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思考

2019-04-20 11:06彭明唱
决策与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徐州乡村振兴

彭明唱

[摘 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勾画了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不足与问题的政策方针,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徐州城镇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日益增长,但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基层组织涣散、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等问题。要以构建四大机制为突破点,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塑造健康的乡风,以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新时代;徐州;乡村振兴;农村体制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文明乡风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4-0060-09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文献综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采取了城乡分治的双元发展路径。严格的户籍和人口流动限制,辅之以巨大的价格“剪刀差”,致使一直以来都是农村补贴城市,农村为城市让路。如今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则进一步激化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矛盾。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农”字当头的国家,农村人口总量依旧很大,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关系着中国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1]。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7年底先后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经济会议,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8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提出乡村振兴时间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详细部署,明确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实施路径和政策举措。这些政策和建议不仅勾画了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不足与问题的政策方针,将成为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近年来,徐州的城镇化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中心村建设如火如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具备,但如何尊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有序有效组织实施是当前徐州乡村振兴所要面临的主要挑战。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内各地区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例如浙江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力推进浙江乡村面貌、经济活力、农民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带来实践经验。廖彩荣、陈美球(2017)通过分析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现实基础,提出了应以规划体系、土地改革、政策优化、绿色发展的四大机制为突破重点来推进乡村振兴。赵俊杰(2018)认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是在农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供优质公共资源,取消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同时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立法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利和财产权利不受侵害,并公正地实施这些法律。如果再辅以必要的土地制度改革,那中国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徐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关键、发展路径、发展误区提供了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而今后徐州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创新首先必须要系统地考察动力机制中的各个因素,没有必要的理论框架支撑,讨论分析就容易陷入表面化。其次由于各县区差异比较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县区应差别对待,但现有的研究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因此有必要展开深入研究。再次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应当基于“三农”视角、通过机制完善、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塑造、发挥党组织作用等不同层面去突破。

二、徐州乡村发展的总体特征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徐州城镇化历经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8-2017年期间,徐州城镇化率由47.2%提高至63.8%,年均增长近1.7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总量由410.3万增加到558.76万,意味着每年近15万农村人口流向城镇,这也是徐州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期,见表1。

当前徐州人口城镇化距离发达地区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城镇化潜力。但从目前看,徐州的城市病问题还比较突出,进一步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也不符合徐州现状;同时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乡村发展相对滞后;而在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则是进一步增强淮海地区中心城市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市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果显著,农业科技贡献率逐步提高

近年来,徐州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自2014年全市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增长加速,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2017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0.01亿元,比2016年增长9.9%。全年粮食总产量482.72萬吨,增长2.9%,粮食亩产433公斤,增加9公斤。同时,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库存的玉米产量减少,豆类、薯类、油料和蔬菜产量增加,花卉林木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县域布局优化。2017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近60%,比2012年提高5 个百分点,有效提升了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预计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三)农村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收窄

2017年,徐州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35元,比2016年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87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97元,增长9.3%。城乡收入比由2016年的1.861:1调整为1.856:1,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436元,增长7.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34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38元,增长8.8%。2013-2017年徐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见图1。

三、徐州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卫生状况堪忧。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买得起车,但交通管理形同虚设,道路建设也跟不上发展速度,许多农村过早患上“交通拥堵症”。目前,徐州一些地区仍然使用旱厕,公共厕所改造不力,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极有可能诱发流行病。一些农村垃圾处理仍然处于原始和分散状态,特别是建筑垃圾围村的危险局面在许多地区已经显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环境问题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比如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使用,进一步导致乡村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

