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营造国际一流投资环境

2019-04-20 09:30高燕
人民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投资环境

高燕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持续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我国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国际排名从2012年第96位跃升至2018年第46位。在当今世界进入百年不遇大变局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外资准入 投资环境 自贸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打造国际一流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跟上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日益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外资政策体系,推动放宽市场准入,外商来华投资经营信心持续增强,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日益提升。

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试验田作用日渐彰显。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12个自贸试验区陆续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起步,形成了“1+3+7+1”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新格局。自贸试验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通行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进行差别化探索试验,改革创新成效明显。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形成153项改革试点经验并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辽宁等7个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实施率达90%。自贸试验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新设外资企业1.1万家,占比从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近20%;82%的中外企业反映营商环境明显改善,95%以上的中外企业对自贸试验区发展前景看好。

外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现代化。以法治建设为核心推进投资保护,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外商投资法》正由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将负面清单内投资总额10亿美元以下的外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加快了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进程,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完善外商投资监管体系,确立内外资公平竞争基本制度,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科技计划项目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发挥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外资投诉机制。出台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明确新时代开发区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外资准入不断放宽,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为核心推进投资自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从2013年的190条减至2018年的45条,在文化、资源、种业、电信等领域逐步扩大开放;全国范围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将限制性措施减少至48条,在金融、交通、汽车、船舶制造等22个领域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受到国际投资者广泛好评。以放松管制为核心推进投资便利化,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由全面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改变了实行30多年的“逐案审批制”,在全国实行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97%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通过网上备案完成。以优化服务为核心强化投资促进,完善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引导各地政府转变观念,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结合本地发展优势特点和目标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开发区创新升级加快,开放平台向更高水平迈进。兴办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自1984年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以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不断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强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外资重要平台作用,示范带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施开发区创新提升工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集群研究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开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深化国际合作和区域共建,国际合作产业园、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对口帮扶,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近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收入、进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1%、12%、20%。

黨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持续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我国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国际排名从2012年第96位跃升至2018年第46位。2018年,全球直接投资大幅下滑,我国利用外资规模逆势上扬再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连续27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新设外资企业增长近70%。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调查显示,90%的美资企业认为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95%的美资企业表示未来一年将增加对华投入或保持现有投入水平。

当今世界进入百年不遇大变局,给我国利用外资带来一系列新挑战

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进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在当今世界进入百年不遇大变局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给我国利用外资带来一系列新挑战。

全球跨国投资处于低潮期。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未驱散,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或将放缓、动力可能有所转换,跨国投资活力受到抑制,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布局受到影响。从全球产业转移大势看,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向外转移已基本结束,新兴产业总体尚不具备大规模转移的条件,国际产业转移出现阶段性放缓,跨国投资发展动力进一步削弱。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报告指出,全球直接投资连续三年下滑,2018年预计1.2万亿美元,下降19%,创十年来新低;受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贸易关系复杂多变、投资政策环境不稳等因素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风险犹存。

各国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在世界经贸格局深度调整、跨国投资仍显疲弱的背景下,各國为争夺逐渐稀缺的国际投资、促进本国产业发展,纷纷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通过实施“再工业化”、减税计划,大力吸引海外资本回流,抢夺新一轮高科技产业制高点。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参照中国成功经验,利用劳动力、能源、资源等低要素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谋求引进外资的升级换代。根据经合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联合监测报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出台的与跨国投资相关的措施多是提高自由化水平、放宽外资限制的措施。

我国传统引资优势逐步弱化。近年来,我国低要素成本的优势不断弱化,劳动力成本是印尼的2倍,更远高于越南、印度等国;一些大中城市工业用地价格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工业用天然气成本是美国的3倍多,工业用电成本是美国的1.6倍;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左右,明显高于全球10%左右的平均水平;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以往靠各类优惠吸引外资的模式遭遇瓶颈。在此背景下,出口导向型产业对外资吸引力下降,部分产业向周边新兴经济体“分流”,个别企业甚至向发达国家“回流”。2000—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3%;而2009—2018年年均仅增长2.5%。

我国外商投资环境仍待改善。总体来看,我国营商“硬环境”竞争力较强,“软环境”竞争力较弱。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前移,但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部分指标排名仍难言乐观,如获得信贷、少数投资者保护、跨境贸易、办理破产等均排在第60位之后,办理施工许可证更处于第121位,都有较大改进和提升空间。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仍需不断探索、加快形成。近期中国贸促会调研显示,部分外资企业仍期盼中国在推动稳外资政策落地见效、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制定外资法配套实施细则、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等方面加大力度。

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保障。随着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改革开放,市场、要素、营商环境等综合引资竞争优势正在积聚,对外商的“磁吸力”仍不可小视。我国市场潜力巨大,近14亿总人口和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强大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引领下,国内外要素流动更加高效便捷,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力营造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当前,“稳外资”是“六稳”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贸促会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做优做精做强贸易投资促进工作,推动利用外资环境不断优化,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促进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深入了解外资企业合理诉求,及时为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出建议,同时推动取消或放宽一些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积极参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基本框架,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大力推动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有针对性地搭建展会论坛等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围绕国际投资规则变动趋势、发达国家市场准入、外资管理等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有建设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扩大国内市场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密切跟踪区域经济合作新趋势,积极推动对外商签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

推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协助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促进公平竞争审查与反垄断执法形成合力,更好地落实竞争政策,推动外资企业在政府采购、资金补助和资质许可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给外资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推动完善外商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搭建政府部门与外资企业沟通对接平台,推动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参与中央和地方外资投诉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有效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维权援助和仲裁调解,为外资企业提供个性化、一站式商事法律服务。开展地方营商环境评价,建立国内投资环境信息采集监测体系,发布中国投资环境报告,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构建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

大力推动外商投资法治建设。发挥中国贸促会上接政府、下联企业、联通内外的独特优势,配合《外商投资法》出台面向广大外资企业加强宣介、开展培训、提供咨询,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推动《外商投资法》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与在华外资企业、商协会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及时听取外资企业关于外资政策落实情况的意见诉求,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言献策。深入参与国际经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国际经贸领域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引导外资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健全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及时防范化解开放风险。顺应我国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新趋势,加强在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工作,深入参与国际商事规则标准制定,不断提升制度性话语权和影响力。

助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积极参与高质量自贸试验区建设,配合政府部门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用制度性开放成果吸引外资企业的青睐。在各自贸试验区设立具有贸促特色、符合地方期待、适应企业需求的专门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贸易投资促进和商事法律服务。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参与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协助其用好用足各类扶持政策,搭建更多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更多中高端外资加速流入。创新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作用,广泛收集、及时发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投资项目信息,办好投资论坛、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活动,组织跨国企业到各地考察环境、对接项目。强化外资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让更多高质量外资愿意来、方便进、留得住。

猜你喜欢
投资环境
加快我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投资环境制度约束视角谈商贸流通业的投资选择行为
企业家投资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承德围场投资环境分析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
产业转移背景下吸引外商投资的对策研究
柬埔寨旅游业投资环境及风险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投资环境优化分析
中国投资环境现状及投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