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2019-04-19 05:47赵昕东刘成坤
中国软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劳动力

赵昕东,刘成坤

(1.华侨大学 统计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华侨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一、引言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从工业化初期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距离实现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已越来越近。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然而,在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从金字塔型变为了纺锤型,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超越了世界上的多数国家,目前我国已成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4%。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意味着适龄劳动人口将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必然会加速促进剩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迫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型,这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适龄劳动人口下降将使得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用工成本过高,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从而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挑战。

虽然我国自2016年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至少15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老龄化的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将一直呈下降趋势,老龄化将日趋严重。此外,美国政府发动的贸易战对我国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劳动力供给下降和世界经贸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条件下,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对我国经济顺利实现从高速度增长跨越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与机制分析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还并不多见,但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已较为丰富;因此,本文主要对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制造业结构升级提供参考。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现有研究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关于理论层面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鲁志国(2001)[1]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和社会投资资金以及阻碍技术进步等途径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Catalanol和Pezzolla(2016)[2]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三个欧洲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发现人口老龄化使得德国的人力资本增长率不断下降,而法国和意大利的人口老龄化则导致物质资本积累速度和创新进程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这些不利影响最终将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阻碍作用。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推动作用,Lancia和Parolo(2012)[3]基于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发现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提高青年和成年人的创新动力,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Ehrenhard等(2014)[4]认为人口老龄化将提高对长期护理、智能家居等服务业的需求,通过推动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乜堪雄和何小洲(2007)[5]认为人口老龄化在造成劳动力供给紧张的同时将会推动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影响消费市场的结构并深化产业分工,由此提出政府应该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的建议。张斌和李军(2013)[6]通过建立含有人口老龄化因素的产业结构演进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影响需求和供给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影响效应大于供给影响效应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通常具有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会对工业部门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阳立高等(2015)[7]研究了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发现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会倒逼制造业升级,知识型劳动力占比提高会推动制造业升级,新生代劳动者择业行为转变会促进制造业升级。

第二类,实证层面的研究。基于51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际面板数据,Siliverstovs等(2011)[8]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上升对第一产业和多数第二产业的就业份额均会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但会显著促进多数第三产业就业份额的增长。同样是基于国际面板数据,陈卫民和施美程(2014)[9]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效应,发现人口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通过消费路径产生推动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提升的需求效应,并且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需求效应递增;但高度老龄化后,由于会加强劳动力供给约束,老龄化对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再显著。基于中国28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王有鑫和赵雅婧(2013)[10]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的影响,发现老龄化使得资本要素相对充裕,劳动要素相对稀缺,促使出口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汪伟等(2015)[11]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发现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增加消费需求、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倒逼”企业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对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阳立高等(2017)[12]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肖鹏(2017)[13]的研究结果则正好相反,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在总体上促进了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吴飞飞和唐宝庆(2018)[14]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并采用中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限于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以及服务老龄人口的中国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的仍处于初级阶段,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将会阻碍现阶段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卓乘风和邓峰(2018)[15]通过构建创新型人才流动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人口老龄化对全国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对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多以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作为研究对象,但鲜有学者关注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问题。制造业涉及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和航空航天等众多相关产业,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持续繁荣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以先进的制造业为支撑,一个国家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具备强大的话语权。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拟基于我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建立实证模型研究以下问题:第一,人口老龄化是否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第二,人口老龄化通过什么渠道(中介变量)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人既是参与经济活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产品市场的消费者,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的要素分配以及就业结构等一系列经济变量均有着重要影响。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其影响机理如下。

其一,从劳动力供给来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我国15-64岁的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呈下降趋势,且年轻劳动人口的下降速度远远快于中老年劳动人口。从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的结构转化过程来看,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比较充足时,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占据了主要地位。随着适龄劳动人口供给的逐渐下降,劳动力成本必然上升,低端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被大大压缩,促使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和技术改造,进而推动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这是制造业面对老龄化的被动升级。由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1: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力成本倒逼制造业结构升级。

其二,人力资本是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从人力资本积累来看,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往往具有较高的回报率,人力资本除了会促进物质资本的积累,还可以以生产要素的形式直接进入生产函数中,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老龄人口存活概率的上升,预期寿命的增加,子女的工作年限变长,从而教育投资回报的现值增加,使得家庭趋向于延长子女的受教育时间,增加教育投资,促进人力资本的提高。结合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多数家庭仅有一到两个子女,较低的家庭子女数量使家庭更加重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得益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以及中国在上世纪末开始的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政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迅速增加。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论是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还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数量均显著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能够胜任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等高端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将优化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配置水平,为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研究假设2: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增加家庭教育回报、主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

其三,从技术进步来看,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导致技术进步放缓。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发展阶段,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消失,劳动者的职业变换日益频繁,而老龄劳动者无论在身体素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上,还是在拼搏精神和创新意愿上,都要比青年劳动者低得多,对新产业、新岗位的适应能力也要低得多。尤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年轻劳动力缺乏,对于一个国家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老年群体在退休后不再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属于纯消费的群体,且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面临着庞大的医疗需求,这必然会增加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水平,挤占国家在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人口老龄化对创新造成的不利影响必然会对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形成巨大的阻力。

