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钓鱼城—

2019-04-18 03:25吕进
诗选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味钓鱼意象

吕进

1

对于诗来说,分量不必一定表现为数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恰好是诗的特征与优势。有的优秀诗篇,仅仅几句就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分量。但是,生活给长篇叙事诗也留下了宽阔的平台,诗并不只是属于抒情短章。

翻开诗史,可以轻易地发现,优秀的诗人除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短诗,也毫無例外地总是拥有叙事长卷。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艾青是影响了一两代人的诗人,他就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向太阳”是抒情短章,而“火把”则是长篇美制。如果把《火把》《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和《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些长篇叙事作品拿掉,艾青将是不完整的,他的历史地位也许会重写。只有既研究“太阳”,又研究“火把”,研究“太阳”与“火把”的内在联系,才能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艾青。

把话题拉回古代,中国是崇尚抒情短诗的国度,但是古代民间的叙事诗也源远流长,《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木兰诗》均为名篇。至唐代元白之后,文人叙事诗出现,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几乎妇孺皆知。

最近几年,好些诗人都在尝试写叙事长诗。现在赵晓梦又捧出了1300行的长诗《钓鱼城》(载《草堂》诗刊2019年1期),这似乎是他的第一部叙事诗。

2

晓梦是故土情结比较浓厚的诗人。他是合川人,而占地2.5平方公里的钓鱼城就位于合川的嘉陵江南岸5公里处。何况,钓鱼城从来就落满了历代诗人的目光。记得在世纪之交,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钓鱼城诗词释赏》一书时,未曾谋面的主编王利泽先生就曾请我为这本书写过序,记得那本书收入了古今书写钓鱼城的诗词100多首。

古代那场持续了36年之久的钓鱼城保卫战,是宋蒙(元)战争中强弱悬殊的生死决战。成吉思汗之孙、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亲率部队攻城,但“云梯不可接,炮矢不可至”,钓鱼城坚不可摧。蒙哥派使者前去招降,使者被守将王坚斩杀,蒙军前锋总指挥汪德臣被飞石击毙。1259年,蒙哥本人也在城下“中飞矢而死”。于是,世界历史在钓鱼城转了一个急弯,正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蒙军各部因争夺可汗位置而发生内斗,急速撤军,全世界的战局由此改写。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南宋也得以延续二十年。

3

叙述诗的结构有几种基本类型:纪事型,感事型,故事型,晓梦的《钓鱼城》应该属于纪事型。晓梦在史料搜集上,看来花了许多功夫。但是,诗只是诗,不是史学。以诗补史,不是诗人晓梦的使命。叙事诗是诗,它的纪事当然就不同于散文的纪事。寻找人性的复杂与美,探索人的内心世界的冲突与期盼,这是诗人回望历史时感兴趣的天地。情节第一,情节统驭结构是散文;而情味第一,情味统驭结构才是诗。作为诗的一个品种,叙事诗与其说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在唱故事。既是诗,魂魄必是情味,诗意、诗境、诗趣由此而生。叙事诗回避过分复杂的情节,简化过分众多的人物,以便给情味以空间。从古到今,叙事诗往往喜欢选取读者早就熟悉的故事,以便在叙述上节省笔墨,把诗行让给情味的书写。依照情节发展的干巴巴的叙事,诗就难免会“丧魂落魄”了。

《钓鱼城》的故事并没有依照历史的时间连贯性而次第展开,它由攻城者、守城者和开城者三个方面的主要人物的内心自白构成全诗,一共三章。

第一章《我们的弥留之际》,以蒙哥开始,蒙哥夫人、前锋总指挥汪德臣押后,披露了这三个人在弥留之际的遗憾、痛苦、仇恨、挣扎的心。派招降使者,挖地下通道,都遭失败,最后是飞石结果了汪德臣,重伤了蒙哥。曾经是“天下再大,不过是马蹄的一阵风”的蒙哥,曾经是所向披靡的蒙哥,现在遇到的却是“客死他乡的宿命”——

我要的城还在

仅仅只是打湿了脚背

第二章《用石头钓鱼的城》,展开了钓鱼城守将余阶、王坚、张珏的内在世界:坚强,镇定,耐力,以及“白鹿洞书生”余阶的“舌尖的乌云下面/是山风无法辩解的判决词”的无奈,王坚的“浑浊的酒杯装不下几多愁”的郁愤和张珏的“从钓鱼者到被钓者”的悲凉。

第三章《不能投降的投降》,王立、熊耳夫人、西川军统帅李德辉相继登场。全章的中心人物是守土如命的王立。南宋大势已去,蒙哥有“屠城”遗诏,他必须在“名节”和全城十万民众“生死”二者之间做出选择:

后世的非议,我已经无暇顾及!

