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天龙 鲁广斌
【关键词】智慧消防 精准指挥 反馈优化
【中图分类号】 TU8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5.007
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并提出城市建设信息化的发展战略。2014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十二部门发布了《关于同意深圳市等80个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通知》;同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此,智慧消防搭上了智慧城市这趟高速列车。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原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现为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进一步提出了智慧消防建设的总体框架《消防信息化“十三五”总体规划》。2017年,原公安部消防局(现为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宏观层面提供了智慧消防建设的顶层设计。[1]这些文件的出台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现代城市消防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即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建设智慧消防。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在探索与实践中相继建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智慧消防平台,比如,山东省烟台市万余家单位接入了“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达到了对火灾监管的目的,消除了一部分火灾隐患。但是,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这些平台也逐渐显现出了智慧化和集中化管理、标准化程度、统一性不足的问题[2];各级消防救援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在探索智慧消防的工作模式和運营推广方向上往往偏重单一垂直层面的理论研究,水平层面的智慧消防建设模式实施比较薄弱。[3]
随着社会发展及技术进步,传统的消防管理及工作模式滞后并制约消防行业发展的弊端日益凸显,面对火灾防控“自动化”、执法工作“规范化”、灭火指挥“智能化”、队伍管理“精细化”的现代城市消防安全需求,一系列消防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以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为契机,各国逐渐提出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匹配的建设理念,即智慧消防。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区或城市开始研究和实施智慧消防建设。
郐士超、王文青认为智慧消防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等高新技术平台,结合消防侦检、消防报警、消防通信、电气火灾等成熟消防技术手段,把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消防设施加以整合,最终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消防综合系统[4];董秋根认为智慧消防是以智能化、分布式数据、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应用体系[5];丁宏军则提出智慧消防是基于物联网获取数据,并以数据处理为基础,提高整个社会的火灾防控、应急处置等能力[6]。
实质上,智慧消防的目标是“实现对整个城市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测、火灾预警、指挥调度,极大提升整个城市的火灾防控能力、灭火及抢险应急调度指挥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能力及防火监督检查管理水平”[7]。因此,本文认为,智慧消防是一个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预警、精准指挥、优化反馈的模块动态化过程(见下图),即结合互联网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移动定位技术,收集数字化的地理信息、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及抢险救援应急预案、消防水源以及消防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数字平台上及时预警、分析并将指令反馈给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也不断自我优化的智能数字化辅助的动态决策系统。
典型城市智慧消防发展现状。[8]作为一个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预警、精准指挥及优化反馈的模块动态化过程,我国四川成都、湖北宜昌、浙江湖州、广西南宁等多个城市均在不同方面具有典型特征。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其智慧消防建设主要由全程可视化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群防群控服务系统等组成,建设重点在于“信息处理、数据预警、精准指挥”,基于智慧消防的优势,进一步做到了精准定位、防火力量战略分布、全程可视化指挥等,较好地推动了统筹决策和跨区域协同管理。
图 智慧消防模块动态化过程
湖北省宜昌市的智慧消防系统则由公众服务系统、灭火救援系统、重点单位系统等部分构成,首先通过“E通消防巡查模块”,主要对住宅、单位的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等信息与数据展开收集;与此同时,基于人工巡查、启动整改并对火灾隐患位置实施GPS定位,把相关火灾隐患录入并汇总至“矛盾联动化解系统”,进而进入火灾隐患联动化解工作流程。基于此,不难看出,湖北省宜昌市的智慧消防系统主要侧重于“信息收集与反馈优化”,但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智能化的信息分析、数据分析等,导致智慧消防系统各个模块之间不连通,数据不能及时传递。
浙江省湖州市的智慧消防系统则重点开发了智慧消防系统中的“信息获取”环节,主要安装了无线智能独立式烟感探测器等硬件设备,这也就意味着,当烟感探测器感知到烟雾后,附于探测器上的蜂鸣器便会自动实现报警,提醒相关人员火情发生;同时也开发了智慧用水系统,一旦某处发生火灾事故,智慧用水系统会快速反应并精准处置,将距起火地点500米范围内的消火栓和天然水源资料呈现在智慧消防平台,供指挥人员参考,进而有效实现精准预警、精确控制、精确防范、精确指挥、精确处置。但其主要问题在于智慧消防硬件及水系统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精准反馈工作尚未进一步开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则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既强调消防救援系统的“纵向贯通”,又强化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数据的“横向交换”,形成外部数据收集与传输的共治共享。与此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建立涵盖执法检查、数据汇总等方面功能的智慧消防的监管平台,着重对火灾风险评估、隐患整治、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并进一步引导社会单位运用移动互联网建立自身的消防管理系统,实现消防安全信息网上录入、内部管理、远程监督、考评研判等,从而有效强化了主体责任意识,但主要问题在于火灾的数据预警、精准指挥、反馈优化等环节有待改善。
智慧消防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目前智慧消防缺乏战略统筹的完整布局。自智慧消防建设以来,个别地区消防救援部门的主要领导简单地认为,提请党委、政府加大在执勤车辆、应急装备上的经费投入才是发展的“硬道理”,也是政绩最为直接的体现方式。与此同时,个别地区未结合本地实际和需求,甚至还盲目地搞“一刀切”、照搬照抄、直接套用,从而导致“收效不突出、政绩不明显”的不力局面。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也是阻碍智慧消防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9]
