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东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找准“读写结合点”,读写训练与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体会文本意趣脱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阅读与写话训练的真正融合呢?
1.找准关键词,确定读写结合点
备课时,可以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调查统计,初步选定适合读写训练的词语。随后,深入分析教材,结合文本内容进一步衡量备选词语的统领作用,最终确定本课的关键词,并以此作为读写结合点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二年级《聪明的华佗》一课中,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华佗的聪明,并用“立刻”一词写话。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发现“聪明”和“立刻”这两个词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正因为华佗的“聪明”表现,才使得蔡医生“立刻”收他为徒。于是,最终确定“聪明”和“立刻”为本课的关键词。
2.抓住关键词,完成阅读训练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了解,从而建立词语和文本、语言和生活之间的多层联系。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的表达,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品味语言,从而使阅读与品词真正统一在一起。
例如,《聪明的华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从哪儿看出华佗聪明”。学生最终会找到三个方面证据:第一是华佗看到两只羊斗得很凶,知道不能硬拉;第二是华佗采来青草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第三是蔡医生立刻收他为徒。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抓住重点句子营造语境,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使其感受当时紧张的场面,获得情感体验。这样,教师就抓住关键词“聪明”“立刻”完成了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同时也结合文本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词语的内涵。
3.结合关键词,进行说话、写话
在体会词语、了解文本、训练朗读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语言的运用了。教师需要结合文章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的生活经验,利用文中的关键词进行说话、写话。
例如,在《聪明的华佗》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读一读“蔡医生看了,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然后,出示填空题目“蔡医生看到
,立刻 ”,指名学生口头完成;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蔡医生立刻决定收徒是有原因的;最后,教师出示填空题目“ ,小明立刻关好了窗户”,并引导学生口头补充句子,注意把原因说清楚。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创作环节,有利于学生把关键词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说话练习。经过填空练习的铺垫,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用“立刻”这个词语说话,一定要有因有果,表达完整。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立刻”独立写话了。
編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