研究假设3:人口老龄化会通过阻碍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消极影响。

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既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改变人力资本结构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还可以通过影响社会技术进步来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多种路径,其对制造业结构升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人口老龄化通过各种路径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究竟为正还是为负?本文将基于以上三个假设,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劳动力供给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三、模型构建、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构建

为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本文首先需要对制造业结构升级进行定义。借鉴阳立高等(2018)[16]的研究,用从业人员及其劳动报酬水平、资本存量、研发投入依次分别表示制造业内各行业劳动、资本与技术的密集度,通过测算样本期间各行业劳动、资本与技术要素所占比重,分别将其归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三大类[注]在相关统计年鉴上未找到各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故以销售产值作为代理变量;细分行业的分类标准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17)。,具体划分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要素密集度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分类方法

因为尚未发现关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定量研究的文献,关于制造业内部结构层次的数量刻画没有现成的可参考经验。因此只能参考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层次的测度方法,比较常用的是徐德云(2008)[17]对于产业结构的测度方法。本文借鉴前述的测度方法,考虑到三大类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最低,资本密集型产业次之,技术密集型产业最为重要,构建如下的制造业结构系数:

insit=labit+2*funit+3*tecit

(1)

其中,i为省份,t为年份。lab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fun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tec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ins为制造业结构升级系数,其值介于1到3之间。

为检验人口老龄化是否会通过劳动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三个途径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参照Baron和Kenny(1986)[18]提出的方法,构建如下一组模型:

insit=α0+α1poeit+δXit+μit

(2)

Wit=β0+β1poeit+φXit+εit

(3)

insit=γ0+γ1poeit+γ2Wit+φXit+ξit

(4)

其中,poe为核心解释变量,即人口老龄化程度,通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W为中介变量,包含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指标,劳动力供给为当年的就业人数,人力资本积累为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技术进步选用科技经费支出额占GDP比重来衡量。α,β,γ,δ,φ,φ为参数,μ,ε,ξ为随机扰动项。X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1)资本存量,选用人均固定资本存量来衡量。物质资本是进行一切社会生产活动的基础,不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城镇化率,选用城镇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由于城镇化会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3)基础设施建设,选用每平方公里等级公路里程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对企业的吸引力越大,产品的运输越方便,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国有化程度,由于无法找到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人数,选用国有单位工资总额占所有单位工资总额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国有化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就越低,国有企业大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垄断能力,由此造成的低效率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不利影响。(5)外商直接投资额,选用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来衡量,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后可以带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后也可能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产业产生挤出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消极影响。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中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老年人口比重来源于《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科技经费支出额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他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对于原始数据中存在的部分缺失值,本文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填充。样本范围为不包含港澳台我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长度为1999-2016年。其中,控制变量中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按当年平均汇率将其折算为人民币;对于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本文也选用该方法对人均固定资本存量进行计算,将基期取为1999年,参考沈利生和乔红芳(2015)[21]的研究,折旧率设定为δ=7.2%。通过对上述所选取的变量进行初步处理后,得出了表2所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2来看,我国的制造业结构升级系数仍处于较低水平,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虽然我国的整体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并不严重,但是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0.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仅为7.0%,而2017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接近1.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1.4%。此外,每平方公里等级公路里程、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固定资本存量等三个变量的标准差均大于均值,这说明我国各省及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均衡。为缓解数据的波动性及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对就业人数、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均固定资本存量等四个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注:为使得图表更加简洁,对均值100以上的变量只保留整数部分。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为避免伪回归导致结果有偏,需要对指标进行多重共线性及面板单位根检验。在对以下模型进行估计之前,均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即各模型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由于本文中的时间序列长度小于截面单位个数,属于短面板,在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时,选择更适合对短面板进行单位根检验的IPS和HT这两种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除了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和科技经费支出比重这两个指标的原始序列均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下的IPS检验和HT检验之外,其他所有变量的原始序列均未通过IPS检验和HT检验。从一阶差分序列的检验结果来看,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通过了IPS检验和HT检验,说明除了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和科技经费支出比重这两个变量单整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为平衡变量。因此,在后文进行实证分析时还需要对模型的残差进行白噪声检验,以保证所建立的模型是平稳的。