第二,智慧消防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缺乏信息联通。智慧消防建设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是纵向贯通、横向交换。在纵向贯通方面,不同层级组织的数据在打通共享通道并与智慧消防平台兼容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不少障碍;在横向交换方面,由于跨部门调阅数据,如个人通讯、住建等信息,需层层审批,不仅难度系数大,且容易延误最佳时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0]就系统之间的联通性来看,当前个别地区的消防救援部门未与公安、交通、供水、广电等部门建成联动机制,进而使得在灭火救援等方面的分析与决策陷入困境。
第三,智慧消防各个模块的建设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国内建设智慧消防的过程中,有300多个城市同时启动了智慧城市战略布局,可谓局面喜人。[11]然而,由于项目体量庞大,且急于上马,导致智慧消防建设收效甚微,甚至造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智慧消防建设的每个基础模块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数据收集上,处理系统分散独立,易造成信息孤岛。通过智慧消防收集到的数据,存放在不同的处理系统当中,各处理系统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差。与此同时,数据整理与录入方式单一,且由于采集任务相对繁重,造成二次录入等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智慧消防对现有数据资源缺乏系统化的利用,缺少高层住宅建筑各类监控系统和视频资源,未能形成外部数据“为我所用”、输送数据“共治共享”和打造灭火救援指挥、调度、分析、决策“一张图”,建立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存在困难。
另外,智慧消防建设的重要依托之一是消防物联网的建立及并网,而消防物联网的主力是消防产品生产企业。[12]虽然这些生产企业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大部分企业更多地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在中央和当地政府尚无明确的优待政策的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智慧消防的能动性差,制约了对一些社会单位消防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阻碍智慧消防发展的又一因素。
就软性因素来看,技术性、专业性强是智慧消防建设的特点,然而,当前各级消防救援部门在信息化、统计学、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人才严重短缺,呈现出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也不合理的尴尬局面,更没有有力的政策机制保障该项工作的有序运行。与此同时,各级消防救援部门在智慧消防的创新与研究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1984年,Harold提出,通过建筑系统为消防提供信息服务,由此利用传感器采集建筑物信息的技术被广泛应用。2006年,布鲁曼提出,消防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以及信息收集和分析转变公共消防服务的供给方式,丰富和调整消防部门的职责以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13]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日渐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已率先利用这些新技术探索智慧消防建设。
2006年,由23家欧盟合作伙伴组成的共同体围绕新一代紧急救灾人员用的智能服装的研制,启动了ProeTEX(电子织物保护:供紧急救灾穿戴的微纳米结构光纤系统)项目。2012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发起了“Smart Fire Fighting”(智慧消防)项目。2013年,NIST开始资助美国消防研究基金会,开展了“Roadmap for Smart Fire Fighting”(智慧消防线路图)研究,该研究被列为美国五年计划的重点研究课题。另外,美国还部署了“Nationwide Public Safety Broadband Network”(国家公共安全宽带网络)和“Smart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智能应急响应系统)等项目。总体来讲,发达国家对智慧消防研究进行了细致规划,建立了严密的技术框架,并广泛建立了各个技术领域的合作机制。[14]
基于智慧消防的发展现状,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消防救援部门应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始终坚持同步建设、优先保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智慧消防建设之路。
智慧消防涵盖了政府、社会及公众个体,彼此之间科学整合、有机结合。智慧消防可以从技术层面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消防救援决策的科学性,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以此为依托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现代城市消防安全水平。具体来说,“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是智慧消防的发展路径之一,相应地,智慧消防建设与运用应以人防为中心、以技防为重点、以物防为保障,逐步实现由人防向物防、技防的转变。
以人防为中心: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全民参与。第一,统一思想,强化智慧消防建设顶层设计。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要把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同规划、同部署、同建设。与此同时,把智慧消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配套出台法规制度,落实经费保障,明确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年度责任目标、社会综治考评,逐级逐项明确建设任务,自上而下设计智慧消防建设思路、标准、时间表、技术指标、评估体系等,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此外,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将智慧消防调研、走访常态化,根据各地实际条件,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发展路径,避免建设过程中的“一刀切”和盲目跟风,切实做到“一把手”带头干、亲自抓。
第二,建立全民参与的全面防控体系。智慧消防强调自身的精细化管理,但这与全民参与并不矛盾。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人脑”和“电脑”有机结合的优势。首先,运用智慧消防公众服務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在全社会普及消防安全理念,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进而在全社会形成“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与公共意识。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目前在余岗社区推行“智慧消防宣教示范社区”试点创建,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的三网融合,使居民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电视、户外大屏随时随地学习消防知识,实现消防宣传全覆盖。[15]其次,完善智慧消防公众监督机制,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发动全民参与监督和举报火灾隐患。
