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在中国的文艺史和佛教史上,李叔同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巨大存在。1906年9月29日,他以“李岸”之名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与同学曾延年(孝谷)等组织“春柳社”,此乃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李叔同也因此成为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自日本留学回国后,李叔同先后担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城东女学、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教学单位的图画、音乐教师,一边潜心教学,一边从事诗词、油画、广告画、金石镌刻、书法等方面的创作,成就卓越,誉满天下。1918年7月,李叔同正式出家,法号弘一,自此断绝尘念,深研律宗,著书立说,弘法四方,被后世尊称为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世祖。
弘一大师被人称道的,絕不只是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佛教学养,更在于他作为了断红尘的出家人在国难当头时表现出的浓郁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常被人误读,以此出现“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这样的说辞。其实,依古义,诸侯之封地曰“国”,大夫之封地曰“家”,它们都是指的某种共同体。所谓“家国情怀”,就是对民族、政治共同体的挚爱之心。
1937年7月7日,大规模的全民抗日战争爆发。8月,弘一大师在山东青岛湛山寺,写了两个大字“殉教”,张贴于室内,并作题记:“曩居南闽净峰,不避乡匪之难;今居东齐湛山,复值倭寇之警。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
从山东青岛回到厦门,日寇的炮火也已逼近,弘一大师毫不畏惧,将居室命名为“殉教堂”,以示与厦门共存亡的决心。他说:“为护法故,不怕炮弹。”
1938年初,弘一大师到泉州清尘堂开讲“华严大义”,听众极多。讲经结束,他特地叮嘱善男信女着黑衣,一起诵读《行愿品》十万遍,回向众生,护佑国运,消灾弭祸。一日,弘一大师在清尘堂斋堂用餐,本来吃得好好的,突然放下碗筷,泪流满面。众僧不知所措,纷纷问大师这是何故。大师解释说:“吾人所食为中华之粟,所饮乃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我佛如来长点体面,自揣尚不如一只狗子!狗尚能为主守门,吾人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何能无愧于心?”大师言毕,一众弟子默然无声,只有泪水在眼眶子打转。
是年5月10日,日本人自厦门五通登陆,三日后,全城沦陷。某日,一个日本舰队司令带着一群日军来到寺庙,说是久仰弘一法师大名,特地前来拜访。大师听了这个日本人的自我介绍,只是用中文与之交谈。对方要求弘一大师改用日语,大师以“在华言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舰队司令无计可施,只好改用汉语说话。日本人参观完寺庙,威逼大师到日本讲经,说“吾国为君之婿乡,又有血缘之亲,何意忘之”,并承诺说:大师若去日本,当以国师之礼相奉。弘一大师双手合十,语带双关说:“出家人宠辱俱忘,敝国虽穷,爱之弥笃。尤不愿在板荡之时离去,纵以身殉,在所不惜!”看到大师态度鲜明、意志坚定,那个日本人只能满脸惭色地走了。
1938年10月,弘一大师在泉州承天寺讲经,为鼓励众僧爱国,挥笔写下这样一段话:“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弘一大师也是一个非常关心政治的人。在康梁维新变法的那段时间,他非常活跃,四处宣扬新论,还刻了一个“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图章。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他带着母亲、妻子避居上海,与沪上名流交往,并从学于有革命热情和高度爱国思想的蔡元培。这样一个始终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人,在国家残破、民族危难时产生家国情怀,自是水到渠成的事。
弘一大师无疑是个杰出的出家人,这有他的佛学造诣为证;但他更是一个大写的人,“念佛不忘救国”,即是其伟岸的象征之一。
(选自2018年第5期《醒狮国学》,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阅读人物传记,常常需要把握传主的主要经历,分析传主的性格与情感。而《邓稼先》《弘一大师的家国情怀》与一般的人物传记不同,在《邓稼先》一文中,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弘一大师的家国情怀》则是以百年来中华民族动荡不安的政治形势为背景。联系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可以深入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
读有所思
1.文中哪些段落是关键段落?请细读这些段落,画出其中的重要语句。
2.结合弘一大师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