表3 各变量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检验形式均为c(0,0,0),即均不包含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项,括号内为p值,***、**、*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二)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4中,模型(1)为基准模型,用于检验是否可能存在中介效应,模型(2)和模型(3)用于检验是否存在劳动力供给效应,模型(4)和模型(5)用于检验是否存在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模型(6)和模型(7)用于检验是否存在技术进步效应;从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各模型的残差均在10%的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各模型均是平稳的。由模型(1)可知,人口老龄化对全国层面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显著为正,具备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可做进一步的分析。然后,分别从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等三个方面检验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模型(2)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模型(3)的结果则表明,劳动力供给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由于这两个系数只有一个显著,需进行Sobel检验。检验结果表明Z值大于临界值,说明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劳动力供给效应存在,即人口老龄化会通过降低劳动力供给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这就验证了假设1。这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上升时,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必然下降,导致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就业人口也出现下降,劳动力的日益稀缺必然使得社会平均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进而迫使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通过投入更多的研发经费进行技术创新以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最终“倒逼”制造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由模型(4)的结果可知,人口老龄化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模型(5)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由于这两个系数均显著,说明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人力资本效应,即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这就验证了假设2。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家庭抚养的平均小孩数量不断下降,家庭的教育重心由重视小孩教育的数量转向小孩教育的质量,在社会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更多的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由此促进了人力资本数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促使受教育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收益得以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接受更优质、更长年限的教育,由此推动了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无论是人力资本数量还是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均有助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表4 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残差的单位根检验采用的是IPS检验法。

由模型(6)和模型(7)的结果可知,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而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即人口老龄化会通过阻碍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消极影响,这就验证了假设3。这是由于老龄人口的创新能力下降,同时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必然会提高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水平,从而对国家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产生“挤出效应”,最终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合以上结果来看,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综合效果是正向的,其中人力资本效应大于劳动力供给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这可能是因为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主体是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与劳动力供给和技术进步相比,人力资本积累对制造业结构升级更加重要。

(三)控制变量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由表4可知,人均固定资本存量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这与阳立高等(2017)[12]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这是由于我国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投资,人均资本已处于较高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到较低水平,仅凭借大规模投资不仅不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推动作用,反而会阻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城镇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其原因在于,城镇化不仅可以消耗过剩产能和推动产业集聚,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技术创新环境,这些途径都可以为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便利。与城镇化的作用类似,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显著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说明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越有利于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有化程度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这是由于国有企业垄断的低效率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而阻碍制造业结构的内部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显著为负,这可能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制造业后,由于我国对外资进入领域的管制较为严格,绝大部分外资只能进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却很难进入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不利于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稳健性检验

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的过程同时也是由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升级的过程,制造业结构升级系数主要反映了制造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系数则可以反映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进程。为了检验前文的结果是否稳健,本文将制造业结构升级系数替换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系数。借鉴傅元海等(2014)[22]的研究方法,本文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比值作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代理变量。将制造业结构升级系数替换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系数,分别代入方程(2)、方程(3)和方程(4)再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本文以全国层面的样本为例,列出了表5所示的检验结果。

由表5可知,各模型的残差均通过了10%以下的显著性检验,即各模型均是平稳的。由于仅替换了被解释变量,表5中,模型(9)、模型(11)和模型(13)与前文的模型(2)、模型(4)和模型(6)仍保持一致。由模型(8)的结果可知,当被解释变量由制造业结构升级系数替换成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系数之后,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正。模型(10)的结果显示,劳动力供给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为负,结合模型(9)和模型(10)的结果来看,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劳动力供给效应显著为正,即人口老龄化会通过降低劳动力供给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积极影响。模型(12)的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正,结合模型(11)和模型(12)的结果来看,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显著为正,即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水平显著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模型(14)的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正,结合模型(13)和模型(14)的结果来看,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技术进步效应显著为负,即人口老龄化会通过阻碍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消极影响。表5的结果表明,当被解释变量由制造业结构升级系数替换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系数之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与前文高度一致,即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劳动力供给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均显著为正,技术进步效应则显著为负。因此,前文所得的结果是稳健的。

五、政策启示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然后基于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会通过阻碍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但同时也会通过降低劳动力供给和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对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这就促使我们寻找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有利方面,尽可能降低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在老龄化条件下,充分发挥老龄化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有利的一面。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表5 替换被解释变量后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残差的单位根检验采用的是IPS检验法。

首先,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投,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为我国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高等教育的扩招同时也导致招生人数的上升空间被大大压缩,继续依靠高等教育的扩招来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素质的提升显然已不太可能。因此,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将重心从提高人力资本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方面。另一方面,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前提是技能升级,要加快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进程,离不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的参与。因此,只有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和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提高其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能力,才能顺利推动我国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其次,充分利用我国的区域梯度差异,建立制造业转移的区际联动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劳动力成本也会逐渐上升,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面临着被迫“升级”的困境。因此,对于希望继续留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地方政府应该推动其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对于有意愿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等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可与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建立完善的制造业转移的区际联动机制,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从转移到安置等一条龙的服务。

第三,加强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使得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也随之上升,与年轻劳动力相比,中老年劳动者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而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最终要落实在企业身上。因此,在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老年员工比例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为了应对劳动力平均年龄上升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加强员工的创新能力,建设全员创新型企业。具体来看,一方面,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为员工提供终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加快培养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劳动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基于隶属函数模型分民族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判别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