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析

2019-04-18 07:44马桂香黄璐
智富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解决途径会计专业

马桂香 黄璐

【摘 要】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应征税收门类更加细化,税收征收力度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也在同步加快,企业更加倾向于有助于为企业依法计税纳税,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税务会计人才,这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税务会计人才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本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学生纳税申报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其中产生不足的原因,并对这些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纳税申报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综合性会计人才。

【关键词】纳税申报;税务能力;会计专业;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胡春晖(2014)指出“应将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整合成一门新的课程《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用来提高学生的税务会计能力”。这里侧重的是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现在大部分书籍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纳税申报实务操作为切入点,以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资源为例,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途径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再而提升学生的税务会计水平,為企业以后的高素质综合型税务会计人员做好储备工作。

一、会计专业税务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学生基础的纳税申报能力不扎实

1、学生掌握程度低

以笔者本班同学为例,纳税申报内容讲解过少,仅仅学到皮毛部分,并没有深入地系统地去提高各种填写、判断、申报等能力。笔者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相关的信息。如表一所示。深入采访发现学生对纳税申报有抵触的心理,主要的原因有:教师讲授知识过于呆板枯燥;第二、前期理论基础不扎实,怎能建成“大厦”。

表一 纳税申报知识的掌握度

2、顶岗实习机会少且时间间隔长

由于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型企业财务信息共享、小型企业代理记账等等的需求逐渐减少,企业对基层会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少,而根据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显示,全国共有860所高职院校设立了会计专业,且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学生的对口顶岗实习岗位难以得到保证。部分院校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贴近实务部门,但是这样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的寒假或暑假,时间间隔太久导致课程知识点会被遗忘,针对性不够强。

二、会计专业税务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国内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对《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税法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主要有三种方式:

(1)分属于不同学期,先后开设《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

(2)将《税法》作为先修课程,再将《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整合后作为一门课程选修。

(3)《税法》《税务会计》选其一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税收筹划》作为扩展学习,设为选修课。

1、教材选择不对

笔者的学校以第(2)种方式进行教学。笔者认为,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内容大罗万千易使学生对税法相关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杂而不专;然后,学习周期短且内容繁冗琐碎,学生无法在限定的时间里对税法相关课程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学内容欠缺

目前已经出版发行的税法相关教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考试用书,例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的应试指导书;另一种为高校的教学用书。考试用书由于其应试用途,理论性较强,与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不符。而教学用书因其编写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理念不同等因素,导致权威性、实用性效果欠佳。

3、课程安排不合理

图一为笔者本校的课程学习情况,笔者在三年级学习纳税申报的时候,相关的税务处理还没有进行学习,而且相关课程间隔太久,学生容易忘记,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图一 专业技术任选课/必修课的学习情况

4、税收实务课时少

学习税收实务的课时较少,学生只是学到皮毛,未能深入学习,因此我认为应该将其中的纳税申报作为一门独立的实务课程来讲解,在讲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再进行相应的模拟学习以及派学生去企业、税务局进行真正实操。这样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知识更加透彻,同时能够让学生根据企业相关税收资料填报正确的纳税申报表,了解表与表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仅仅简单靠系统自动校验表间的逻辑关系。即便我们的计算准确、过程完美,但是虚有答案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师资力量欠缺

1、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1)“营改增后,税务制度的变革,企业涉税情况更加复杂,企业从业人员对这系列政策和会计处理的变化都需要税务部门展开相关培训。特别是部分行业因其行业生产的特殊性,例如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该类企业的涉税事项难上加难,更加需要既懂税法又懂会计还懂信息化技术操作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员进行纳税申报工作。”这就要求讲授的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企业相关税收工作经验,将税收理论和税收实务结合起来,向学生讲授传递税务知识。然而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不仅有学历的限制,还有年龄的限制,最终招进来的教师大多数是高校的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生,他们没有在实务部门工作过,多数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因此对于《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实操性很强的课程而言,他们的实践机会不多实务能力不足。教师的实践能力会影响相关课堂知识到现实情境中的延伸。对企业的电子报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并不熟悉。高校青年教师要把这门课讲解透彻难度很大。

(2)虽然学校有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让教师参加,但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年轻教师们耗费了大半精力,到相关的企业去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致使教师教学脱离实践,没有实际内容可讲,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讲解,不能在课堂上完整融合理论和实践,对学生实际操作失去了教学的指导作用,进而不能实现教学任务目标,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

2、就业目标不一样

企业相关税收工作经验的适龄会计人员,因为个人发展、薪金等原因又不愿意来高校担任薪资水平低的教师。

3、师生比例超标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生师比要达到20:1,但是通常情况下,很多学校存在达到30:1甚至40:1的情况,加上老师需要参加项目获得科研成果来提高自身价值等等原因导致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近年来高校扩招,师资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师资仍然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学生

(四)税务实训教材和软件更新缓慢

1、教材改版速度跟不上政策的变化

目前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跟不上政策的改变,尤其是营改增后,国税总局在不断出台新的税收政策文件以及补充条例,使得教材中出现失效和淘汰的内容。这使教师照本宣科后,学生会出现疑惑。例如:房地产企业的预售房产收入和建筑行业异地缴纳税款的抵减等。市场上虽然会有更新的练习题,但学生缺乏专业指导,往往难以辨别有效的学习文献。

