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准唱火新中国的红色电影

2019-04-20 02:24关捷
乐活老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娘子军谢晋冼星海

文/关捷

她是中国第一位写电影音乐的女作曲家,她一生为《红色娘子军》《女篮5号》《蚕花姑娘》《舞台姐妹》《牧马人》《青春万岁》《磋跎岁月》《小猫钓鱼》等52部影视作品配曲,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中为电影《红色娘子军》谱写的《娘子军连歌》成为久唱不衰的经典。

“向前进、向前进……”一首《红色娘子军连歌》唱遍全中国半个多世纪,成为传奇成为经典。至今唱起来,仍然振奋人心,让人为从旧制度下解放了的中国妇女而激动不已。

2018年9月16日,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我见到了黄准老人。老人92岁了,仪表依然整洁端庄,柔和的目光中不时闪烁出坚定,头脑清楚富于逻辑,讲起话来,语速缓慢而富于节奏,透出一位文化人的理性而从容的气质。听她讲话,一点点体会她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曲中表现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我们谈了这首歌成为经典的秘密,老人家说:“这主要是跟这首歌的主题思想有关,奴隶要翻身,是当时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啊。还跟我创作时在海南的采访、这首歌本身自带的旋律及我个人的革命经历有关。”

为抗日,12岁就做了囚徒

1926年6月18日,黄准出生在浙江黄岩一个败落的官宦之家。父亲黄新民,是国民党驻扎在苏州军队的军需官,母亲侯湘云是苏州贫民女子,父亲与她自由恋爱成婚。父母的婚姻不被祖母认可,祖母硬是逼迫父亲回老家娶了一位黄岩的富家女子,以成全自己门当户对的观念。但这时,母亲已生下姐姐黄慧珠和黄准。由于是女孩儿,不能接续黄家的香火,黄准和姐姐自幼便不受祖母待见,有时甚至不能吃饱饭。这也是《娘子军连歌》中的妇女解放的情感来源。

后来,父亲只好带着她们离开了老家,到了江苏苏州,后来又到了镇江。这时,“七七”事变爆发了,父母领着黄准到镇江的乡下避难,她不能上学读书了,只好躲在家里看《红楼梦》等古典小说。

有一天,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姐姐黄慧珠回家了,她给父母讲抗战形势,讲日寇的暴行,黄准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在这时发出萌芽。又有一天,姐姐带她去湖中采菱,面对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她不明白姐姐为什么满面忧思。突然,姐姐唱起了著名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唱毕,姐姐泪流满面地告诉她:“东北沦陷,东北人民成了亡国奴,很快,全国也要沦陷。我们要站起来去救国。”从那天开始,黄准开始跟姐姐学习抗战歌曲,她甚至说:“姐,我要跟你走,为了我们的国家!”

1937年10月中旬,黄准和姐姐一起去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第二年,辗转到了贵阳。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黄准在贵阳的湄潭中学读书,这是一所进步的中学,校园里洋溢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这就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黄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她唱歌演剧,上街讲演,成为了全校闻名的活跃分子。这年夏天,在一次游行中,她和一些同学被国民党警察抓走,关进了监狱。

那个监狱是又黑又脏,一边一个大炕,中间放一个很脏的马桶。12岁的黄准与四五个思想觉悟高的大姐关在一起,她一点也不害怕。

黄准和大姐们一起唱救亡歌曲,黄准会唱很多,如《救亡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国民党一天就送两餐饭,那饭就是很黑的米饭,里面都是沙石。关了几天,国民党当局让黄准家人来交保证金领她回去。

回到家里,黄准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到附近的育才中学去念书,二是到延安去。当她听到“延安”两个字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要到延安去!”

在延安,她成为冼星海的关门弟子

1938年秋,黄准到了延安,在边区中学读书。两个月后,她考入作梦都想考的鲁艺戏剧系,她在这里与于蓝成为好朋友,于蓝的丈夫田方是戏剧系的老师。这样的环境下,她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好演员,可是,她觉得戏剧系不大适合自己,有时还会在演出中笑场,于是,她在同学鼓励下,准备转入音乐戏,并且打算直接找冼星海先生。

有一天,日寇的飞机来延安轰炸,大家正躲在防空壕里,音乐家吕骥老师带着一位陌生的老师也躲在这里,人们告诉黄准这位陌生的老师就是冼星海。

黄准大胆地对冼星海说:“星海老师,我要去音乐系学习。”就这样,黄准成了冼星海在延安鲁艺的关门弟子。

延安鲁艺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学生每月的津贴只有一块钱,只能用来买肥皂、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和铅笔纸张。可是,黄准在这里看到了自由而快乐的天空。

