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色彩谜团

2019-04-19 05:02马丽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陶俑彩绘兵马俑

马丽

就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主要工作,说白了,就是给兵马俑穿上花衣服。

好好的兵马俑,为什么要给他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呢?

为什么专家会说兵马俑是彩色呢?

兵马俑不是普普通通的泥制坯子,他是有着绚丽色彩的彩绘陶器。那么他身上的彩绘,为什么没了?

45年前,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带给了世界一个奇迹。很多人来到西安,都被气势恢宏的兵马俑所征服。从1974年3月发现兵马俑到现在,这里的发掘与研究一直都是进行时,远没有停止。你也许不知道,真实的兵马俑远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

很多史书都有关于“秦人尚黑”的记载。所以很多影视剧都把秦军士兵的穿着都做成黑色。那么,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研究秦国文化最重要的文物载体,按道理来说,所有的兵马俑不也该是身穿黑色吗?

45年前发现了兵马俑

1974年3月,西北黄土高原还是春寒料峭。当时43岁的袁仲一和同事乘坐一辆解放牌汽车来到这里。他们被上级指派到这里,是因为附近村里的几位村民在打井时,挖出了几颗陶俑人头。对于当时的考古队们来说,各种各样的古墓遗址见得多了。几颗陶俑人头算不上发现什么。他们还盘算着,最多待上一星期就完事了。可是没想到,陶俑是越挖越多,没完没了。

到了1975年3月,整整一年的时间,就出土了500多尊陶俑,24匹陶馬。考古队根据兵马俑密度测算,坑里面至少还有6000尊陶俑。如此庞大的兵马俑规模震惊了所有人。于是,临潼发现大型兵马俑坑的消息走出了陕西,传向了北京和全国。1975年8月,正在北戴河办公的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碰到了聂荣臻元帅,向他汇报了这个消息。聂荣臻元帅建议王冶秋立即打报告,在原址建立博物馆。随后李先念副总理主持会议,会议上一致同意建立博物馆,并巨为建立博物馆拨了一百五十万的专款。有了资金支持和上级领导的重视,对兵马俑的发掘工作继续进行。但对袁仲一来说,却心情复杂。

在上世纪70年代,一百五十万那可是巨款。袁仲一和考古队队员心里忐忑不安,他们纠结的是,这一百五十万到底是够还不够,是多是少心里没底。钱不够,那么多宝贵文物就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文物万一保护不力受到损害那将是考古界极戈的损失。如果这一百五十万预算多了,当时又正值国家困难时期,自己这边这么浪费钱,实在是说不过去。

在一号坑发掘完毕后,是否还有其他的兵马俑坑呢?袁仲一根据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对称的理念,他大胆推测,一号坑的周围,极有可能还有几座兵马俑坑。经过又一年的发掘,考古队终于在1976年4月,一号坑的东北端发现了陶俑残片,这就是后来二号坑的位置。随后,又在一号坑的西北侧,发现了三号坑。当时袁老的推测没错,兵马俑是按照古代秦军标准阵型排布的。

在已发掘的三座坑内,发掘出土了类型众多的兵马俑。有骑兵佣,步兵佣,跪射俑等,还有青洞武器。其中一号坑以步兵为主,二号坑以战车为主,步兵、骑兵为辅。在三号坑内,有高等级军官和指挥没斤西。通宣立文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布局,我们可以看出秦国的作战方式,主要以战车、步兵、骑兵相结合,发挥各兵种的优势。而再配上秦军的强弩,这种战国时期令各诸侯闻风丧胆的远程武器,大秦帝国军队排山倒海的阵势,仿佛就在眼前。

还是按照袁老的推测,在二三号坑中间,还应该有一个坑,这也是后来的四号坑。和其他三座坑比起来,这座四号坑内并没有出土什么大的文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坑内的东西都被盗了吗?其实秦始皇陵的规模非常大,从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建设,秦始皇死后还在修建。当时是四号坑还没有建成,秦朝就灭亡了。

兵马俑上至今精美的彩绘怎么来的?

