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芳,陈 华,覃何珊,覃惠云,黄必勤
(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6300)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武器之一,积极合理使用胰岛素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临床工作中,通常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按照胰岛素笔使用说明,注射后常有胰岛素从针头滴落或从穿刺针眼溢出,据测量,这一小滴药液相当于2个单位[1]的胰岛素。一旦发生胰岛素滴液或溢出,可造成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准确,如果患者使用的胰岛素为混合制剂,漏液可导致胰岛素混合比例发生改变[2],给病人的病情造成直接影响。本组就对改良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的应用及其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2 0 1 6年1月-2 0 1 7年7月我院收治的体重指数(BMI)为:18.5~28的糖尿病患者176例为本组研究对象,本组入选所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腹部皮肤无外伤,无过敏、感染、水肿、瘢痕,腹部皮肤未接受其他注射,所有患者无感觉或痛觉障碍,意识清晰。其中男性100例,女76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57.8岁,病程15天-31年,均未合并严重并发症。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8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患者取仰卧体位,暴露脐周皮肤,采用75%的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操作流程。观察组在传统操作的基础上,操作者采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将腹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由内向外或由下向上移1~2cm,左手拇指和食指将侧移的皮肤捏起,右手持胰岛素笔在皱褶顶部垂直进针,推药完毕后持续按压推键6秒,放松推键后再停留6秒,缓慢拔出针头后松开左手,此时皮肤和皮下组织复位,注射通道沿Z字型路径自动封闭,用干棉签按压。两种注射方法使用的针头规格均为31G,5mm长度。两种方法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操作,避免对同一穿刺皮肤造成多次穿刺[3]
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一般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医生邀请营养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医院食堂给患者配送营养餐;个别患者不同意订餐的,责任护士计算患者每日所需能量,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制定运动计划,每位患者每周行轻度或中强度运动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运动过程中做好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和低血糖的发生。②心理护理:为患者详细介绍关于胰岛素注射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向患者提供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安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4]。
①观察两组注射方法拔针后滴液、漏液情况比较。②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患者所致疼痛程度进行比较,采用SF-MPQ对局部皮肤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无疼痛;1分:轻度疼痛;2分:中度疼痛;3分:重度疼痛。③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比较。
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17.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注射方法拔针后滴液、漏液情况比较,观察组滴液/漏发生率明显降低。见表1。
表1 两种注射方法拔针后滴液/漏液比较
两种注射方法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皮下注射方法所致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种注射方法疼痛程度比较
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07天,治疗费用明显减少。见表3。
表3 两种注射方法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治疗费用比较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基层医院,胰岛素泵尚未得到大力推广使用,多数患者仍使用胰岛素笔进行胰岛素注射。研究发现,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如每日注射胰岛素3次,测指尖血糖4次,则容易导致部分患者对注射产生严重抗拒心理,从而造成治疗依从性差,甚至导致治疗停止或中断。在本组研究中,改良胰岛素注射技术主要是将腹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由内向外或由下向上移1~2cm,左手拇指和食指将侧移的皮肤捏起,右手持胰岛素笔在皱褶顶部垂直进针,该方法延长针头斜面通过皮下组织层距离与时间,从而使表皮的痛觉神经末梢刺激减轻,减轻疼痛程度。同时该方法能减少拔针后滴液和漏液的发生率,使胰岛素注射剂量更准确,减少胰岛素浪费。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予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使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缩短,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