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创新

2019-04-19 01:35丁文娟
祖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创新,需要通过一定和谐环境的营造,并实现校园、家庭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有效地衔接。还要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调试性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心理健康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连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创新还能有效地推动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并从防治心理疾病的角度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   创新路径   环境   意义   探索

在21世纪大背景下,当代互联网的兴起,让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不同以往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除了要具备学科素养与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并形成健康的人格。随着最近几年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诱发的许多恶性事件,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创新路径,是当下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需要的环境因素

(一)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主要从校园的和谐文化环境、课堂环境以及人际环境方面来创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营造积极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尤其是要给大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在学校提供的成功体验中,学生才能有积极愉快与平和的心理状态,并拥有自信心。假如高校无法给学生提供和谐的校园环境,就无法从心理层面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无法提高学生的工作与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要努力给学生创建和谐的文化环境,增强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群体凝聚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具体来说,首先要讓学生意识到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学校,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基于这些言论,各大高校要积极地建立健全自身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创造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上、设施建造上投入,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让大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爱。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要研究自身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只有当自己足够熟悉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才能有效地探寻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合理途径。

(二)良好的社会与家庭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教育,学生要面临不同的环境因素,除了学校的环境,还要受到家庭、社会的环境因素影响,可以说是社会、家庭与学生个体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同时也会受到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影响。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比如社会专门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或者是心理咨询师,给学生提供整体性的教育作用,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利用社会的条件,为自身的社会实践创造表现的舞台。家庭教育可以说对大学生起到了基础的教育作用,因为学生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形成心理素质的重要助推剂,可以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支核心力量。高校可以利用家庭资源,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能借助家长的资源优势,最终组合成一种家校合一的教育环境。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从多学科、多个角度揭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规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揭示工作,不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同时也是其他的学科教师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形成一种全体教师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参与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学校教育的合力,有效地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最终达成共识,从多学科、多个角度去揭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根据每个学科教育的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实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实现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还要结合各个学科教师,让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有利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进行转变,从防治到积极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目的不但是为了降低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让学生用正确的心态,认识到自身与集体乃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通过潜能的激发,人格的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由原来的只是针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全体的学生转向,由原来的重视治疗功能向重视培养功能转变,让全体的大学生都能实现心理发展性健康教育。当前很多高校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引起重视,很多人局限在心理疾病的框框中出不来。所以,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还要将工作的重点进行转移,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让大学生拥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并在开拓创新中形成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有利于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任何教育都要遵循一定的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鉴于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受到教学环境与教师教学风格的区别影响,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差异性。但是通过相关的分析,在诸多的特殊性中,也会存在普遍性的规律,并根据相同的操作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具有活力。根据目前的实验状况来分析,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通过教育的综合性模式,让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医学、社会相互结合,推动其向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在一般的层面上进行研究的,在实际的创建过程中还要结合每个高校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结合教育人员的素质与教学特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利用这些模式的时候,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一套与学情、校情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方式的相关探索

(一)与跨学科知识相互整合,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的学科实现有效衔接。

每个高校都会开设各种专业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具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实行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各个学科的教师要将学科本位的意识淡化掉,冲破学科界限,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本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加深和拓展自身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跨学科功能的互补,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具有局限性的单一教育内容,而是具有综合作用的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具有互相渗透与补充的关系,可以说二者的目标相同,都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的思想,并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恰当地处理好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是二者也有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来阐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心理调节方法与手段的传授,结合系统的心理健康教学理论,让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大家都知道,当人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除了受到心理障碍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的不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认知水平有效地提高,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自身的优势与缺陷所在。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用乐观主义的精神去面对,避免产生心理障碍。当学生有了正确的三观,就会用健康向上和乐观的心理状态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自主将心理压力通过一定的方式缓解,降低发生心理疾病的概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效融合,让心理健康教育汲取科学的政治思维方式,最终让二者形成良性的结合与互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跟音乐、体育、语文等课程的整合。在大学音乐、体育或者语文等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有利于帮助学生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的音乐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紧张的情绪,进而实现心理调节的效果,让心理健康教育与音乐课程形成有机的整合;大学的体育课程主要是通过身体素质的提高,并在体育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养成顽强的意志力;大学的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借助一些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文章,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美好的人格。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在单一的教育途径中,其他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互结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力,思维品质等非智力心理素质。

(二)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调试性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分为发展性与调试性健康教育两个方面。调试性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主要是那些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利用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方式,让学生平稳地度过心理障碍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利用针对性的辅导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发展性上,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在实践中,应该处理好调试性健康教育与发展性教育的关系,在关心有心理障碍问题学生的同时,侧重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并将全面发展当做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学生的综合性进步。

(三)立足于课堂,科学处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衔接。

高校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同时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阵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依托于课堂教学的优点,并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在课堂中教师会给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系统而又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并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文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但是,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学生收获知识的唯一路径,利用课外心理实践搭建的平台,能够帮助学生从更加广阔的渠道获得知识,并体验更加真切的情感。当前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渐重视,一些专业的心理网站或者是利用QQ进行线上的互动,通过这些课外的实践路径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另外,通过集体的训练与考验学生接受挫折的各种能力,根据大学生面临的一些比如就业、学习、适应、人际关系等问题,通过针对性的了解与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除心中疑惑,将心理障碍及时地消除。通过课外的心理实践活动,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全方位的心理调节,并在一种欢乐的氛围中,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课外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容易跟原来制定的目标产生偏离,组织者要注意操作恰当,切勿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课外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匹配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重任,在社会中受到的关注比较多,可以说是焦点。针对大学生频繁出现的心理问题,各大高校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与跨学科知识整合,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的学科实现有效衔接,通过聘请专业导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学生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将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J].职教通讯,2015,(20).

[2]赵婉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走向积极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3]王洋.文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5,(01).

[4]李冰清.新常态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路径探讨[J].才智,2015,(24).

[5]杨瑜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西部(中旬刊),2014,(04).

[6]祝莺莺,王璇.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新西部(下旬刊),2017,(07).

[7]葛灿.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5,(24).

[8]郑瑞丽.试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05).

(作者简介:丁文娟,讲师,作者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