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蕾
摘 要:“群文阅读”是指学生大篇章的阅读多篇内容,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将相似的几篇文章总结出来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归纳,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而且在提高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可以间接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重点阐述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群文阅读”的模式,同时将其放入语文课堂的重点应用效果进行一个总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对于老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在教育领域也是一种不容小觑的“学习方式”。其重点在于其自身有很多的内涵值得深入挖掘与探索,对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其知识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全方位解锁的能力都有功不可没的“力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
1.有重点地开设教学活动
老师将主题阅读模式与群文阅读模式相结合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质量。在进行阅读之前老师需要将每个单元的内容凝练成一个主题,针对于每个主题选取不同类型的文章,将这些相似的文章整合起来,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别致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和开启语文世界的新视野,从而使学生爱上阅读。例如,拟定的主题为以时间为主轴的,可以搜寻《描写晚霞的美文》《春天的儿童诗》等篇章。节选自描写晚霞的美文的段落:“天边渐渐有橙色的晚霞,大家觉得日落有望,赶紧加快脚步,冲回天海招待所。但是最后只有人对日落有情趣,于是我们经海心亭去往鳌鱼峰观日落,这是离天海最近的观日出日落的位置。”多么美的文章,将以时间为表达的内容生动有趣地阐述了出来,带给了学生一种置身情境的美妙遐想;再如以人物为主线的文章《我的老师》《老舍笔下的小动物》等篇章。
2.注重阅读的结构性
当代小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教育学家精心编制而成的,但是关于主题类的针对性的文章却是很少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针对性的主题类的文章进行筛选补充,将教材内容与之相结合,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开拓性。在选择文章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表示出很喜爱的文章可以将其分享给学生。遇到了很有价值的文章要认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例如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专门描写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各种苦难,目的是要让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的不易,进而对祖国产生无比的热爱之情。这一类的文章就是关于描写毛泽东那个年代打江山路上的艰辛,老师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文章让学生结合阅读、群文阅读。例如:《过草地》《忆秦娥·娄山关》这一类的文章。《忆秦娥·娄山关》的作者是毛泽东,此诗句重点讲了红军长征途中必然经过贵州娄山关,此处的战役对于红军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劫难,但是对于红军来说即使群山起伏像铁一般难以逾越,但是也会坚定不移重振旗鼓向前进。本诗词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诗句整体的思想感情基调,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也勉励自己在学习生活上有坚韧的意志力。
3.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适合看言简意赅的文章内容,含义高深一点的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所以教师可以起到教师应该的主导作用,针对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和理解程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阅读书籍。例如在阅读《人鸦》时,文章重点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讨厌阅读,厌烦了当前的生活,所以他便找到了乌鸦,与其相互转换角色,然后在变成乌鸦的时候经历了一系列冒险的事情,最后回到了自己的道路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教育意义,然后教师可以相对性的针对这一个主题,选择其他的一些文章,例如《一只孤独的乌鸦》《彩乌鸦》等文章,使学生可以阅读理解其中的内涵。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的意义
1.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兴趣感程度
传统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一篇课文通常很短的时间就讲完了,差不多一个课时的左右时间,而学生的阅读速度通常很快,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师还在讲课文内容知识,而学生却差不多都已经理解了。所以老师应该针对这种情况来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在一节课堂上多看几篇相似的文章,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程度能有所提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时间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足够量的文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拓性。
2.在阅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阅读程度
新的语文課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加强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和策略性,学会精读、细读,重视浏览和朗读。
在学生群文阅读中,可以接触不同风格的文章作品,学生应该在这些文章内容上通过细读、精读、归纳、比较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和阅读技巧。
适当地开展群文阅读的模式,有利于教师讲课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供了技巧性和方法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也满足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卢子怡.中年级盲聋学生语文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15).
[2]刘达.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6(26).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