益创业产业的完善和进步。
一、“书香少年”项目背景及效益分析
(一)项目背景
当今社会物质消费高度发展,精神消费已经渐渐地成为了奢侈消费。书香项目通过一系列活动策划和运作,培养青少年阅读的自觉性,从精神层面去唤醒青少年的读书欲,潜移默化地塑造青少年优秀的品格。书香少年项目采用图书漂流活动、驿海读书会、书名猜猜猜、亲子共读一本书、书籍跳蚤市场等活动来提高目标社区内的青少年的阅读数量、培养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前期目标主体是青少年,后期将吸引更多的爱书人士参与其中。项目在当今公民阅读量偏低的背景下,以书香少年为“起点”,逐步扩大宣传力和影响力,最终达到书香城市、书香社会的终极目标。同时,为了保证项目的自我造血能力,在项目实施期间将会采用售卖“书香”字画、与企业合作、出售特色书香甜点等方式进行商业化运转,并将获得的利润重新投入到项目中,不断再生、促进发展。
(二)项目可达成效益
1.品牌效应。弥补民间公益组织所自我造血功能的缺陷,让社会组织更具生命力,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更多的创意,使公益形成可持续发展。同时更好地结合舟山新区建设发展,将“书香少年 阅动城市”项目做为一个公益服务品牌,更好的促进舟山精神文化的发展和全民素养的提升。
2.政府、企业、社区三位一体。项目通过与政府合作,实现政府职能有效转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塑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形象。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当地企业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实现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与社区合作,承担一部分社区公民需求,实现社区青少年公共服务更加专业化和精准化。
3.社会公益文化傳播。改变大众原有的公益理念,将公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让更多的人能支持公益,理解公益,实现公益的良性发展。同时借助项目,在培养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大精神消费概念在舟山的普及和推广,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同时,将“全民学习”的概念扩散开来,促进书香城市、书香社会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的基本架构
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是项目开展的核心要素,不同的创业团队会有不同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但殊途同归的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一定是分工合理、执行高效且具备稳定凝聚力和共同价值导向的。
“书香少年”项目运作前期主要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内部运营团队为主,学生成员负责具体实践的部分,分为志愿者团队和媒体运营团队。教师成员主要作为辅助力量的存在帮助解决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高校同步开展创业课堂和讲座来帮助创业团队建设。以下为书香少年项目前期过程中的团队架构,见图1:
三、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团队问题分析
第一,团队领导者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无论是项目提出、经费申请、文案撰写、图片摄影、团队宣传,都需要领导者“亲力亲为”。很多项目负责人都或多或少的会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明明是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但所有的事情却依然落在自己一人身上。第二,团队学生后期精力涣散,核心成员渐渐减少。公益创业项目无论是可观的经济收益还是广为好评的社会效益,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团队成员“丧失梦想”,渐渐离去。第三,没有一个准确的团队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实践中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没有很好的社会激励和响应。当一个团队开始产生这样的想法时,其内部精神导向也必然出现了问题。在团队成立之初,本就应该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价值杠杆,无论外界评论与否,团队都应该一直坚定自己最初的梦想。
(二)教师团队问题分析
由于大学生们经验不足、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欠佳,因此,在每一个公益创业团队中必然会配备一名或者多名教师作为辅助力量。教师团队对应的即是创业教育,通过讲坛和一对一等辅导模式来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形成创业价值观。但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团队的创业教育“重知识,缺价值观”。运用胜任力架构来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普遍会具有一定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基准性胜任力,但对于创业价值观、道德标准、社会动机、内驱力等鉴别性胜任力却不尽人意。[ZW(]苏海泉,邵良杉,姜勇.基于胜任力结构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简单来说,由于部分教师本身没有过多的创业实践,针对创业团队运行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仅能提供理论上的建议,而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战略性选择方案。
四、对策建议
(一)对于内部运营团队中大学生的建议
