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列车应用现状及研究展望

2019-04-18 06:44支锦亦向泽锐谭映军李运明何思俊
医疗卫生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伤病员车厢列车

王 金,支锦亦,2*,向泽锐,2,谭映军,李运明,吴 凡,何思俊,赵 毅,李 君

(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成都610031;2.西南交通大学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所,成都610031;3.西部战区总医院医务部,成都610083)

0 引言

卫生列车又称医院列车,是配备了诊疗设施及医护人员并提供医疗服务的专用列车[1]。卫生列车最早用于战争后送伤员,具有转运量大、速度较快、行驶平稳等优点,有利于提高伤病员救治质量,降低伤亡率[2]。建国后,由普通客运列车改装的卫生列车不仅用于战时医疗后送,还用于重大自然灾害伤病员转运,在挽救伤病员生命、提高救治效率中效果显著。

随着铁路客运高速化发展,传统卫生列车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现代卫勤保障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卫生列车进行创新性发展。我国高速动车组经历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阶段,形成了CR 车型以及CRH 系列车型,并实现中国高速动车组自主化、标准化、系列化[3-4]。高速动车组提高了出行品质,提升了空间运输效率,为传统列车运输方式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可能。本文对卫生列车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卫生列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基于中国高速动车组的高速卫生列车研制趋势。

1 卫生列车应用

中国卫生列车主要有3 种应用场景:军事行动、救灾、普惠医疗(如图1 所示)[5-7]。

图1 军用卫生列车、“救字号”卫生列车、健康快车

1.1 军事方面

卫生列车最早用于军事方面可追溯到19 世纪50 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8]。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卫生列车的使用仅仅是运输伤员,未装备医疗设备,仅有医务人员随行[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火车开始被用作移动医疗设施,列车内设置手术病房以及基本医疗器械及用品[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卫生列车更加广泛用于后送、救治伤员[10]。我国最早利用卫生列车是在朝鲜战场上用于后送伤员[11]。朝鲜战争期间,累计组织156 列次卫生列车后送伤员;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累计组织121 列次卫生列车后送伤员。以上2 次战争,卫生列车救治范围主要围绕战争创伤及其并发症,但是由于设备配备简单,主要以快速后送为主[12]。

解放军2006 版《战伤救治规则》规定卫生列车医疗队需要承担伤病员后送途中的医疗护理、必要的伤情检查和紧急救治、交接以及协助上乘和下载[13]。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对“2009 卫勤演习”中的列车医疗手术室构建进行探讨,确定了手术室的配备以及列车运行状态下的手术配合问题[14]。2012 年11 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孙汉军等与国内某机车厂研制的中国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生列车手术急救车通过技术审查,标志着我国具有在运行的列车上开展急救手术的能力[15]。

1.2 救灾方面

卫生列车在灾害救援中执行伤病员的后送转移任务。1975 年辽南地震中,解放军210 医院组织了卫生列车医疗队,救治了91名伤员[16]。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组织159列次改装卫生列车转运伤病员72 818 名,占全部转运伤病员的72.77%,平均每列运送伤病员458 名[17]。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铁道部组建21 列“救字号”卫生专列向四川省外转运伤病员5 015 名,平均每列运送伤病员239 名[18-19]。

1.3 普惠医疗方面

卫生列车作为普惠医疗的平台,沿铁路线向大众提供医疗服务。1997 年香港同胞参照印度火车医院,向内地捐赠了第一列健康快车,主要为偏远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的手术治疗,截至2017年,累计救治18 万贫困白内障患者[20]。2005 年起,健康快车在欠发达地区建立了15 所健康快车眼科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眼科医生,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21]。2016 年,健康快车全面启动“糖网病筛查防治项目”,对糖尿病采取早期防治措施[22]。

2 卫生列车平台特征

卫生列车分为特制和改造2 类。特制的卫生列车按照卫勤原则配套编组,装备相应的医疗器械、护理器具、药材、通信器材,按体制编配医护人员;临时改制的卫生列车除手术车厢是特制,其他由临时抽调的客车、货车、餐车、棚车等编配而成,并装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医护人员[1]。卫生列车编组主要涉及3 种类型的功能车厢:专用功能车、改装功能车和民用功能车[23]。具体功能车厢分类见表1。

