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军
“如何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我们开展了实践研究,最终我们探索出三种实践方式。
1.在英语实践课中实现“做中学”
英语学科的教学应跳出单一、局限的书本,更加关注语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对学生情感与学习品质的引导。通过开展英语实践课,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例如,教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时“Dragon Boat Festival”时,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有限,不利于学生对该话题进行深入的学习,于是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意义对教材內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再设计。除了学习教材上的内容外,教师还应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及包粽子作为学科实践课放入单元整体设计中。课堂上,在学生了解端午节文化后,教师带领学生体验粽子的制作过程,大大改变了以往学生只强调接受性学习的单一模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探究。包粽子实践活动真正将语言学习与节日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2.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乐中学”
持续不断的学习需要动力,动力来源于兴趣。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应特别注意让学生获得快乐的体验。为此,英语学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如英语歌曲大家唱、戏剧表演、原版电影配音、智力竞赛、辩论赛、跳蚤市场、脱口秀等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给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搭建运用英语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英语歌曲大家唱”是在系列英语实践活动中开展范围最广、学习效果最好、最受师生欢迎的活动。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学科的微课程之一。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利用晨读,午间,课前5分钟教唱英语歌曲。通过学唱英语歌曲,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更加深入,的英语语音语调更加优美,学生们在进行英语表达时也更加自信。
3.在多元评价中实现“评中学”
随着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深入,教师们逐渐发现,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和专长各不相同,一张试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了。于是,我们在评价上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一个学期参加至少一项实践活动,并计入期末总评成绩中。这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新鲜的评价形式让英语考试“乐”起来、“酷”起来,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学业水平的提高。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