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英 徐文建 黄耘实 孔恺臻
摘要:大学生已成为目前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但不重视网络道德与网络成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该研究使用问卷法对8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其网络成瘾与网络道德的现状并分析性别差异在其中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愈发严重,不容忽视。(2)大学男生相较于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3)大学女生的网络道德水平较男生而言显著更低。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网络道德 性别差异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家用电脑在我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60%。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都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我们甚至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可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处理生活和工作上的诸多事物。可以说,互联网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你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互联网以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覆盖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诸多方面。然俗语有云,针无两头利。互联网带给大学生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部分大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其中便有网络成瘾、网购成瘾等,其中又以网络成瘾为甚。在校园生活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以至于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2007年,雷雳使用了“病理性使用互联网”(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1]一词来定义这类成瘾现象,即对互联网的不当或非理性使用。
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包括: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游戏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等[2],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网络行为失范和网络道德失范。“道德”一词,在很早的历史文献中就有记载,近大半个世纪以来,各领域专家学者都对道德这一恒久的主题进行了无休止的探索与讨论。然而当下现实中的道德行为,已经不拘泥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互联网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需品的同时,人们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也表现出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网络作为现实生活空间上的延伸,人们在现实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同样也适用于网络。但是,由于网络特有的匿名性、多元性等特征,使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正大光明”的使用假身份,从事与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活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主要包括:违反基本网络礼仪和规矩。例如,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别、年龄,对他人称呼太过随意,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信息或资料等;与社会规范和纪律要求相背离。如随意辱骂、诋毁他人,散播谣言等;更严重者甚至会触犯法律法规。如浏览、传播色情、暴力、邪教等信息。擅用他人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随意传播他人隐私等[3]。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阶段,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中多元文化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思想道德不够正确、不够健康的情况,所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情况日益明显。
因此,及时认清当今大学生网络成瘾及网络道德的现状,理清二者的关系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大学生上网习惯,培养其正确的网络道德,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研究贬义词为出发点,针对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情况与网络道德情况展开调查,了解二者现状及关系,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在面向全国招生的某大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69份(女生345份),平均年龄19.55±1.5岁,问卷回收有效率达90%。
(二)研究工具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 APIUS)。由雷雳、杨洋(2007)编制,用以测量个体网络成瘾的程度。问卷包括38道题,采用1~5的五点计分方式,计算问卷项目平均分,其中项目均分小于3分者为“正常群体”,大于3分小于3.15分者为“PIU边缘群体”,大于3.15分者为“PIU群体”。经检验,本研究实测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α=0.94。
青少年网络道德量表(AdolescentInternetMoralityQuestionnaire)[4]。由雷雳(2010)编制,用以测量个体网络道德水平。问卷包含17道题目,采用1~6的六点计分方式,计算量表项目均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网络道德水平越高。本研究实测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α=0.87。
二、结果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
对769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网络成瘾情况的大学生PIU群体共有89名,约占样本群体的11.6%;属于PIU边缘群体的大学生共有45名,约占样本群体的5.9%;属于正常群体的大学生共有635名,约占样本群体的82.6%。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网络道德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表1可知,网络成瘾与网络道德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由数据平均分可知,大学生中男生的网络成瘾均分显著高于女生的网络成瘾均分,表明比较大学中的女生而言,大学中的男生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情况;同样对网络道德的分析可知,大学男生的网络道德分数显著高于大学女生,表明大学中的男生具有更高的网络道德水平。
三、讨论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处于正常水平,但PIU群体仍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一点不容忽视。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將其作为学习娱乐的工具,在带来方便快捷等优点的同时,也潜藏着一些隐患。例如电子商务和各类网游手游的不断更新,它们对大学生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尤其学生群体有着一定的自由支配经济的能力,同时还有较多的空余时间,他们也愿意将经济精力投入其中。因此,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会产生很大的依赖,从而导致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分析表明,在大学生群体内,相较于女生,男生更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状况,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因为在大学生活中,学业负担并不是特别繁重,有着更多自由的时间,相比女生来说,男生更愿意将这些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上,实际中宅在寝室埋头打游戏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致使这些沉迷网络的现象愈发严重。
网络道德的性别差异分析表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况良好,男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更高。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性别差异,究其原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在思维特点上,在面对网络不道德行为时,男性更能理性的看待问题,寻找妥善的处理方式;二是在性格情绪上,男性克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较好,比较不容易表现出冲动行为;三是在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塑造上,社会性别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男女的行为模式,传统观念和文化理论赋予两性不同的角色,而男性通常被期望为有责任有担当,积极主动的角色,因此在网络行为中,男性也会控制自身的行为使自己符合这一社会角色。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首先大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约束管制自身的行为,同时家长与学校也应该配合进行监督管理。其次要树立良好的道德理念,文明使用网络,面对不道德的行为要理性看待,冷静处理,追求自身道德发展,为创造清洁的网络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愈发严重,不容忽视。(2)大学男生相较于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3)大学女生的网络道德水平较男生而言显著更低。
参考文献:
[1]雷雳,杨洋.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J].心理学报,2007,(04):688-696.
[2]李晶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救助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3]曹旭.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研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5):95-96.
[4]雷雳.鼠标上的青春舞蹈:青少年互联网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1-303.
(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大学生道德行为差异性成因分析——基于现实生活与网络虚拟情景”(课题编号:18-ZX-GJ-06)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單位: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作者简介:王保英,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