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儒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判断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面对的新任务之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守正创新既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阶段特征,也是实现“强起来”的方法论。为此,新闻舆论应守信念之正、守时代之正和社会之正,同时,新闻舆论应创理念之新、技术之新和策略之新。
【关键词】新闻舆论 守正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事业的总理论,而且也是新闻舆论工作应当坚守的最高信念。
新闻舆论工作要坚守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坚持党对媒体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出,“立场性和倾向性是新闻舆论的固有属性”。在我国,新闻舆论不属于任何特殊个体或利益集团,而是属于全体人民。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对媒体的领导保障了新闻舆论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守党性原则保障了新闻舆论始终服务于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利益。
要通过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来,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体两面,其核心是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作为实事求是原则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新闻真实不仅是指单一事件、具体报道的真实,更是指总体、宏观、全局的真实。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就是要反映社会发展总体面貌,以积极向上的内容进行鼓舞感召,同时对损害国家大局建设、有悖于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其最终效果是要形成合力,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高站位、树立大局观。新闻舆论工作是党和国家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现党和国家现阶段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树立信心、提振士气、稳定心态的重要作用。因此,新闻舆论工作的基调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来确定,其开展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来布局以及成效要以是否有助于推进全局工作来评判。
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做到目光广阔、思虑久远,坚守时代之正。一方面,要做到目光广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意味着要以包容、平等、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世界多元文明,既有对欧美媒体话语框架和价值判断的超越,又有对西方二元对立、零和博弈式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超越。另一方面,要做到思虑久远。新闻报道求新求快的特点使之倾向于关注单一、具体的事件,新媒体的助力致使媒体和受众都很容易陷入对浅层刺激的追求和短期热度的追捧,忽视了对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普遍面对的时代挑战、未来发展等宏观、严肃问题的关注。因此,新闻舆论应当充分发挥其议程设置功能,通过对媒体内容的筛选设置新闻框架和议程,引导公众和社会舆论增加对时代问题、严肃议题的关注和思考。
媒介所传递的每一则信息都会对其受众的世界观、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塑造作用。如果说未成年社会个体的教育主要由学校和家庭承担,那么进入社会后的社会个体教育就主要通过媒体的教化功能完成。这也让新闻舆论成为塑造社会整体价值理念的主力军。
因此,新闻舆论更应重视承担社会责任,从监督和引导两方面入手守好社会之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使之必然倾向于关注和报道社会问题,但在进行此类报道时应格外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同时避免报道路径的固化。否则,此类报道往往会强化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造成社会割裂与社会伤害。在社会转型加剧、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新闻舆论更应承担起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建构沟通桥梁、增进社会了解、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
其一,要以危机意识作为理念创新的深层驱动力。虽然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对新媒介环境所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有所认识,也已开始作出一系列的尝试与改变。但当前媒介环境的变化剧烈程度远超以往,新闻舆论工作所面对的危机从未消失,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因此,要将危机意识内化在日常工作之中,深刻认识到新闻舆论是一片没有真空的领域,如果正确、积极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传播,扭曲、误读的信息就会迅速填充进来。
其二,要转变身份认知,调整传播语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时普遍使用传统语态,传统语态实际上是传统媒介组织架构的烙印,其所适应的是以官方机关媒体为主要渠道的传播环境。但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平等化、贴近化已经成为现代传播语态的基本要求,目前更向着融合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语态创新的深层逻辑实际上是新闻舆论工作者从传统的政策信息“传声筒”角色转变为帮助普通民众理解官方话语、同时帮助政府机构了解民声民意的“翻译官”。
其三,要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论创新。新闻舆论和思想宣传工作的主要支撑学科是新闻学和宣传学,我国的新闻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但宣传学在我国至今尚未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成熟的学科,更罔论对舆论引导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在欧美等国,宣传学是整个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门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国家宣传手段的演进和舆论引导效果的提升。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借鉴西方宣传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我国的宣传学研究,以提升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革命是改变媒介传播样态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虽然我国的主流媒体也已经在“互联网+”、新媒体运营、媒介融合等方面作出了努力,但从现有效果来看,主流媒体这些改变中大多表現出的是一种跟随者姿态。因此,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技术创新,以前瞻的意识面对技术革命。一方面,要尽快在新闻舆论实践工作中让已经显露出创新影响力的无人机拍摄、内容分发、互动直播等技术的运用成熟化、主流化;另一方面,要将创新的触角前探至整个技术革命的最前沿,打通行业壁垒,充分整合传媒和技术研发产业力量,在VR新闻、人工智能、5G技术等可能造成传播变革的领域进行研究创新,并允许有适当程度上的试错率,以促使主流媒体从技术的跟随者转变为探索者和引领者。
另外,社交媒体的兴盛让群体传播成为大众传播之外的重要传播力量,媒介内容的极大丰富让受众的信息可选择面较之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广阔,这导致受众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在信息选择时呈现出明显的兴趣取向且兴趣点极易转移,在表达时更倾向于传递情绪而非事件本身。因此,新闻舆论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传播策略创新,增强影响力和引导力。一是改变表现形式,对宏大主题做细分化拆解、趣味化表达。二是提升反应速度,在日常传播时结合当下热点做即时互动传播,在舆情事件发酵前期及时进行回应和引导。三是为民意民情提供积极有效的表达渠道,让民意表达从情绪宣泄走向理智诉求。从而达到在纷繁的信息环境中抓住受众的注意力,疏解社会情绪、调适社会心态,引导舆论趋于积极、理性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