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世杰
【摘 要】教员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指标体系,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教员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评判的过程。本文根据教员课堂教学评价基本原则,总结梳理了教员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员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员;评价
一、教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原则。一是在评价实施中,要严格依据评价标准,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位教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评价结果公平公正。二是在构建教员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时,要区分培训对象,围绕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学训练特点规律,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原则。一是要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保每一个评价项目都可以精确量化,要在合理采集有效测评样本、测评数据基础上,分别汇总每位教员各测评项目得分,并核算测评总得分。二是在定性评价教员课堂教学优长和不足时,既要以测评数据为基本依据,也要注重收集、分析各种非数据化信息,注重用典型事例说话。
(三)评导互动、目标指向原则。要把教员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将评价结果作为讲评教员和教员评先评优、立功受奖、调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要通过评价,肯定教员优长,查找不足,剖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员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训练质效整体提高。
二、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信度不高
不同的课程或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的难易程度不一样,会使得督导专家给出的成绩有偏差;督导专家听课的次數达不到,很难比较公正的评价每个教员的教学质量;各门课程学时不同,学员对教员的熟悉程度不同,评教的时机不同等原因造成学员评教成绩的偏差等等。这些因素造成评价的信度不高,评价实施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差距。
(二)评价权重不够科学合理。
为了全面评价教员的授课质量,一些院校采取了学员评价、专家评价、领导抽查等多样评价授课的方法,但在综合评定授课质量时,学员、专家、领导的评价权重并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科学的论证,所以当采取综合评定时,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权重。
(三)教员自我评价考虑不足
考评过程中教员没有发言权。教员自我评价实则不容忽视,教员“自评”是促进自我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提倡教员自我评价,突出教员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改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关系,有助于教员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有助于教员成长。
(四)学员评教随意性大
各院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学员评教办法。把学员评教的时机定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但缺少对学员评教的宣传,对学员评教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学员评教流于形式,大部分学员把评教当做一个任务来完成,没有认识其重要性,随意性大。
(五)评价结果使用不够科合理
很多院校都将评价的结果和教员个人利益相结合,这种“指挥棒”作用如果发挥不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员工作的积极性,而教员方面收到的反馈信息很少,即便知道了分数,也无法明确需要那些地方需要改进,这严重影响了评价功能的发挥。从教员的尊严和隐私出发,规定严格的知晓界限,限定结果的使用范围和用途,真正做到“以评促教”,而不是简单的排名,公布得分结果。教员授课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摒弃功利色彩,防止评价结果的滥用,鼓励教师教学创新,充分尊重每个教员的教学活动,同时加强授课质量评价模式的理论研究,以便让更有效的评价结果指导教学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优化教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
(一)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的核心问题,关系到评价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是对教员教学活动数量与质量的具体要求,也是衡量教员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依据。评价应当是参与评价的所有人特别是评价者与其对象交互作用、共同构建统一观点的过程。意味着评价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不能仅由教务部门一手包办,还应让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员和学员参与其中,改变他们的被动地位,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渗透更多教员的观点和学员的想法,选取能够客观对教员做出评价的项目。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除统一标准外,更要将各学科的个性表现其中。
(二)将教员自我评价纳入评价范畴
在评价中加入教员自身评价的内容,除了意味着对教员的尊重、信任外,还能对教员的自身情况作出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员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员在内心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业绩,明确自己在教学中那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提高。通过强调教员本人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教员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促进教员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教员个体主动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合理安排评教时机,提高学员评教效度
评教时机不同,评教的效度会有很大差别。因此,评价的时间安排要多样性,可在授课前段、中段和结束前各安排一次。这样教员既能对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又能得到自己整个授课质量的动态反馈。
(四)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
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将教员分出等级,而是要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多角度的定性分析,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要根据考核结果反映的新问题和突出问题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员进行专题研讨,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探讨,促进教员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每位教员通过对照,真正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为改进自身的教学能力提供方向。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必须要做好的。但目前,国内外都没有一种模式可以真正完美而完整地评价教员的教学质量,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作用,更好的提升教员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海生,沈红.基于自我评估的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的理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2]李庆丰,章建石.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