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刚
用心,具有一种情理性。用,虽是动作,但却发乎情;心,是意向,止于理。因此,用心,既是一种有理性的情感,又是一种有情感的理性。教育,既需要情感的投入,又需要理性的智慧。因此,教育,只有用心才能做好。
北京市第八中学的赵鑫老师正是这样一位用心做教育的教育人,无论是教育“问题”学生,还是探索语文教育的本质,亦或是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他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用教育的智慧把事情做好。
用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有人说,衡量一个班级教育的质量,不是看有多少好学生,而是要看有多少“问题”学生。在学校,几乎每个班里都会存在“问题”学生,他们不爱学习,成绩不出色,却常因违纪“出名”。赵老师认为,教育旨在使人向善,如果不能改变这些“问题”学生,又何谈育人呢?
初为人师,赵老师成了山东省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工作不久,学校让他中途接手了一个全校出名难管的初中班。
赵老师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让这些学生成长起来。于是,他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心理学书籍、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和前辈。经过反复思考和总结,赵老师尝试了几个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自我照亮”。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身上并不是毫無亮点,多数有特长,有些甚至多才多艺。比如,有一个动不动就打架的学生,特别喜欢摄影。赵老师想,应该找个机会,让他展示一下特长。恰逢学校举办艺术节,赵老师鼓励他拍摄作品参加比赛,并耐心指导他如何选景、如何拍摄。结果,他的摄影作品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学生兴奋自豪地把结果告诉了赵老师,赵老师从孩子的表情中看到了转变的契机和希望。此后,赵老师又给他提供了多次为大家服务的机会,让他担任副班长,负责管理班级纪律。后来,这个学生不但自己不再打架违纪,还带领这个班成为年级文明班级。
二是“锻造团队”。班集体的感化力量是巨大的。初接班时,多数学生对班级不关心,班级凝聚力不强。赵老师知道,增强班级凝聚力,首先要让学生树立班级荣誉感。有一次,学校组织歌咏比赛,但音乐老师指导时间有限。赵老师利用自己懂音乐的特长,每天下午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班级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欢呼雀跃,享受着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之后,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孩子们都认真准备,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孩子们对班级的感情日渐深厚。学期末,班级获得了“先进班级”的荣誉。
三是“诲人不倦”。赵老师认为,教育需要慢功夫,要有耐心。班里有一个学生常常迟到,赵老师决心改变他迟到的毛病。一天,他又迟到了,赵老师询问他这个原因,说是父母没叫他,赵老师说上学要自己叫自己,孩子答应了;转天,他又迟到了,问他,说是自己没法叫醒自己,赵老师说买个闹钟;第三次,孩子又迟到了,原因是没有听到闹钟响,赵老师说多定几个时间点……经过多次车轮战,这个学生终于改变了:“赵老师,您对我这么好,我不能再迟到了。”
赵老师的用心使得“乱班”成了“文明班”,而且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学生毕业后大多升入了重点高中。有一次,赵老师路遇已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学生自豪地说:“赵老师,我们班太牛了,高一8个班里,有5个班长、3个团支书和几乎全部体育委员都是咱们初中班的同学。”此时的赵老师,一脸欣慰。
用心,探索语文教育的本真
赵鑫老师说:“没有抓住本真的语文教育不是好的语文教育。”赵老师所说的“本真”,应该理解为一种“规律”,即以这种本真的观念来看语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从整体上看,他认为,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习旨在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思想,涵养品德。比如,精选的课文里蕴含着丰厚的人类智慧和文明,学生浸润其中,可以充分汲取营养。即使是汉字的音形义的学习也能影响人的品性。首先,汉字音美,抑扬顿挫,很有音乐感;其次,汉字形美,见形知意,不言而喻;再次,汉字言简义丰,常用常新。这些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母语和民族的热爱。
在语文教育实践中,他坚持本真地看问题,系统地想问题。学生学习语文切入的点和时机虽然没有限制,但不同学习内容有最佳学习期,不同文章对于学生来说价值也不同,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也有差异。只有统筹考虑这些问题,才能让学生学好语文。比如,他认为,教材中的课文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每篇文章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应抓住这个核心进行教学。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走偏方向。比如,曾经有一位老师讲《蒙娜丽莎的魅力》这篇文章,导入时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后,他又接着说:“我也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学生很期待地看着他,他顿了顿,自得地说:“她是没有眉毛的。”学生们一愣,随即哄堂大笑。赵老师认为,每篇课文的核心价值应是教学的重心,这篇文章应将学生引导至蒙娜丽莎的微笑启发遐思这个方向上,而非过分关注无关紧要的枝节,误导学生。
因为对语文教育的用心,赵老师才形成了这种“本真观”。这种本真观念就犹如一道激光,帮助赵老师穿过各种细枝末节,直指语文教育的核心。
用心,推进八中的课程建设
自2012年进入北京八中工作以来,赵鑫老师就担任教科室主任一职,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建设与管理,陆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和项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赵老师倾心于负责的每一件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脚踏实地,干一件成一件”。我们从他全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也能窥见他对教育的用心。
八中校本选修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理念开发,实现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重整融合。这是一个难题,它摆在了每一个八中人的面前。赵老师作为学校校本选修课程建设的直接负责人,承受的压力更大。赵老师和他的团队经过慎重思考和深入研究,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将学校自主课程实验方案中领域研究课程、领域拓展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由设计方案变成了实施方案,找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最佳角度与切入点。领域研究和领域拓展两类课程由学科专任教师担任,个性发展类课程由全校员工及校外特聘教师担任。
学科老师常规工作已很繁重,再开设校本选修课的负担可想而知。困难再一次摆在了赵老师面前。
新课程是新事物,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来说,改变的难度很大。因此,校本选修推进艰难。有的老师态度不积极,有的老师不知道开设什么课程,有的老师填写申报表有问题,还有的老师缺少教具……赵老师凭借几十年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的经验,加上一颗真诚热情的心,见招拆招,逐一解决。
例如,有一位地理老师,他平时课很多,讲课很辛苦,不太愿意再开设校本选修课。于是,赵老师先是鼓励他,让他认识到校本选修课既是国家新课程的要求,也是任课老师学科常态教学的有效补充,可尝试进行改革,如教法学法和内容调整等。然后,赵老师与他一起设计校本选修课,帮助这位老师将课设计成三类课型:教师示范讲解课、师生共研探究课和学生登台展示课,三类课的比例设定为2∶3∶5。这样的课,老师少讲,学生多参与,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结果,这位老师的课上得很成功,学生非常喜欢。
终于,校本课程开设起来了,每个学期70门左右的校本选修课,满足了高一高二学生校本选修课程修习的需要,初步探索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路径和策略,为之后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作为语文教师,还是作为班主任,亦或是课程建设者,赵鑫老师都用心去做,朝着他心目中的好教育不断努力,默默付出,甘为人梯,静待花开。
编辑 _ 汤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