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2019-04-19 02:53郝霞
医疗装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炎性腹部

郝霞

抚顺市第二医院 (辽宁抚顺 113001)

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与腔内炎症反应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造成的机械性和动力性共同存在的肠梗阻,也可由肠扭转等因素所致[1]。该病多发生于术后1~3周,若不及时处理,易导致患者发生重症感染及多发性肠瘘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2]。临床研究表明,理想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进程[3]。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04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21~67岁,平均(46.78±5.42)岁;发病时间,术后5~21 d,平均(13.49±2.32)d;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13例,阑尾切除术14例,胆囊切除术1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0例。观察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47.19±5.87)岁;发病时间,术后4~19 d,平均(12.31±2.75)d;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16例,阑尾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11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3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4]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腹部CT检查肠壁出现水肿、增厚等现象,并伴有排便、排气停止的情况;(2)可以正常进行交流沟通;(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功能障碍;(2)患有神经系统方面疾病;(3)过敏体质。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感染、疾病知识讲解等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采用简单语言告知患者关于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等知识,使患者更深层次地了解疾病,并对患者存在的疑虑进行合理解答,同时纠正其错误思想。(2)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压力症结所在,并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3)临床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给予患者禁食处理,同时实施有效的胃肠减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硅胶胃管(宁波路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8-20),保持管道的通畅,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胃管的作用,以防患者自行拔除,观察胃管的位置,注意插入的深浅适中,确保胃肠减压的连续性;清理患者口腔,并结合雾化吸入器(江西晶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YW-COC5)进行治疗,以预防患者咽喉不适情况。(4)灌肠、通便护理:采用少量不保留灌肠的方法,肛管插入10~15 cm,注入速度适宜,叮嘱患者维持30~60 min方可排便,以达到软化粪便并排出的目的。(5)饮食护理:留置胃管24 h后若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可适当给予患者饮水,若未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在第2天给予患者流质饮食,并根据患者胃肠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普食,少量多餐,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6)运动指导:鼓励患者常进行翻身运动,并对其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15 min/次,2次/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督促其尽早下床活动,以加快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

1.3 评价指标

(1)康复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35,重测效度为0.871,总分100分。60分及以下表示不满意,61~75分表示基本满意,76~89分表示满意,90分及以上表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308,aP=0.038

3 讨论

诱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因素较多,如较长的手术时间、麻醉等,患者一经确诊,需尽早给予治疗[5]。而大部分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因腹腔内发生粘连情况,加之身体组织相对脆弱,易出现肠壁水肿等不良情况,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可行性高。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患者对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致使其心理上存在一定的负性情绪,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阻碍消化液分泌及胃肠道蠕动。因此,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方式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降低应激反应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拉近医患间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7];同时给予患者饮食、运动方面的干预,并对其腹部进行按摩,不仅提高了身体免疫能力,也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而提升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肠梗阻炎性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