冼星海为人和蔼可亲,并没有一般老师那样严肃。那时,黄准和同学们围着冼星海坐在山坡上,听他讲话,听他唱歌。冼星海知道同学们每月仅有一元钱的津贴费,他就经常请大家到他的窑洞里去,用自己的津贴和稿费买糖果和红枣,有时,还给大家做红烧肉吃。

冼星海教给黄准他们的,不止是音乐知识和创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他主张中国的新兴音乐应该是“中国的、民众的、通俗的,要有新的手法与旋律”。在课堂上,他说:“没有思想内涵只讲技术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用心去表达思想内涵与情感,同时,要向传统音乐学习,我们中华民族是歌咏的民族,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

冼星海的讲课生动活泼。在上形体课时,他经常会模仿同学们错误的姿态,看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自觉地纠正过来。黄准觉得冼星海是天底下最有趣的老师。

打击乐不够,冼星海就找来几个大洋瓷缸,里面放几把勺子,叮叮当当,照样伴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0多人的《黄河大合唱》硬是唱了出来,黄准就在其中演唱,在延安大礼堂,黄准他们唱得那么起劲,冼星海指挥得那么有力。

一年以后,黄准结业了,她成为鲁艺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冼星海老师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对黄准影响深刻,影响了她后来大半生的音乐创作。后来的艺术实践也证明,她不愧为伟大音乐家冼星海的优秀学生。

一曲《红色娘子军连歌》天下闻名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一首电影《红色娘子军》插曲《娘子军连歌》唱遍全国,堪称经典。只要听了这首歌的前奏,人们就不由得心潮起伏。是呀,奴隶要翻身!

1953年,黄准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此前,她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她为电影《留下他打老蒋》《太原战役》《踏上生路》,大型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新儿女英雄传》《小猫钓鱼》作曲。在电影界,她渐渐有了名声。

1959年初夏的一天,黄准回到电影厂里开会学习。她刚一进大门,就听到后面有人叫她名字,回头一看,是导演谢晋。

谢晋是急性子,还没等黄准问他好,就抢先开口了,他说:“我有一个剧本要给你看,看你喜欢不喜欢?”

谢晋当时正在向大导演迈进。黄准记得,两年前,大约也是这样初夏的时候,家里的门被敲开,黄准并不认识门外的客人,那人主动自我介绍说:“我是导演谢晋。”上影厂人太多,黄准虽然来了4年了,但仍然认不全。谢晋亲自登门,是请她来为自己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女篮5号》作曲的。起初黄准认为这是一部体育片,她从小就不大爱好体育,担心写不好,就一口回绝了。谢晋耐心地说:“这不是一部体育片,而是以抒情为主的故事片,主要叙述了母女两代人的爱情和生活……”黄准为他的诚恳打动了,她只好答应试试。

结果《女篮5号》非常成功,黄准在与谢晋的合作中看到了创作自由的空间。

现在,黄准接过了谢晋带来的本子——《红色娘子军》,好亮的题目,第一感觉就是豪爽大气。

黄准回到家中,翻开剧本,一口气就读完了,她发现自己像被吸走了灵魂一样。她深深被剧情感动,有了强烈的创作愿望。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黄准就急急找到谢晋。

黄准说:“谢导,我非常喜欢这个本子,我要为它作曲,请尽快安排我去海南岛体验生活。”

这样,黄准用了半年时间在娘子军战斗过的地方深入生活,跟当年的琼崖女兵交朋友,向她们虚心求教,听她们唱民歌、讲故事,她准备把当地民歌的曲调放进作品中,这样不仅能使曲子充满力量,而且旋律也能够兼顾当地民风的特点。

影片正式拍摄后,黄准又随摄制组来到海南,天天泡在拍摄现场,感受生活。先后两次深入生活,为她的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在收集了大量海南民歌、仔细分析了海南民歌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索和想象,一段短促有力、浓郁深沉且富有海南特点的旋律逐渐形成了。当她写出第一段初稿唱给大家听了之后,同志们被深深吸引住,好多人和她一起流下了热泪。谢晋二话没说,直接采用。

试映开始了,在小剧场里,黄准的心情特别不平静。这样的激动,好像在她以前那些创作中都没有发生过。倾听自己写的音乐,内心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吴琼花的命运,红莲的命运,所有女战士的命运,都要在她那些跳动的音符里呈现,看着听着,黄准忍不住捂住脸悄悄地哭了起来。

此后,黄准先后与谢晋合作了5部片子,创作的自由空间都很大,因而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娘子军谢晋冼星海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最好的学生——音乐大师李焕之素描
坐标式的“艺术高峰”——冼星海《我学习音乐的经过》读后
硬币事件成就冼星海
缅怀谢晋导演
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