(二)乡村基层组织涣散,“新乡贤”培养不易

近年来,徐州不少乡村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支部和村委会负责人甚至借助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成为“村霸”,严重影响党的扶贫脱贫、振兴乡村等政策的实施成效,成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障碍。一些农村的民主选举和村民自治流于形式,甚至在某些乡村被黑恶势力所把控。强大的宗族势力,复苏的宗教信仰,连同日趋抬头的帮派势力,使农村治理错综复杂。由于缺乏严格监督管控,上级部门的转移支付经常被层层盘剥、偷工减料或挪作他用,最后用于实际用途的寥寥无几,使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堪忧。政府对农田的补贴不足,许多农民选择撂荒,造成农地资源浪费。由于政府监管乏力,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知识欠缺,农村地区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倾销地。

振兴农村,关键在人。当前徐州市的农村正处于快速的变化过程中,农村人安土重迁,离土不离亲,城乡分离的状况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大量高学历人群出走城市,无法像过去的乡绅一样返乡报效故里,使城乡差距有不断拉大的风险。鼓励与引导乡贤返乡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何建设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以及如何将传统乡贤文化的举措落实到实处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足,农民精神生活匮乏

当前,徐州农村的文化沙漠现象严重,有时婚丧嫁娶还存在有伤风化的表演。在不少农户人家几乎找不到一本书,但是抱着手机打游戏的却举目皆是。客观而言,“乡风衰败”并非是单纯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是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一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导致家庭难再满足留守农民的精神生活。二是一些乡村传统的公共空间的衰败。上世纪90年代前,徐州村民间通常有着较为密集的社会交往,“走家串户”闲聊是很重要的公共活动。节日、婚丧嫁娶甚至村民小组会议等公共活动,也有助于填补农民的公共生活需求。但近年来,随着徐州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建起楼房,单个家庭的私密性随之提高,“走家串户”活动减少。在部分乡村人情世故非常流行,紅白喜事带来的人情礼节造成经济负担沉重,许多家庭近四分之一的收入都用于各种人情往来,深陷人情网络难以逃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牌铺子”几乎成为村庄内唯一的公共空间。三是现有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需求错位。尽管不断加大,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体上难以满足需求。不少“文化下乡”项目存在单向性问题,如电影下乡、农村书屋等,没有照顾到留守农民需求,难与农民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而乡风文明建设又是软性指标,不易纳入基层政府日常工作,所以“不出事”逻辑大行其道。

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点分析

乡村振兴是全新战略理念下的创新型发展,涉及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既面临原有的矛盾、又存在新的挑战。基于现实基础条件,推进乡村振兴应以四大机制为突破重点:一是以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为先导的约束机制。在当前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已成常态、乡村居住形态逐步改变的背景下,需要依据一定区域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动趋势,全面制定和优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特别是要加快编制不同区域全覆盖的村庄空间布点详规,强化约束力和执行力,发挥对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引领及约束作用。二是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以农地“三权分置”为代表的一连串改革,不仅可为城市资本打开新的投资空间,还能推动激活农村要素与促进城市资本下乡高效对接,为乡村带来强劲的社会资本。三是以优化政策体系为关键的支撑机制。为此,必须突破城市与乡村相互脱节的两套政策框架,以城乡一体的政策融合为指向,通过政策优化、整合创新,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新的政策体系。四是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引领机制。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都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改变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短期化增长模式,构建绿色生态的新发展引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要义。当务之急是强化制度约束,在保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 “三生”融合发展。任何非生态的发展方式都必须遏制,绿色发展应贯穿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的所有环节[3]。

五、新时代视阀下徐州乡村实施全面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一)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目前,徐州各级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首先明确振兴乡村是为了谁,以及乡村振兴依靠谁。乡村建设的实践活动,既包括政府的主导,也包括社会组织参与和市场资本化运作。检视这些不同类型乡村建设活动的一项黄金法则是,农民如何参与其中以及农民在其中能够分享多少。离开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活动很难有活力,排斥农民分享利益的乡村建设活动纵然轰轰烈烈也无意义。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关键是要明确农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位置。