首先,团队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即常言道的“初心”,这是团队在项目准备前期需要重点关注和讨论的内容,这份“初心”也会成为团队后期坚持下去而不解散的力量源泉。其次,在团队成员招募以及核心成员问题上,成员招募要做到精细化,规模越大并不一定会是好事,可能会出现成员冗余或任务分配不均的情况。另外,团队在组成初期必然是会有自己的核心成员的,这是团队的根基。如果核心成员因其他事情不得不离开团队,应建议其推荐几个合适的人选作为“继承人”。同时,在早期的团队培训中,每位核心成员需要选取自己的“重点对象”,将属于自己的任务传递给“重点对象”,以备不时之需。最后,团队正式形成之后就是任务分配的问题。为了避免“事必躬亲”的状况,领导者需要做到细化任务目标,准确下达到每一名核心成员。
(二)对于内部运营团队中教师的建议
作为创业团队中的教师,除了向团队传授创业知识,为团队争取外部创业教育讲坛等机会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团队的创业价值理念。前文中已经提到公益创业相较于商业创业而言其不具备“利益至上性”,它更加注重的是培養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向社会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任,这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所在,也是其不偏离最初轨道的关键因素。
(三)融入外部指导团队的战略性价值
在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中,除了需要组建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内部运营团队之外,还需要以政府、社区(特殊)、企业为主的外部指导团队的支持。外部团队就好比是运筹帷幄的智将,为项目提供后备支持和保护。
1.外部指导团队中的政府。政府是社会的维和者,同时也是保护公益创业团队的有利臂膀。以“书香少年”项目为例,通过与政府的合作,我们获得了以下三点支持。第一,政策辅助,作为“大学生国家级创业创新实践项目”,响应着“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号召,使得团队能够师出有名,这可以直接地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同,同时也是宣传项目的有力因素。第二,资金支持。作为申报项目是可以获得一定政府资金支持,这笔资金也将成为创业团队前中期重要的物资来源。第三,专家指导。这其实是一种隐形支持,政府不会直接的给每个团队都配备一名专家,但如果团队提出请求,向政府寻求帮助时,政府会寻找高水平的专家帮助创业团队解决难题。
2.外部指导团队中的社区。相较于其他的公益创业项目,“书香少年”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其采取了社区—项目团队—高校三方联动的合作模式。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其中在社区中常年工作的社工老师具有非常扎实的基层经验,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分析、教育模式架构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与社区的合作除了为我们带来关于受益团体(青少年)的相关数据之外,也带给了创业团队一定的培训和社会价值理念的形成。同时,社区还能够为项目提供场地和一定的物资支持。
3.外部指导团队中的企业。大学生公益创业不是商业创业,同时也和志愿服务有着本质区别。归根到底,公益创业依然是要走进市场,同时要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收入以维持项目运行,而企业作为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社会资源、资金运营、团队架构还是价值导向、企业文化构造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企业作为外部指导团队中最独特的一核,不仅可以为团队带来一定的场地和资金支持,同时专业培训、公益实习机会、派遣工作人员作为团队指导等都能够帮助创业团队更加快速的成型,同时有效地避免常见的错误。
通过改进内部运营团队和引入外部指导团队,“书香少年”项目团队建设基本处于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以下为精进后的团队组织架构,见图2:
大学生公益创业作为开展社会创新、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新模式,基于社会使命和责任感的要求,为谋取公众社会利益而存在,它的发展和完善已然是大势所趋。但不可否认的是,公益创业一定的“商业性”决定了相对而言较为稚嫩的大学生还不能很好的驾驭住这匹“骏马”,应运而生的便是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而早期仅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运营团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氛围,同时作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鉴别性胜任力也不完善。因此,以政府、社区、企业等社会团体为代表的外部指导力量开始融入到公益团队中来,作为一股强有力的外部支持力量而存在。直到此时,一支搭配内部运营机制和外部指导支持,整合大学生、高校、政府与社会资源为一体的团队正式形成,而只有这样多维合作的团队才能够有效面对公益创业中的种种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海泉,邵良杉,姜勇.基于胜任力结构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
[2]杜银伟.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011.
[3]苏海泉,周志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支持探究[J].青年探索,2012(03).
[4]赵鹏飞,汪忠,栾巍,唐怡,何飘文.公益创业: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模式[J].金融经济,2009(20).
[5]李凤.大学生公益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014.
[6]谢敏,王丽娜,韩煜炜.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03).
[7]陈亦天,叶凌雨,姚远.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商学院“1+1”公益小组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