从1974年到现在,整整45年了,兵马俑的发掘仍然没有全部完成。您也许会说,这都快半个世纪了,为什么进度这么慢?因为兵马俑实在是太脆弱,他不是简单的泥塑,而是有着精美彩绘附身的工艺品。在上世纪70年代,考古队陆陆续续发掘出的兵马俑,大部分出土以前就已经残破不堪。但是偶尔也会发现一些颜色保存完好的兵马俑,但是很不幸,那些有着鲜艳颜色的兵马俑刚出土,考古队员欣喜若狂,还没等给他们拍照,那些陶俑上的色片,有的翘起,有的脱落,短短十几秒的工夫,五颜六色的兵马俑就变得乌漆巴黑,灰头土脸。

很多人说,因为考古人员的保护不力,才导致兵马俑失去了美丽的色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不知道,虽然有一些秦俑在发掘时确实遇到空气氧化,导致颈色脱落,但这并不是导致秦俑失去光彩的主要原因。除了历史上人为的破坏,地质变迁,也是损坏兵马俑的罪魁祸首。所以很多兵马俑在发掘出土的时候,已经是残破不堪的,有的完全变成了碎片。虽然经历沧桑甚多,但是兵马俑数量巨大,总是会有一些还算保存相对完好的彩绘陶俑被发现。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确实没有能力保护住。所以发掘兵马俑的工作曾停止过。

2005年10月21日,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十几年来,基地内的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希望复原那些两千年的色彩。

秦朝人怎样给兵马俑上的颜色

要保护和复原那些彩绘,就必须知道他们是怎么制作的。两千多年前秦人制作陶俑的工艺水准到底如何?经过对碎片仔细研究,科研人员简直不敢相信,里面隐藏的秘密实在太多了。

仔细观察过兵马俑的人就会发现,每一尊淘俑的形象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说明当时制作这些陶俑时,工匠并不是用一个模子简单复制完成的。当时刚发现大量秦俑的时候,好多人看到每一尊秦俑长得都不一样,于是传得越来越邪乎,说秦俑是活人为标本烧制的。其实这个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发掘的时候好多秦俑都是残片,空心的,没什么人的尸体在里面。但是这么多的秦俑雕塑,形态都不一样,确实令人震凉。

袁仲一和兵马俑打了一辈子交道,每一尊兵马俑他都仔细文恋拿过,他发现虽然兵马俑每一尊都是独一无二的工艺品,但是也能看出许多相同的地方。如果说,数量众多的陶俑只是按照部位分别烧制,然后拼接在一起,这也没多少技术含量。可是要在上面涂上颜料,这就得用到黑科技了。

兵马俑是陶土烧制而成。一般来说,淘土烧制完成后,表面会有气孔,如果涂上颜料很容易会被吸收掉,这样颜料无法长时间保存。要想颜料在淘器上保留更长久,就必须对陶俑表面做处理。而当时的秦人的方法,就十分高明。在这个陶俑碎片上,在颜料下方,居然有一层生漆。在制作兵马俑的时候,古代的匠人是先把陶俑烧制好,然后刷上一层漆,最后再涂上颜料。这种工艺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非常先井。上漆这种工艺,是为了让陶器表面变光滑,可以让颜料更好地附着并且保存长久。也可以这么说,这些一尊尊的兵马俑,并不是粗制的陶器,而是精美的漆器。可以想象,几千尊兵马俑配以五颜六色的颜料在上面,那是伺.等的绚丽多彩。经过专家检测发现,兵马俑所用的漆是取自一种叫作“漆树”的植物。这种植物在陕西秦岭,终南山都有分布。古时候的匠人,就地取材,用漆把陶胎封上,再涂上各种炫目的颜色。那么,五颜六色的色彩又从何而来呢?