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不仅是让城市包容更多的人,而且还要建设好乡村,让不能进城的农民也过上美好生活。我国的经济增长点依然在城市,农村的社会兜底功能不能改变。徐州要实施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战略,应重点针对那些留在农村不能进城的农民。例如在乡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防止农民失去土地,将农业生产机会留给农民,将有限的农业生产剩余留给农村,调整农业农村政策必须遵循底线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立足市情农情,当前徐州农村发展还存在着地区间的突出不平衡性。以人口净流出和村庄空心化为基本形态的一些县区,并不具备苏南地区乡村建设的良好条件,必然是问题多于成绩。因此,各县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立足本地条件,切忌脱离时空条件的生搬硬套。

(二)健全农村体制机制体系,激活创业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而只有农业有奔头,才能吸引到人才。因此,徐州各级各部门间要进一步完善好各项政策支撑体系建设,支持外出务工农民、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当前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一是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就业新渠道、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要在落实好近年来国家已出台政策基础上,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对于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可在创业地享受与当地劳动者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二是完善创业担保政策,将“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推广到返乡下乡创业企业。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返乡下乡创业。允许利用宅基地建设生产用房创办小型加工项目。三是加强培训服务。在农村社区推广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全程帮办。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使有意愿的创业者都能接受至少一次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的创业培训服务。四是实施引才回乡工程,激励和吸引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回乡服务。鼓励工商资本参与扶持返乡下乡创业。五是建立创业风险防范机制,鼓励开发相关保险产品,按规定将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纳入就业援助、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使返乡下乡创业有后盾、能致富。

(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推进徐州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当前徐州部分城郊地区可以有机会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因此能够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但从全局看,市民下乡的消费需求有限,农村产业相对弱质的地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不少乡镇政府竞相打造“田园综合体”,实施农村全域旅游建设,缺乏规划和统筹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有可能制造出农业农村“三产化”的泡沫。因此,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实施特色化战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推进特色支柱产业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独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调优调强调大特色农业,提升产业规模效益和综合竞争实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提升农业现代设施装备水平,着力增强农业持续发展科技支撑能力,继续强化对农业的扶持和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化建设。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试点,扩大“农超对接”试点范围,推进示范社建设。创新完善各级农场资产组织形式,探索建立农场一体化管理体制和现代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职能、科学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四)铲除村霸毒害,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如何有效打击“村霸”,强化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管理,是党振兴乡村战略首先要面对的挑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其中要求“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之路。铲除村霸恶霸的意义在于重塑基层政府治理逻辑,构建自治、德治和法治相融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三治”融合的关键要素[4]。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能有效地融合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各类人力、经济和文化资源,而且能够发挥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的引领作用,促进“三治”融合。所以,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优化乡村治理环境、实现“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主体和组织基础[5]。

因此,在人才的机制培养方面,徐州各县区一方面应选优配强乡村社区“两委”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党组织带头人。另一方面及时吸纳农村乡贤入党,加大发展农村青年党员工作力度;鼓励和支持退伍军人、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及各类优秀人才到乡村工作。支持乡村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挂职锻炼等方式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此外加强对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和农村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提升推动乡村发展和服务农村居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全面提升农村管理机制工作水平,要根据党的十九大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立足村情实际,拿出务实管用举措,始终坚持乡村基层党组织領导核心地位不动摇,以推进村务监督为重点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积极推进乡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和有效覆盖,注重选好用好管好带头人,从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6]。

(五)健全乡风文明体系,推动乡村文化转型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首先,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徐州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其次,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徐州乡村文明实际,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再次,要加强徐州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各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最后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亮.没有出路的农村将是中国的灾难[EB/OL],新浪财经,2018-

02-12.http://finance.sina.com.cn/

zl/china/2018-02-12/zl-ifyrmfmc

1862971.shtml.

[2]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

[3]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4]欧阳静.铲除村霸,振兴乡村[N].环球时报,2018-02-28.

[5]翁鸣.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作用最关键[N].环球时报,2017-10

-20.

[6]吕德文.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N].环球时报,2018-02-05.

[责任编辑:杨一帆]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徐州乡村振兴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高申作品
于永正从教年记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意义研究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