2、纳税软件的落后

因高校由于经费的缺乏,模拟软件的缺乏和更新速度的滞后,让学生在纳税申报实务等操作过程中难以适应,常常分不清跟着软件操作是否正确。使得软件效能大大降低。

三、会计专业税务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改变学习观念及模式

1、树立正确学习观

学生需要树立“一步一个脚印儿”的观念,需要脚踏实地地打好税收实务的基礎,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新的东西。学生在学习税务知识时更需要培养起自己时刻关注会计政策变更的动态方向的习惯,不能仅仅依靠老师提供的最新资讯进行更新和学习。自己也需要了解这些新的变化会引起哪方面知识的变动,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听老师讲授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领悟和体会。

2、尽早出去实习

利用寒暑假到相应的企业工作,通过在实习期间与课堂理论处理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积累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这样子再回到学校学习就会用一种客观、理性、清晰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积累。

3、玩转课堂内实验环节

利用课内实操环节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载体,按企业税务会计岗位工作流程进行实践,通过扮演特定角色(法人代表、会计主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出纳)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让学生明确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各企业之间传递的过程,企业日常对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抵扣和保管工作。通过相互配合完成增值税在本企业的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以及月末各企业抄税、报税的整个流程。利用全新的学习方法制造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用性。

(二)改革课程的设置,创造机会让学生全面发展

1、课程设计合理化

(1)课程内容标准化

有关会计领域的人才应联合建立教材编写团队,以高校教育建设为桥梁,从教学目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设计、编写与培养目标相匹配,搭建一个能让学生快速理解教材知识的平台。

(2)课程学习规范化

在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完公共基础课程和基础会计知识后,要逐步引入《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税收筹划》课程,并且加大对《纳税申报》课程的课时投入,并将其作为核心课程来讲授。例如可以将《纳税申报》部分的实务操作案例转换为更为直观的会计账册与纳税申报资料表,同时练习“电子报税软件”,让学生掌握手工申报纳税、网上申报纳税的具体操作过程。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增加税务会计的社会实践时间,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安排学生轮流到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涉税事务的办理,同时邀请企业税务专家定期向学生作纳税申报实操培训,并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核,对于通过考核及优秀的学生颁发相关的证书及奖励。

(2)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寻求税务部门的合作,邀请税务局的专员不定期向学生做纳税申报问题讲解报告,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那些来税务局报税人员遇到的申报难题向学生做宣讲,除了让学生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外,同时也减轻了税务部门的工作,为以后的税务能手打下坚实人力基础。

(三)鼓励青年教师去培训,吸引企业优秀人员加入

1、鼓励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去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和培训

(1)与政府协商,每年安排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去税务部门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减免教学任务。

(2)鼓励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参加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中高级会计师等考试,并对获得证书的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且当年可优先考虑评优,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和宣传。

(3)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税务专家,弥补学校税收实务方面的短板,让经验不丰富的教师与专家的交流发生碰撞从而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从而在给学生讲授涉税实务操作课程时游刃有余,达到教学目的,也让学生能够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课程的讲授有价值。

2、吸引优秀的会计人员,注入新血液

通过延长招聘教师的年龄或者提高工资,如在招聘计划中列入“如果具有企业税务相关经验达3年者,可以放宽年龄限制到40周岁、学历放宽至本科学历、每月工资增加百分之几”等诸如此类的条件,吸引专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到高校工作。

3、师生比例逐渐平衡

通过对学校未来招生人数及专业的测定,用优渥的条件吸引相应的人才。

(四)提高税务实训教材和软件更新速度

1、结合实际,跟上政策的变更

由于教材滞后,且政策变化频率快,所以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依靠教材外,还应该保持对税收政策及制度、会计制度的警惕性,及时在权威网站数据库和期刊上搜集材料,随时更新知识库;及时更新自己上课所讲授的内容;及时抛弃教材上出现但是最新税收政策已经废除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教学中教材信息滞后的缺陷,而且能引导学生也养成随时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及税收政策的习惯。

2、多方合作,赶上发展的步伐

因操作软件的缺乏,高校应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社会的帮助,加大对学校软件和实训机房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并及时更新软件。

四、总结

面对企业错综复杂的业务和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培养复合型税务会计人员急不可待。若仅仅依靠学生本身及学校的努力,达到的效果只是杯水车薪,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互相帮忙才能培养出一个又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税收会计人员。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税务会计人员需要:第一,政府的支持。如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可以享受几年内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政府提供相应的人才到学校进行宣讲、提供相应的顶岗就业岗位以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第二,需要企业的支持。专业的税务人员来学校开讲座、资金、软件的投入让学生能够拥有最新的资讯进行学习;第三,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如学生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可以优先被企业录取等。

【参考文献】

[1]胡春晖.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整合研究——以财会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4,(10).

[2] 边琳丽. 《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课程整合研究[J].陕西,陕西教育(高教),2018,(07):28-29.

[3] 唐晓蕊. 关于《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超星期刊,2018,(14):273-274.

[4] 贺慧.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浅析[J] .超星期刊,2018,(14) 222.

[5]王 宇 .高素质税务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纳税申报为例[J] .财会通讯,2018,(25).

猜你喜欢
解决途径会计专业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专业群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