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又一次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于建设好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内蒙古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全区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自觉担当,保持定力,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区。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色发展 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一、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一)深刻认识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性
总书记是内蒙古选出的人大代表,这对内蒙古来说是一件十分荣幸的大事,体现了党中央对内蒙古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让我们有幸有机会第一时间直接地、更加充分地听到党中央对内蒙古发展的指示,这对内蒙古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一个因素,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目标,更加清晰地看到内蒙古发展的正确有效途径。这个讲话之所以说极为重要,是因为这是党中央核心的指示,是党中央意志的体现,是对内蒙古提出的直接要求。我们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够把总书记的讲话(包括批示)看作是一般性的工作安排和任务交办,而应该上升为重大政治任务去高度重视和强力对待,将总书记的指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见效果。
(二)深刻认识总书记讲话的指导性
内蒙古和其他省区相比,从区位上、自然条件上、人文历史上都有自己的特点。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人民要富裕,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做出了长期不懈探索。总书记讲话立足于内蒙古的实际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这条正确的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走偏了就会影响全国发展大局,就会付出巨大的政治、社会、生态、经济代价。一个时期以来,内蒙古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追求经济总量成为思维惯式,今天要树立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这本身就是一场思想革命,是工作方式的变革,要切实转变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有战略定力,需要时间的强化,需要制度的约束,需要机制的引导,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不能简单地同东部发达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賽速度。
(三)深刻认识总书记讲话的针对性
总书记辩证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内蒙古在发展中各盟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现实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表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存在一定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两者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发展经济上项目确实对眼前的经济有直接的影响,但从长远看,不以生态优先的经济发展是不长久、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同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全区整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区域好转,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和质量偏差的基本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潜在生态风险依然很大。因此,总书记告诫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四)深刻认识总书记讲话的战略性
总书记讲话说了生态保护、脱贫攻坚和艰苦奋斗三项内容,但重点讲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部分,继去年全国两会又一次站在全国的发展大局中突出地强调了内蒙古生态保护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的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这就把内蒙古生态地位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我们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下一步该怎么做。内蒙古要增强大局意识,主动自觉担当,更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环境改善,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自治区的发展要服务服从于国家的发展大局。
(五)深刻认识总书记讲话的理论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国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都曾经水草丰美,由于毁林开荒、乱砍乱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总书记历来把生态环境工作看的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生态环境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去抓,这为今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日益完善,也在实践中逐步深化,从当年的 “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这“四个一”进一步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也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工作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是推进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强大思想武器。目前我国生态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巩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会难度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个坎。内蒙古各族人民应主动担当,争取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地。
二、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践行区
按照总书记的嘱托,立足于内蒙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关联性与战略性在全国均属典型,综合考虑内蒙古生态系统的自身特点和影响力,内蒙古将着力推动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推进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区。
(一)健全跨区域生态补偿体制机制
一是中央财政考虑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因素和支出成本差异,通过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逐步增加对北方生态屏障功能区的转移支付。科学核算不同省份和同一省份不同地区获得的跨区域生态功能的服务价值,构建跨省和跨区的平行生态补偿体制与运行机制。二是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粮食生产区与销售区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关系。三是推进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示范,统筹各类补偿资金,探索综合性补偿办法。中央将北方生态屏障综合试验区作为开展生态保护补偿的重点区域,提高补偿标准。四是建立能源输出生态补偿、财税政策或绿色发展基金,制定有利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价格。五是稳妥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形成损害生态赔偿的运行机制。建立采矿企业退出补偿机制,对符合政策要求主动申请关闭的采矿企业,按规定退还矿业权价款和各类保准金、抵押金等费用,并给予适度补偿和奖励。六是建立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完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平台,使生态保护者通过生态产品交易获得收益。
(二)建立综合试验区配套政策体系
一是实行差别化区域政策,充分考虑内蒙古自然生态特点,提高财政、产业、土地、环保、人才等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产业转移承接过程中的环境监管,防止跨区域污染转移。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严加监管,确保工矿企业只出不进。二是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快综合试验区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生态、高值、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牧业。大力培育绿色新兴产业,稳步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绿色发展产业体系。三是要通过调整收入划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能力。增加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控投入,保障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
(三)建立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生态红线管理管控制度,修订完善内蒙古草原保护与管理、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管理条例,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设立生态检察院、生态法官制度。
(四)构建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创新性体系
发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的作用,赋予协调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职能。针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重大方针政策部署及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方面开展督察。建立和落实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投入和绩效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的法定职责,坚持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并举,建立与完善督导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五)加强国家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政策研究
围绕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新要求,超前谋划“十四五”期间的重大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研究探索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途径;保障内蒙古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若干保障措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研究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全面推行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加强“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加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研究提出压减10%一般性支出的具体举措,为构筑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室)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