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应用研究*
——以小学信息技术为例

2019-04-19 01:54:14王一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乐教文本框信息技术

王 云 ,王一冰

(1.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山西 临汾041004;2.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已成为热点,由此涌现出一批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本文用于教学实践的乐教乐学云平台是由北京世纪飞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创立的网络空间学习人人通平台,是一款集教学管理、教学工具、教学资源、家校共育、在线交流、趣味学习于一体的应用平台。[1]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目前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课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课下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的“乐教乐学”。

二、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PBL的优势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建构主义、情境学习为理论基础,[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应用知识与技能寻找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PBL教学通过为学习者提供更感兴趣和更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加强学习者学习动机,构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框架,令学习者通过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促进其元认知能力和高阶思维的发展。[4-6]

乐教乐学云平台主要包括发布作业、班级圈多人聊天、电子问卷、测验等教与学的功能模块来支持PBL,让教师轻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发布作业/通知功能,能为学生创设复杂情境

乐教乐学的作业/通知功能为创设复杂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教师上传的作业任务和学习资料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还支持上传PPT、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富有生动性、真实性、交互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班级圈多人聊天功能,能实现协作学习

班级圈功能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支持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等形式的内容,学生将问题发送班级圈,教师或其他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协作学习,同时教师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典型问题能及时作出反馈。

3.活动、电子问卷、测验等功能,能支持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需要记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乐教乐学云平台具有较强的存储记忆能力,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踪迹,电子问卷、测验等功能支持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查询任何学生任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依据情况因材施教。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7]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

1.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为了增加注意力持续时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真实生动的课堂,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慢慢建立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可提高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能够使他们养成运用信息技术的好习惯,并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2.注重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生活中的案例,利用生活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四、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应用

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四课“丰富多彩文本框”为案例进行分析。

1.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8]情境、会话、协作、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要素。在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过程中,强调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支持讨论组协作交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基于社会情境的实践活动。情境学习理论有真实性、参与性、指导性三个特征。而在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过程中能充分体现这三个特征,首先教师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参与到活动中,最终完成任务。

2.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流程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理论基础,结合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环境等几方面因素,设计了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流程,如图1所示,该流程分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评价反馈三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图1 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流程

3.案例前期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熟悉Word中常用的工具栏和编辑文字等基本功能,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和技能上的铺垫。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因此教师应尽量采用激励方式引导学生。

(2)学习目标分析

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横排和竖排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及对文本框的边框、填充、阴影进行设计装饰,学会利用文本框制作多媒体作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准备

教师要注意学生各自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和学习动机。教师的任务并不在于自己对知识的了解,而是如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描述[9]。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材料时应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依据教学目标搭建支架。

搭建平台:在微机室教师机终端和学生机终端安装云平台,教师登录学校分配的乐教乐学云平台账号,和学生家长沟通创建班级圈,搭建学习平台。

上传学习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准备与“丰富多彩文本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发布到云平台的“作业/通知”模块中,学生登录云平台查看预习任务,观看有关介绍文本框资料的微视频,学习文本框的插入、装饰操作,查找相关资源,完成基本练习。

4.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PBL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是关键,教师应选择源自真实世界的、结构不良的、开放的、复杂的问题来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6]在本节课中,问题情境如下:学生打开语文课本看看这学期共有多少首古诗词?教师想和大家一起把这学期语文课本的六首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用文本框装饰之后制作成书签,这样大家可随时随地进行记忆,背诵就会更快些。之后教师通过云平台展示并分析一些装饰精美的古诗词案例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文本框装饰古诗词。

(2)分组

PBL过程中,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风格、知识水平及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个人并选举一名小组长。分组之后在乐教乐学云平台上创建学习小组,教师组织各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抽取一首古诗进行装饰,学生根据分组情况进行组内分工与合作,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和作用。全班共48人,分为12组,抽签结果是:1、12组装饰 《独坐敬亭山》,2、8 组是《望洞庭》,3、10 组是《四时田园杂兴》,4、9 组是《乡村四月》,5、6 组是《忆江南》,7、11 组是《渔歌子》。