表1 卫生列车车厢分类

我国的卫生列车较多为改制而成,缺乏齐备的医疗救治设备,虽有医护人员随车护理,但无法在后送中开展救治,仅能作为伤病员后送工具,所以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列车”功能。我国历次使用的卫生列车平台特征详情见表2。

表2 我国卫生列车平台特征

3 卫生列车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

卫生列车作为一个移动的医疗平台,它有列车功能转化存在的问题,也有列车处于运行状态对医疗救治产生的问题。

陶军等[25]对卫生列车训练和演练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认为卫生列车车厢环境对医疗工作影响较大,且集中在空间、振动、噪声、空气质量、电磁干扰、晕车等,并提出相应对策。根据相关文献综述[2,13-14,19,23,25-32],卫生列车存在的问题类型见表3。

3.1 车厢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

(1)设备配置。目前运行的卫生列车是基于普通客运列车车厢进行开发的,其医疗设备配置依赖于后期的装配。李红等[14]根据“2009 卫勤演习”中的实际需要从手术室设备装配、手术人员的组成与分工、消毒隔离、手术用品准备等方面对卫生列车手术室的医疗配备进行了探讨,为卫生列车手术室的战时构建提供了参考。邓月仙等[13]认为卫生列车应根据我军2006 版《战伤救治规则》中卫生列车的伤情检查和紧急救治任务以及战伤统计资料情况配备相应急救和护理设备。

表3 卫 生 列车存在的 问 题[2,13-14,19,23,25-32]

(2)空间布局。陈渝等[26]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卫生列车手术区的布局和流线进行了探讨,认为手术区布局应减少人员的往复行进,减少交叉线路,以便作业人员序贯通行和作业操作的紧凑流畅;同时根据手臂可达性和视觉工效,将立面空间按层次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空间。王振龙[33]认为病房车内可两侧布置病床、中间通行,一侧设置双人病床、一侧设置单人病床,为增加载员数量,也可以设置双层乃至三层病床。陶军等[34]对卫生列车手术车厢的布局和流线进行详细探讨,认为手术车厢左侧为外通道,右侧为手术室,相互隔离,手术室包括更衣区、洗手区、手术区和处置区,各区以滑门相隔,手术人员从更衣区进入手术室,伤员从外通道进入手术室中部,由滑门进入手术区,而后由滑门出通道进入护理区。

(3)车厢分区。王振龙[33]提出卫生列车应大约编挂13 节车厢,配备隔离车、医务车、办公车、手术车、厨车、病房车若干,病床四五百张,设备达到中型医院的规模。冯军强等[19]通过对汶川地震伤病员后送实践的思考,提出卫生列车应研制急救保障车厢,以实施重症监护、紧急抢救和急诊手术等,应对伤病员后送过程中的病情加重和其他突发疾病。徐剑铖等[23]认为卫生列车应根据任务确定编挂车厢的数量和类型。范珊红等[2]提出直线型物流模型来应对列车空间的限制,并对各活动要素进行关联程度分析,以确定各功能车厢的分布,从车头到车尾依次为生活区、伤病员区、指挥组、医技组室、消毒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

(4)上下通行。目前运行的卫生列车缺少伤病员上下通行专用通道,多将门窗卸载后用于担架进出,影响轮椅患者和需陪护伤员进出。解放军72 医院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伤病员后送中提出由客货列车临时改建的卫生列车存在门窄、窗小等问题,不利于担架的进出,转运过程中易碰撞到伤肢[35]。王振龙[33]认为在手术车和病房车的两侧需要设立一个大侧门,专用于伤病员担架上下通行。全军首次卫生列车拉动演练中,卸载了部分固定大窗,以便于担架上下通行[2]。徐剑铖等[23]认为伤病员运输车厢应设计卧姿伤病员上下通行专用通道,且装备上乘辅助工具。

3.2 运行中的卫生列车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

(1)设备固定。陈渝等[36]对医疗设备在列车运行状态下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仪器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可能滑动、碰撞和摔损等,振动和颠簸会致使电子线路和插接头松动,提出软性固定带、辅助定位柱、快速固定棘爪3 种设备固定方法。李红等[14]对卫生列车手术室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利用打包带、绷带等物品进行伤病员和术者的固定及物品固定的措施方法。

