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明
团中央第一书记也在劫难逃
1966年夏季“文革”爆发。此时,团中央首当其冲,作为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劫难逃。
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设立中央文革小组的通知,由“左”得出奇的陈伯达任组长,反革命阴谋家康生任顾问,一直做着“女皇梦”的江青任第一副组长。他们驾凌于中央政治局之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搅得“周天寒彻”。
6月3日,刘少奇、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针对当时运动混乱局势,依照惯例决定向北京市的大学、中学派出工作组,领导“文化大革命”,力图“文革”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会上决定北京市中学“文革”由团中央负责。
为此,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以胡耀邦为首的书记处3个书记组成的领导小组。随后从北京和全国各地抽调1800多名干部,组成300多个工作组,陆续向北京8个区的中学派出,并在各区成立工作队,由团中央部分书记、常委、部长担任队长。
7月24日,工作组进驻各中学不到两个月,毛泽东便召集中央常委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认为进驻学校的工作组,干扰了“文化大革命”的大方向,镇压了学生运动,便作出了撤销工作组的决定。29日,康生、陈伯达、江青、王力倾巢出动,指挥批斗工作组,从而掀起一股各学校赶打工作组的武斗歪风。
江青指责胡耀邦等人“步入歧途”
1966年8月1日,中央文革小组的陈伯达、康生、江青、姚文元一伙,召集胡耀邦、胡克实、胡启立、王照华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到钓鱼台国宾馆“训话”。江青以“太上皇”的姿态歇斯底里地问胡耀邦:“你是什么成分出身?”胡耀邦理直气壮地回答:“下中农出身!”江青接着咬牙切齿地问:“团中央为什么要派工作组?”这是明知故问,因为派工作组是刘少奇、邓小平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的决定,江青企图通过胡耀邦之口揪出派工作组的“黑后台”。
胡耀邦敢于承担责任,挺身而出,坚毅地回答:“是我派的,我是团中央第一书记,我有责任!”江青阴阳怪气地讽刺说:“你怎么由‘红小鬼变成了‘胆小鬼?你不敢揭露刘少奇,明明是为他开脱,你承担什么责任?”未等胡耀邦反驳,江青又问胡克实:“你是什么成分出身?”胡克实回答:“我是做房产生意的小商业者出身。”江青不无讽刺地说:“哦,卖瓦片的。”接着又问胡启立:“你呢?什么出身?”胡启立回答:“旧官员出身。”江青又歪着脑袋,不可一世地问王照华:“你出身什么阶级?”王照华大声说:“出身中农!”
“哦,烧窑、卖瓦的,是一把的!”江青摇头晃脑,摆出盛气凌人的派头,哼着鼻子说了一通“文化大革命”的意义,指责团中央领导“文革”不力,已步入歧途。她最后气焰嚣张地说:“团中央非改组不可,你们回去吧!”