红、绿、紫的含义

红色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颜色,我们很早就知道从朱砂中提取红色颜料。在秦始皇兵马俑当中,红色部分的颜料就是朱砂。朱砂有个特点,它有一定防腐性,有毒,微生物不会去腐蚀它,所以红色彩绘的任何文物,一般都会保存得更好。比如兵马俑,敦煌壁画,只要是有朱砂红的部分,色泽基本没太大变化。除了红色,在兵马俑里最常见的还有绿色。不过大多数绿色是出现在兵马俑的身上,在许多兵马俑身上,面部颜色都是粉色居多。但是1999年9月10日,在兵马俑二号坑内,发现了一尊奇怪的淘俑,这尊兵马俑的脸是绿色的。这尊佣呈跪射状,头发,胡须,瞳孔都是黑色,脸部却涂以绿色。为什么他的脸色与众不同,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稀缺的绿脸俑和铜奔马车一样,太过珍贵,成为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可绿脸的陶俑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也许这尊绿脸秦俑的秘密,只有等到更多的同类发掘出来,才能推测一二吧。

除了这个神奇的绿脸陶俑带给我们的惊奇意外,还有一种颜色,不得不提。这就是紫色。紫色的地位备受推崇。例如代表皇家威严的宫殿称作紫禁城,寓意着吉样的紫气东来,紫微星。紫袍,意味着当大官。因为在我国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身着紫色衣裳。特别是在唐代,更是只有三品以上大官才有资格穿紫袍。可是在秦始皇兵马俑当中却发现紫色大量存在。这么大量用了稀有珍贵的紫色,就显很费解。紫色在秦国就这么普通吗?莫非,在秦国时期,曾存在过能直接提取出紫色的矿物质吗?

今天彩绘技术的突破

根据仪器分析,兵马俑身上的颜料当中,红色主要是朱砂,绿色来自孔雀石,蓝色取自石青矿石,黑色是炭黑,而紫色颜料的成分是什么,当时很长时间一直难以解开。套倒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佛利尔研究所从汉代陶器当中分析出蓝色和紫色硅酸铜钡,就此命名为“中国紫”和“中国蓝”。后来我们在兵马俑身上也发现了紫色硅酸铜钡,这就让“中国紫”的合成历史推早了许多年。兵马俑的紫色硅酸铜钡,是石青、石绿、重晶石和石英等混合后,在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反应生成的。这一发现,证明了兵马俑身上的紫色颜料并非来自埃及,而是实实在在地由中国制造。“中国紫”“中国蓝”就此成为专有命名。都说“秦人尚黑”,可兵马俑的彩绘却告诉我们,秦人喜欢的颜色非常广泛,这该作何角碧泽呢?

研究兵马俑的专家袁仲一给出的解释是,秦国服饰颜色有时尚色和流行色。时尚色是尊崇的颜色,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黑色就是秦国的时尚色。国家重大活动,君王身着礼服都以黑色为主。但是流行色是社会大众所穿的颜色,可以看出秦国其他阶层还是很接受鲜艳的颜色的,并不是一律都穿黑色。

鲜艳的颜色虽然好看,但是脆弱不堪。出土后的环境变化,无论工作者怎样保护,都无法阻止千年的色彩消退。原本色彩斑斓的陶俑一经出土不久就变得灰暗丑陋,许多考古工作者却束手无策。专家说: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保护彩绘兵马俑的能力,因为兵马俑的独特制造工艺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自然没有人会研究相应的保护技术。虽然彩绘保护是世界级的考古难题,但中国考古工作者还是精心钻研,试图找到突破口。当然,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刚发掘兵马俑的上世纪70年代,专家为了保护残存的色彩,工作者采用封闭的方法,用化学药剂来把色块给盖住,结果反而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到了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明了一不物口固剂,用针管注射到陶俑和生漆之间,希望这样能够留住残存的色块,可效果并不理想。1997年,经过多次尝试。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加固剂基础上,添加抗皱剂,联合使用在秦佣残片上,经过时间证明,彩绘保护技术终于有了突破。保護技术有了保证,发掘就能得以进行。1999年4月,在发掘二号坑内出土了六尊颜色鲜艳的跪射武士佣。其中就有那尊珍贵的纭胡金陶俑。这一次发掘就使用了先进的加固剂和抗皱剂联合保护的方法。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刚出土时的样子,就得益于这种方法。

通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今天能有幸一睹兵马俑真实的风采。2017年8月,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200亿像素的超高清级别照片,去领略大秦帝国的色彩。

根据《档案》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每周二BTV北京21:18播出

猜你喜欢
陶俑彩绘兵马俑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中国出土2100年前的迷你兵马俑
社会版(五)
快门风景
陶俑
挖“兵马俑”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
哭泣的汉俑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