王立的倾吐内心积愫,他的无私无畏的选择,使人想起清人赵藩作于成都武侯祠的那首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王立敞开了“审势”的心灵打斗,人格在打斗中从“忠君”升华到了“爱民”,从小我升华到了大我。

《钓鱼城》都是诗中的人物在表白,诗人从所写对象里退去了,这首诗的突出结构特征就是钓鱼城和曾经与它结缘的各种人物仿佛在自出现,自说话,不需要诗人的解释或解构,也不需要诗歌的再现或再造。其实,在“自出现,自说话”里有诗人在,他是高明的导演,躲在历史舞台的后面。这是历史的外在痕迹和诗人内心生活的和谐,仿佛是历史现实本身,其实是诗的太阳重新照亮的历史天空。

在全诗的叙事结构中有一个粘合剂和推进器,这就是反复出现的“再给我一点时间”。蒙哥说:“再给我一点时间——长生天/让我醒来,给我的遗嘱留点时间。”王坚说:“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古老的山顶太吵太乱!”王立说:“再给我一点时间。一城人的心跳/遇到了难题。……”时间的基本特点是它的单向性:时间总是从过去流向未来,不可能从现在流向过去。哲学家芝诺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时间无时不在流淌,世界每刻都在变化。所以,“再给我一点时间”其实是一种遗憾,一股苦痛,一份担当。人说:“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对于攻城者,对于守城者,对于开城者,其实都难以“以不了了之”,真是“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4

《钓鱼城》的灵感语言的光彩令人心动。

这首长诗可以说是晓梦呕心沥血之作。作为一家大型都市报的常务副总,他是一个整天忙得跳脚尖舞的人。這半年里,稍有闲暇,晓梦就立即回到这首诗的世界里,字斟句酌,几易其稿。据我所知,诗人梁平也给了他许多精当的指点。当我读到2018年9月底的定稿的时候,我的眼睛亮了。大的结构没有变化,但是诗的张力和亮度大大加强了。好多精彩的诗行,叫人爱不释手,击节赞赏。这就是宋代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呀:诗家语不是特殊语言,更不是一般语言,它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个方式就发生质变,外在的交际功能下降,内在的体验功能上升;意义后退,意味走出;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用薄伽丘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

字是寻常字,意却不是寻常意了。这些字不具有辞典意义,因为它们构成了诗家语。诗人的最大无能无非是自造一些忽悠读者的艰涩语言,或者,直白地说出诗情的名称,而灵活铸造诗家语则是诗人资格的证明,晓梦是获得了这份证书的。

诗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能否出现,和诗人的意象手腕有密切联系,意象是诗人深入对象和深入自己的结晶。意象提高了诗的可感性,增添了诗的丰富性。从某个角度来说,意象就是深度。诗是无言的沉默。用一般语言很难道尽诗的情味,国外有人甚至说: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克服这种困境的办法就是求助于灵感语言,求助于意象,就是中国古论说的:“尽意莫若象”,“立象以尽意”。

《钓鱼城》这首长卷的“石头”和“鱼”的意象值得留意。诗人以心观物,在诗中,物因心变,诗的意象就出来了。传说在远古,三江之地洪水泛滥,突然从天上降下来一位巨人,他站在山巅的巨石上面,手执长长的钓竿,从滚滚滔滔的洪流中钓起来无数鲜鱼,让灾民渡过饥饿的难关,这是钓鱼城名称的缘起,这个石头城正在钓起蒙军这条大鱼。

诗中“石头”与“鱼”给全诗增添了简约性和生动性,给读者以想象空间的辽阔,省略了许许多多散文语言。正是“石头”与“鱼”的不精确性带来了诗的丰富性。

5

“雄视三江”的钓鱼城是英雄的城。世纪初,周谷城先生曾挥毫写下“坚守钓鱼城”五个大字,把钓鱼城那股英雄气和同样需要“坚守”的当今时代接通。我们生活在崇高与卑鄙并存、美丽与丑陋共生的转型时代,我们难道不需要发扬一股正气,“坚守钓鱼城”吗?

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以鲜血保卫母亲的土地,需要“坚守钓鱼城”;以人民的生死为第一选择,抛弃个人私心杂念,需要“坚守钓鱼城”;在当今声色犬马的诸多诱惑里,保持纯净和淳朴,也需要“坚守钓鱼城”。从这个视角,长诗《钓鱼城》述说的岂止只是一个历史事件?诗从来就是一个多面体的艺术,“诗无达诂”,手握这卷长诗,读者将有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无限空间。

6

赵晓梦是一位早慧诗人和作家。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由于他出众的写作能力,一路“保送”和“特招”。现在,他已步入中年,已经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了。他“特招”到西南师范大学后,我就认识他,也很看重他。1993年,他的第一本诗集《给雨取个名》就是由我作的序。现在,长诗《钓鱼城》问世,我要向晓梦致以祝贺和祝福,也许,这首长诗,将会让诗歌圈更多的人熟悉诗人赵晓梦。我也要祝贺和祝福钓鱼城,可以预计,这部长诗一定会给这座英雄城增添动人的旋律和诗的遐想。

猜你喜欢
情味钓鱼意象
“情味”的岁月凝视与诗意的审美追求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浣溪沙·六安行吟
用“四步12法”设计《项脊轩志》情味更足
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