拒绝与康生握手,敢于嘲笑林彪
果不其然,8月13日至15日,一些红卫兵和中学生占领了团中央机关大楼,团中央机关工作陷于停顿,受到“造反派”和红卫兵的严重冲击。有人公然指责共青团是反“毛泽东思想”的“生产团”,胡耀邦一夜之间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三反分子”“反革命”,接着又成了“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忠实走卒”,被革命造反委员会“打倒”。
胡耀邦曾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周倜谈到“文革”遭遇时说:“我感到最苦闷的时候,不是在团中央住牛棚的时候,而是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那一段时间,当然,那时不可能想到他会叛党叛国,但是我已经察觉到两点:一是林彪对干部不公正,把他的人不分青红皂白都拉上来,像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这些人,我早有所了解,知道他们是什么货色,但他都拉上来,结党营私;同时排除异己,对他有意见的人狠整,打下去置之死地而后快。我在九大小组会上,用别的方式提了一点意见,说洪湖苏区没有中央委员;二是说林彪的干部政策、关于改造世界观、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说法是荒唐的。我开完九大回到黄湖后,就再不提‘林副主席了。”
在九大会议上,康生主动伸出手想和胡耀邦握手,胡耀邦不屑一顾,扭头便走。因为他认为康生是“老左”,在1942年延安“大搞抢救失足者”,把一批知识分子和年轻干部打成叛徒、特务、自首分子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康生讨个没趣,从此,对胡耀邦怀恨在心,四处活动,伺机报复,终使胡耀邦未能当上九大中央委员。
接受过无数次“外调”与“审问”
1966年8月31日,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派王力到团中央宣布罢免一大批团干部的官。尽管康生当时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的顾问,可那天晚上,胡耀邦还是公开讲:“康生是老左”,并谈了对江青、王力等人的看法。
党的九大前夕,胡耀邦作为“走资派”正接受批斗,周总理请示毛主席,要找几个年轻的八大中央委员担任九大中央委员,目标是胡耀邦和谭启龙两个“红小鬼”。但由于康生的记恨,在九大会内会外进行非组织活动,康生的阴谋得逞,胡耀邦仅当了一名九大代表。
“文革”期间,林彪狂热鼓吹“顶峰论”“三忠于”“四无限”等现代迷信,胡耀邦感到非常厌恶;林彪提出学习毛主席著作要“立竿见影”,胡耀邦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他说:“毛主席哪能万岁呢?只有封建社会才喊皇帝‘万岁,我们不能搞封建社会那一套。”
胡耀邦在受审查期间,接受过无数次“外调”与“审问”,先后写过100多万字的材料。他自己认为,除对一位领导同志一度上纲过高外,一般都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林彪曾指使人批斗他十几次,逼他写材料证明一个老干部曾“叛党通敌”。他说:“叛党通敌不能随便乱说哟,我反复想,不是这么回事,始终坚持不写假材料……”
不违心做事,拒绝“揭发邓小平”
对于江青其人,胡耀邦早在1938年在军委政治部任副主任时,就有看法。他曾对彭平说:“我对江青印象不好,她有点矫揉造作。”他对江青在“文革”中的表现,更是嗤之以鼻。
在干校,有人请他讲党史,他欣然应允。讲党史时,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实事求是,生动形象,爱憎分明。他还对干校的学员盛禹九说:“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难免的,是很正常的。正确或错误,要靠实践来检验。作为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能投机取巧,胡說八道。”
他正是这样讲也是这样做的。在干校,军代表要他承认自己是“三反分子”“走资派”,他坚持不承认,不签字。他坚定地说:“我有错误但不是‘三反分子,不是‘走资派。”军代表拍着桌子吼道:“你在北京挨斗时,已经承认了,现在怎么翻供了?”胡耀邦满脸严肃,不紧不慢地说:“那个时候嘛,对形势看不清楚;再说,我是团中央的一把手,我不承认,其他几个书记处书记担当不起,受不了啊!”
军代表板着面孔,恶狠狠地问:“你看怎么办?”胡耀邦快言快语,毫不含混:“那好办,你们把对我的结论报上去,我也写出我的意见,请中央决定。”军代表将“审查结论”上报以后,周总理立即把胡耀邦调回北京,归中组部直接管理。就这样,在“文革”被审查的5年中,胡耀邦始终未在“审查结论”上签字,表现了藐视颠倒是非的倒行逆施,显示他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敢于实事求是,敢于探索真理,敢于同敌人作坚决斗争,正是胡耀邦的高贵品德所在。胡耀邦就是这样一位有铮铮铁骨、凛然正气的人!在干校军代表要他“揭发邓小平”,他严词拒绝:“我没有什么揭发。”要他写别人的“材料”,他不投别人所好,更不写违心的话,不添油加醋,而是实事求是,不屈服于压力。宁愿自己迟迟得不到“解放”,也不伤害他人。
(摘自《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