(3)分析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乐教乐学云平台和课堂监督学生的任务进度,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导,给予帮助。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小组成员对问题形成初步认识之后,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探究分析问题,形成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本节课的问题任务主要可分为设置装饰文本框的边框、填充、阴影这三个子任务,小组长将这三个子任务分配给三名成员完成,最后由小组长整合并汇报展示作品。

表1 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表

(4)解决问题

学生依据问题解决方案,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监控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如有小组在解决问题和制作作品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云平台提问,教师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反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例如,有些学生设置填充效果为图片,但是找不到下载的图片文件所在位置,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寻找。

(5)成果汇报

图2 部分小组作品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发送到乐教乐学云平台创建的班级圈内供其他小组浏览欣赏,部分小组作品见图2。教师组织每个小组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口头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介绍小组成员、分工和合作情况;二是介绍作品中主要设置和选择哪些文本框的装饰效果;三是介绍完成本次作品任务有何感想,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作品汇报文稿

5.总结评价

小组汇报完毕后,除汇报人之外的每个小组对作品进行点评,教师最后做总结,并将设计好的多维度评价表发放每个小组,进行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按最后得分(最后得分=自评×0.3+他评×0.3+师评×0.4)分梯度在乐教乐学云平台上为小组奖励小红花。学生根据评价意见修改之后,统一将作品提交到乐教乐学云平台上,最后将作品打印成书签,供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记忆诗词。

课后,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标情况、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反思,为有效调控今后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书写心得体会,进行查漏补缺。

五、教学效果和建议

1.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在课程结束时教师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分析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效果: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学生对基于乐教乐学的PBL课堂教学的看法。②通过这学期五次作品和期末测验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上述的测试数据的结果,得出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评价

对于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的评价设计了四个方面的问题:①是否适合学生;②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料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④能否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每个问题设置五个选项:非常符合、较符合、不确定、不太符合、不符合。测验结果见图4,该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两方面成效较好,但是在是否适合学生和教学材料是否有助于促进知识掌握中效果不太明显。

图4 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调查结果

图5 小组作品成绩

(2)学习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从五次作品成绩(作品成绩按小组评价,前四次每次15分,最后一次大项目40分,共100分)和期末测验(包括客观题50分和上机操作题50分,共100分)两个方面分析,如图5、表2所示,作品成绩整体完成情况较好,只有第四组较差;在期末测验操作题中,77%的学生集中在优秀和良好,而客观题只有56%的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结果表明,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明显提高。

表2 期末测试成绩分析

2.建议

教学实践证明,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和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在运用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进行教学时,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转变教师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而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一方面,合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料,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构建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

(2)将其他学科知识引入信息技术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今后高效解决问题打基础,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在学会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掌握了其他学科知识,如设计电子小报可选择与传统文化、科技类有关的题材,设计表格时可涉及数学计算知识等,学生既掌握了信息技术,同时也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3)凸显任务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学习本节课知识,课堂上教师讲解,因此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来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是提供学习资源,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经常组织一些信息技术小竞赛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评价学生时应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努力。同时,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重实践操作,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可通过制作生活中实用的作品来凸显任务的价值,既满足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又能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乐教乐学云平台支持下的PBL对教师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能够创设复杂的、开放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教师正确合理引导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时多关注过程,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这些都要占用教师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10]因此,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素养,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教学。

猜你喜欢
乐教文本框信息技术
乐教 善教 教有特色 爱学 会学 学有方法
——长春市第一中学学校特色
《朱载堉<六代小舞谱>学术复原与“乐教”》(插图)
中国音乐学(2022年3期)2022-10-27 09:49:36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巧用文本框实现PPT多图片排版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PPT文本框的另类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孔子乐教思想研究述评
文本框酷变3D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