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9-04-18 00:59刘洋贺图升张储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分制课程体系

刘洋 贺图升 张储君

摘要:基于《新国标》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质量的要求,本文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分析了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模式,提出了重新构建该专业学分制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国标;学分制;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3-0204-02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实现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推进”的本科专业发展原则。2018年1月,国家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旨在对我国新时期各本科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结构建设等作出统一规范性要求、保障基本质量。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国家教育资源的元组成,对地方科技实力提升、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为社会提供创新应用型人才输出的保证。新时期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更离不开专业课程体系模式的优化。

一、现有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结合当地无机材料产业发展的特点,对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1)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出现了交叉重复,造成学时的浪费;(2)课程开设时间未有较好衔接,出现部分后续课程无先修知识,学生学习困难;(3)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关联性不强,没有针对性,造成学生未充分领会验证理论的实用性;(4)过于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培养;(5)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未发散,缺乏创造性,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

根据《新国标》對无机非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以下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1.立足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近年来的毕业生去向来看,大部分直接进入企业技术岗位,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随着企业市场化程度扩大,人才流动频繁,材料科学的内容、技术更新较快,专业人才培养也要相应与时俱进。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特点、专业特色、毕业生就业特点,其无机非金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为:具有牢固的知识结构基础,较强的工程意识和素质以及实践能力,能适应地方企业科技及生产发展需要,能够从事理论研究和新材料、技术、工艺的研发和过程控制以及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沟通和组织能力的高级综合应用型人才。

2.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新国标》中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采用“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式,提出了该专业学分制课程体系重构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理论课程设置。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定位模糊、设置混乱,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等情况,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厘清课程先修后续的关联性,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可将整个理论课程分为三个板块:工科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其中工科通识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类、工具性、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和环境保护类知识等。学科基础课程重在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专业知识课程则侧重将所学基础知识运用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领域。工科通识课程安排在1—4学期,可采用模块选修形式教授,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在第3—5学期讲授,专业知识课程在5—7学期讲授,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课程混杂的现象。此外,进一步优化课程标准,按照“通识—基础—应用”的方向全面梳理课程讲授内容,将课程中包含相同内容的部分精练合并,形成条理清晰、内容齐备的理论课程体系,避免了内容重复的问题,减少了非必要的课时消耗。专业知识课程采用模块化选择修读,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化方面的课程,包括工厂设计概论、粉体工程等;第二类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包括新型无机光电材料、能源材料等,与现阶段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接轨;第三类为学科交叉类课程,主要包括土建类、施工类课程,涵盖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拓宽专业就业面。(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验实践类型。实践环节对于工科专业非常重要,也是“工学结合”专业课程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重在“练”,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工程中,逐渐融会贯通。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优化实践课程的种类:从单一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扩展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课程实验扩展到工程实验;从实验扩展到实训。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形式,对设计性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与实体材料制备测试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法;对综合性实验,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制订实验方案,然后进行样品的制备、测试,亲历整个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从中发掘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3)推进“小”、“精”课程建设,创新课程考核形式。针对现有课程资源情况,结合学分制教学特点,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知识课程应突出“小”、“精”的特点。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开设讲座式、论坛式、网络平台式小学分选修课程,既能利用现代网络大数据平台工具辅助课程教学,又能激发学生猎奇心理,提高自学能力。此外,课程应打破开闭卷考试、课堂论文等传统考核形式的束缚,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多指标评价的方式:如有关机械、工程类装备的课程,可以从图纸设计、现场装配、机械结构解析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有关工艺、技术类的课程,可采取“分组汇报,自评互评”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形成创新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3.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讲授处于课堂的核心地位,抽象复杂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短时间大量灌输给学生,但被学生有效吸收的内容极少,思想压力大,整体学习情况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学生基础薄弱,对满堂灌的课程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断改变教学思维,形成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主动学习的导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工程学科的思维方法;寓教于乐,提供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足够多的空间,多开展讨论、答辩等形式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高等教育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新国标》的出台,将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提供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宗旨,增强“工学结合”模式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和应用,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确保改革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84-292.

[2]孙超,刘雪梅,臧英杰.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18,(4):159-162.

[3]蔡苇,符春林,贾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02-203.

[4]刘鲁,常晓玲.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1):18-20.

[5]张储君,刘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模块式设计探讨[J].高教学刊,2017,(11):122-123.

Construction of Credit System for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National Standard

LIU Yang,HE Tu-sheng,ZHANG Chu-j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Guangdong 51200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ficiency in existing courses system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courses offered,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rebuild the curriculum system adopting the model of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Key words: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credit system;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courses system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学分制课程体系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