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维娜
【摘 要】精准家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创新方式。PDCA循环理论为精准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点,深入探讨和研究PDCA循环理论在精准家访中的具体应用及应用方法,对于提高精准家访的实效性、达到预期教育效果、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做细、做活具有长远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精准家访;思想政治教育;PDCA循环理论
精准家访是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和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有效载体,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路径,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
当前高校在深入有效开展精准家访的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人员配置、经费支持、宣传力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有效的解决一系列问题,除了明确目的、立足实际、扎根基层,开展精准家访之外,必须寻找精准家访的理论支撑和依据,而PDCA循环理论为精准家访的更好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PDCA循环理论阐述
PDCA循环理论被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所提出来的过程管理理论,是由英文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首字母构成的缩写词;其中,Plan(计划)即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制定活动方案和策划也就是为了什么;Do(实施)即此项活动的具体开展,将活动目的落到到具体实践层面;Check(检查)即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总结问题、明确效果;Action(处理)即在此项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明确对错,将已知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查漏补缺放置于下一个问题当中去解决处理。PDCA循环理论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征,该理论应用于各个领域,教学过程、产品质量监督等。被人们有意识或下意识地运用于所做的每件事和每项活动。
二、PDCA循环理论与精准家访的耦合性
精准家访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精准”上,即精细化和准确化。笔者认为精准家访是指高校教师深入经过辨别筛选的学生家庭内部进行的走访交流沟通活动。精准家访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凸显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联合育人方式及“双管齐下”的育人合力;精准家访显现了方式的精准化、内容的精准化、目标的精准化及受访对象的精准化。
一般而言,在开展精准家访之前,高校、院系、教师等多个主体依据实际、立足自身制定精准家访的方案和策划、明确受访对象;在精准家访过程中院系、教师及学生家长三方进行交谈沟通;在精准加饭结束后,高校、院系及教师进行经验总结、查找问题以期在下次精准家访过程中进行完善和改进,实现精准家访的良性循环;一次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前后进行的家访工作也是一个不断总结、调整、巩固提高的过程。
三、PDCA循环理论在精准家访中的具体应用
(一)Plan(计划)——准备部署阶段
1.明确目的。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部署安排、了解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根据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及高校自身实际和安排,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上积极落实,明确精准家访的目的即以家访为契机,发挥家校育人效果,深入了解学生,与家长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制定方案。根据精准家访的目的制定方案,方案包括家访时间、地点、受访对象、人员配置、经费预算、路线选择等。
3.了解沟通。精准识别受访对象,在选择受访对象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于建档立卡生、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进行重点甄选;识别结束后和受访者进行亲自沟通,对于受访学生及家庭情况有初步的掌握,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家长的意愿。
4.组织培训。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打铁还需自身硬,培训是建设学习型强国、提高教师素养的必由之路。在精准家访之前进行培训,主要通过讲解法、实践模拟法、观看视频等方法了解精准家访过程中的应知应会、方式方法及其他的突发状况的处理等,便于提高精准家访的效果。
(二)Do(执行)——实施开展阶段
1.用心交谈。精准家访过程中,要坚持“三心”即耐心、爱心、诚心,使学生家长体会感受到温暖和关切。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鼓舞教育为主,全面、客观、认真仔细的观察询问学生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在家情况进行掌握,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不同学生成长规律,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家校双方就学生的在校、在家情况进行意见交换,就学生存在问题达成一致并协商解决。
2.言行得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教育和教师发展,在不同场合、不同文件中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懂礼貌不仅是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为人师表的基本操守和要求,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精准家访过程中,要注意仪容仪表、言辞恳切、举止得体、神态自若。
(三)Check(检查)——总结反馈阶段
精准家访结束后,院系及教师会对学生形成全面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此时应积极整理归纳精准家访的材料和信息,包括学业、家庭、性格、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整理结束后,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应该积极建立该生的成长档案,根据实际,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及时调整该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制定与该生个性发展相匹配的成长方案;与此同时,向学校的学工部门提交总结,及时表彰先进和典型,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便于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Action(处理)——调整完善阶段
以培训会、研讨会、分享会为主,着手解决精准家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下一轮循环。
1.完善精准家访的途径。传统家访的方式以上门走访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式家访势必会作为传统家访方式的补充和完善。通过现代通讯手段搭建QQ群、飞信群、微信群,不断拓宽辅导员和家长联系常态化、扁平化、信息化、无障碍化交流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家校联动全面对接”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积极利用书信、微信、电话、QQ等学生喜闻乐见、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式及时有效的进行家访。
2.拓宽精准家访的主体。受访对象群体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特征,精准家访的开展仅仅依靠辅导员的力量是完全不够也是无满足需求的,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暂行标准,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大职能,责任重大,任务繁重。
3.建立精准家访的机制。精准家访工作长效性机制的建立,需要各方的不断支持。完善的规章制度、适当的奖励待遇、专业家访队伍技能培训的开展。立体化家访模式的建立和家访工作的宣传报道等必不可少,这是以辅导员为主的家访队伍实行日常化和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家访工作的开展,切实提高了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就业目标的明确、心理健康工作等的开展,家访工作的日常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形成了辅导员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瑞丹.创新过程PDCA循环运用初探[J].标准科学2009(5)
[2]杨海涛.应用PDCA循环理论加强高校家访工作的的实效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贾海宁,李书翔.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的实效性研究与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6(10)
[4]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科教文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