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荣,卢凤华,潘玉嫦,罗瑞芬
(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3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气流阻塞、受限特征慢性肺气肿及支气管炎,会进展成呼吸衰竭、肺心病慢性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和有害颗粒、气体相关异常的炎症反应具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2-3]。临床通常采用药物、吸氧、无创呼吸机等治疗,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需要重视其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诊治30例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呼吸康复护理效果分析,具体如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纳入标准: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资料完整,主动配合患者;排除标准:精神心理病,严重肝肾病,中途退出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1-76岁,平均(56.14±8.62)岁,病程(6.28±2.57)年;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7.23±8.58)岁,病程(6.51±2.39)年。两组病程、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以及抗感染、排痰等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予以住院环境护理、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结合患者感受、病情调整病房温度及湿度,定时通风并保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多鼓励、引导患者,改善其负面情绪,对疾病、无创呼吸机、科室制度等知识进行监控宣教,提升其临床依从性;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呼吸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呼吸,进行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其中缩唇呼吸时,嘴唇紧闭以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每次呼气持续4-6秒,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每次15min,每天两次;而腹式呼吸时,选择半卧位,两膝半屈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经鼻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15min,每天两次;同时,指导患者合理运动训练,包括哑铃、转体、提肩运动等有氧运动,每天一小时,提高患者身体素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PEF(呼气流量峰值)、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及MM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心理状态:依据SAS(焦虑自评量,超过50分表示焦虑)及SDS(抑郁自评量,超过53分表示抑郁)表进行评估,分值与心理状态呈现反比[4]。
1.4 统计学
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增加,且研究组P E F(0.46±0.13)%、FEV1(57.53±4.52)%及MMEF,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n=30)
表1 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s,n=3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阶段 PEF(%) FEV1(%) MMEF(L/min)对照组 干预前 0.28±0.12 41.56±4.74 0.19±0.09干预后 0.36±0.11 48.25±3.29 0.26±0.08 T - 2.6917 6.3507 3.1840 P - <0.05 <0.05 <0.05研究组 干预前 0.29±0.13 41.78±5.03 0.20±0.10干预后 0.46±0.13 57.53±4.52 0.35±0.07 T - 5.0647 12.7566 6.7307 P - <0.05 <0.05 <0.05 T - 3.2163 9.0919 4.6373 P - <0.05 <0.05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S A S(39.23±5.46)分、SDS(38.83±5.32)分,均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s,n=30,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s,n=30,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阶段 SAS SDS对照组 干预前 56.58±6.92 57.56±7.72干预后 45.26±5.57 46.52±6.28 t-6.9797 6.0762 P-<0.05 <0.05研究组 干预前 55.29±7.25 56.81±8.26干预后 39.23±5.46 38.83±5.32 t-9.6919 10.0235 P-<0.05 <0.05 t-4.2344 5.1175 P <0.05 <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其具体病因不明确,通常认为受阻塞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因素影响[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及个体易患两类因素,其外因有粉尘、污染、呼吸道相关感染、化学物吸入等,内因有遗传、气道反应增加等[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通常采用药物、吸氧、无创呼吸机治疗等方案,同时需要加强患者呼吸康复护理,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患者应用呼吸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为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中,干预后,研究组PEF(0.46±0.13)%、FEV1(57.53±4.52)%及MMEF,均比对照组患者高;且研究组SAS(39.23±5.46)分、SDS(38.83±5.32)分,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比较具有统计意义,表明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呼吸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态。原因分析考虑可能为,患者均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其不需要气管插管,可经过面罩和呼吸机相连,能够对患者持续性的机械通气,能降低机械损伤[7]。同时,本研究组患者在住院环境、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呼吸康复护理,通过结合患者病情,采用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训练干预,每次15min,每天两次,并指导患者合理运动训练,包括哑铃、转体、提肩等有氧运动,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及肺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8]。另外,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合理调整食材多样性与营养,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多食蔬菜、水果及清淡食物,少量多餐,提高患者身体素质,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受样本、时间等影响,关于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呼吸康复护理的临床远期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有待再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呼吸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调节其心理状态,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