以技防为重点:夯实人才支撑、探索市场机制。第一,夯实智慧消防建设人才支撑体系。科技支撑是强化智慧消防的功能性保障,而科技支撑的本质是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与使用。因此,落实智慧消防建设必然要求加强专家库建设和专业化人才培育建设。首先,建立智慧消防建设专家库,健全专家参与工作的渠道与机制。其次,各级消防救援部门应与应急管理部下设的消防研究所和属地高等院校逐渐建立合作机制,广泛建立“人才孵化器+消防信息化”的模式,进一步抓好人才培养。最后,大力培养消防救援队伍中在科技前沿与创新能力上突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人才参加“653工程”,并采取具有激励导向的选拔机制进一步推进各类人才在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强化与更新。
第二,探索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市场机制。智慧消防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以政府为主导提出的。政府主导主要体现为整体统筹,技术发展则依赖于市场主体,如社会消防组织、应急救援志愿队伍等。市场主体除了自身承担社会消防公共责任之外,更多的是利用自身的技术谋求经济利益。因此,智慧消防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市场功能,采取购买服务或外包租赁等方式实现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消防建设。与此同时,应探索并制定奖优减税、树立典型等有效的优待扶持政策,进一步确保社会力量能动性的可持续化,确保智慧消防有序建设、规范运营、健康发展。
以物防为保障:升级救援装备、完善巡查机制。第一,升级智能救援装备。消防救援是一项高危工作,有效地完成救援工作的前提是保障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要发展以物防为保障的防控模式,可以从应急救援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入手。首先,研究开发消防安全救援辅助设备,如基于人工智能与现代成像技术的搜索和识别设备,从而减少消防救援人员的涉险作业量。其次,研发消防救援人员防护设备,如智慧消防头盔、智能定位消防鞋、多功能防护手套等,从而保证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最后,可以基于VR技术、真火模拟技术、远程指挥系统技术等,将不同的灭火救援演练手段虚实结合,完善消防救援培训新体系,进一步提升消防救援人员的自身战斗力。
第二,完善巡查长效机制。智慧消防建设的基础之一是消防物联网,在此网络中各种消防设备与设施的正常运行是确保消防安全的必要条件。为更好地发挥消防物联网的功能,有必要建立与完善对消防物联网的巡查机制,以“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管理”为原则,明确消防物联网正常运行的责任主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物联网中的各项设备设施,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各种消防设备与设施的正常运行,进而推动智慧消防建设的不断完善。
在“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浪潮中,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匹配的智慧消防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智慧消防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需借助一系列的科技力量,在现有配置与设施基础上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运用以人防为中心、以技防为重点、以物防为保障的策略,动员多方面的社会力量,提升现代城市消防安全水平。
(本文系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我国火灾调查与相关信息基础数据库研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FY410100)
[1]《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消防》,2017年第21期,第61~64页。
[2]辛本顺:《一种智慧消防云共性基础平台的建设》,《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7年第12期,第21~24、53页。
[3]邓志明:《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消防服务云平台》,《江西化工》,2017年第3期,第225~227页。
[4]郐士超、王文青:《城市智慧消防综合系统设计构想》,《科技中国》,2017年第10期,第40~42页。
[5]董秋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消防”应用体系研究》,《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年第4期,第59~63页。
[6][12]丁宏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消防建设》,《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7年第5期,第67~69页。
[7]康富贵:《智慧消防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以陇南市为例》,《中国应急救援》,2017年第5期,第61~64页。
[8]杨玉宝:《智慧消防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年第10期,第47~49页。
[9]浦天龙、彭楠、徐长青、梅思思:《新时期消防指挥中心建设战略探析》,《中国消防》,2016年第13期,第35~37页。
[10]彭楠:《消防信息化和大數据建设应用调查》,《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7年第11期,第63~65页。
[11]张福好:《关于“智慧消防”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消防》,2017年第8期,第40~43页。
[13]程超、黄晓家、谢水波、吴懂礼、蒋为:《智慧城市与智慧消防的发展与未来》,《消防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6期,第841~844页。
[14]刘筱璐、王文青:《美国智慧消防发展现状概述》,《科技通报》,2017年第5期,第232~235页。
[15]《襄阳推行“智慧消防宣传教育示范社区”构筑居民防火“安全网”》,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9年1月18日。
责 编/周于琬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fire management and working mode has lagged behind and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e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the disadvantag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and due to advanc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ig data, digital planning and precision management have become the key of modern intelligent fire protection. But in practice, there have appeared a number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in the top-level design,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connectivity between modules, the modules needing improvement, information silos caused by data collection, low participation rate by social forces, and serious shortag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implement an intelligent fire protection strategy focusing on people's prevention and relying on technologies and physical resource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level of fire protection of the modern cities.
Keywords: intelligent fire protection, precision command, feedback optim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