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草原生态,坚持绿色发展是内蒙古的国家责任

2019-04-20 08:03王明玖
北方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

王明玖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屆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谈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问题,并把内蒙古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总书记强调的“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抓住了内蒙古生态问题的关键,草原具有多功能性,是内蒙古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基础,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关键在基层,关键在于提高对农牧民群众和基层是草原生态保护主体的认识。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草原生态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谈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问题,不仅强调了“四个一”和“三个体现”,还继2014年1月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谈话和2018年3月5日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内蒙古“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之后,再次强调“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这就把内蒙古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个战略是长期的,绝不是权宜之计,是长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晶出来的正确选择。即使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也“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这既是鼓励、期望,又是严肃的责任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总书记要求“要坚持底线思维”,不能突破“三条红线”,“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通过学习,有如下4点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对内蒙古生态建设的要求是不断完善和一以贯之的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内蒙古的一贯要求,说明了内蒙古的生态安全问题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尤其是内蒙古草原,横跨“三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防线。习近平同志自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后,多次论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反复强调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后,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突出构建多种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原来的“山水林田湖”后加了一个“草”字,是对生态系统完整性认识和生态治理理念上的重大突破,对内蒙古生态保护和治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3次针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谈话,要求越来越具体,站位越来越高,内涵越来越深化。说明习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要求,不是即兴发挥,而是一以贯之并不断完善。这也与总书记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的各项原则完全符合。这次在内蒙古团审议时强调的是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际上是对内蒙古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书记所说“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抓住了内蒙古生态问题的关键

内蒙古草原和森林分别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0%和20%多,是内蒙古生态的主体。特别是草原,既是农牧民生存、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环境基础,是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内蒙古草原处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的高原区域,最大特点是自然禀赋差,生态脆弱,生物生产力低,容易受到破坏不容易恢复。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增大,草原受过度放牧、不合理割草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加重,加上气候变暖的叠加影响,退化沙化现象加剧,承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自治区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习总书记曾说过:“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总书记这次明确强调“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抓住了内蒙古生态建设的关键。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中期,内蒙古退化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0%,80年代中期占40%,90年代末期占50%,本世纪初以来超过70%。多年来,虽然国家和自治区都下大力气进行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治理,但效果依然有限。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如果牺牲了生态环境,换取的是眼前利益,丧失的是长远利益。

经过科学家们的长期研究,认为草原退化是人为不合理利用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实际上为保护草原生态、加强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消除人为不合理利用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提高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及水平。关于人类对草原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生态恶果,已经有很多研究,此不赘述。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内蒙古草原气候变化总的趋势是“暖干化”,使大部分草原生产力降低(图1—4)。统计表明,1961—2015年内蒙古草原年平均气温整体上升趋势明显,变化速率为0.39℃/10年,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5℃/10年),55年已累计升温约1.97℃。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的波动性下降,区域差别明显。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结果是草原相对湿度降低,最终反映到初级生产力水平上,是草原主体生物量下降,承载能力降低。这为退化草原治理和生态建设增加了难度。

草原具有多功能性,是内蒙古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基础

习总书记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其中内涵不言而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没有矛盾;生态优先必然体现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一定要体现内蒙古特色。从这一点看,充分发挥内蒙古草原的生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多功能优势,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将大有可为。

个人总结,内蒙古草原有10项大的基本功能:生态保障功能,畜牧业生产资料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碳平衡功能,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功能,生产野生的或自然产品的功能,游憩娱乐功能,产生和传承文化的功能,科学研究和教育功能。这些功能涵盖了生态、产业和文化等方面,可分解为60项以上的具体功能。这是内蒙古最大的自然财富,也是内蒙古的名片。依托这些功能,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力,一定可以成为内蒙古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的基础。当然,在这些功能中,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因为有良好的草原生态,其他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一旦生态受到破坏,所有这些功能都将随之丧失。所以,必须下大力气保护草原生态,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总书记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这为内蒙古长期不懈地坚持草原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

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关键是提高对农牧民群众和基层是草原生态保护主体的认识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关键在基层,必须提高对农牧民群众和基层是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主体的认识。

第一,要加强宣传,使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从上到下都必须形成这样的共识,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保障农牧民生态保护的主体地位和生态保护的责任与权益。

第三,要加强科学研究,按照总书记要求的“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如何保证自然恢复,如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怎样具有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都需要深入研究,做出可行的规划。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往往不会取得良好结果。尤其是要针对草原生态现状与演变趋势,从气候变化和人为影响两个层面,开展实事求是的专题研究和客观分析,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中长期战略规划。

第四,要解決好民生问题。把生态保护和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扶贫、生态产业的发展统筹起来。经验证明,民生保障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不可失衡。否则就会顾此失彼。

最后,要按总书记要求,积极推进生态综合治理。目前实施的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覆盖范围最广的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已经进行到第九个年头,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效果良好。基层管理人员和牧民群众最关心的是国家能否把这个项目长期推行下去,担心一旦项目停止,已经取得的生态保护成果会前功尽弃。因为草原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总书记也要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自治区从上到下都应重视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解决发现的问题。同时,认真做好项目绩效评估和农牧民满意度调查,用数据争取国家对内蒙古草原的长期支持,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的长远目标。

(作者系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代建明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