(2)列车的平稳性。邓月仙等[13]经过多次卫勤演练实践,认为在卫生列车上影响护理操作的主要因素是列车特有环境,包括列车的颠簸、振动和噪声等,其中颠簸振动影响脉搏的诊听、穿刺操作等。陶军等[25]探讨了卫生列车运行状态下对医疗工作的影响和对策,认为列车提速后振动变大、平稳性变差,在加速或减速时由于惯性会使物体产生强烈的位移趋势,致使伤员位移跌落,影响手术人员操作的准确性,并提出采用四头带固定伤员、采用背心式固定带或者臂式卡状支架固定手术人员来解决列车行驶中医患人员平稳性问题。

(3)速度。我国卫生列车运行时速受线路和列车构造两部分限制,多以120 km/h 的时速持续运行。当前线缺乏医疗救助资源的情况下,后送速度直接

关系伤病员的救治效果,特别是在有大量伤病员后送需求的军事和救灾行动中,卫生列车的运行速度决定后送效率[27]。同时在伤病员后送途中,颠簸、空气环境等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需要缩短卫生列车运送时间,提升卫生列车的运行时速。

(4)噪声。列车的噪声主要源于轮轨噪声、空气阻力声、建筑物噪声、受电装置的受电系统声[28]。邓月仙等[13]通过多次卫勤演练实践,提出卫生列车上的噪声会干扰医疗听诊和脉搏血压的测量。陈卫华等[29]通过对G25 型空调客运列车进行实车噪声实验发现,速度在70、100、110 km/h 时,车厢中间和端部噪声分别是67.2 dB/70.6 dB、68.2 dB/72.0 dB、70.0 dB/73.0 dB。陈渝等[26]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出发,认为卫生列车手术区噪声应≤65 dB(A)。因此卫生列车在120 km/h 正常运行状态下,产生的噪声不符合GB 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中轨道交通工具噪声控制硬席<70 dB、软席<65 dB 标准[37]。同时,陈国强等[30]对G25 型列车进行噪声频率和声压级检测发现,列车噪声源频谱为低中频,对人耳危害比较大。

(5)电磁干扰。陈渝等[36]认为轮轨高速碰撞产生的火花、电力机车密集的电网布局对诊疗设备中的弱电信号仪器设备(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诊疗数据准确性。

(6)空气质量。现有卫生列车平台为空调客车,空间封闭性较强,车厢通过空调设备进行送风和换气,空气质量较差。血腥物、消毒液体以及伤病员排泄加剧车厢空气恶浊,容易让乘员晕车,也易造成创伤感染。丁宁等[31]发现25T、25K 型列车满员运行1 h后,空调车厢CO2检出合格率仅为14.3%,并提出CO2体积分数与空调系统新风量相关。陈渝等[26]参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提出了卫生列车手术室的人均新风量夏季为20~25 m3/h、冬季为15~20 m3/h,温度23~28℃、相对湿度40%~60%,空气细菌总数≤200 cfu/m3。同时,王方等[32]通过实验发现在满员的25K 空调列车中加装运行某紫外C 空气消毒器120 min 后,车厢空气中细菌消亡率达到90%以上,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4 卫生列车研究趋势

传统卫生列车的研究大多是以经验总结为主要特征的应用研究,高速卫生列车的构想为卫生列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高速卫生列车的平台建设研究、人机工效研究、运行管理研究是卫生列车研究的新趋势。

4.1 卫生列车的平台建设

卫生列车平台建设最新构想是基于标准动车组的卫生列车研制。吴凡等[38]依据卫生列车卫勤分组和救治流程提出了基于标准动车组的卫生列车编组方式,提出卫生列车八大功能模块并进行了功能细化。李运明等[39]通过对卫生列车的应用现状和高速列车发展前景的综述研究,对高速卫生列车进行展望,指出采用高速列车作为平台进行指挥、通信、医疗护理、后勤保障等功能模块需求研究,以人-机-环境相关理论进行数字化建模,完成高速卫生列车的设计方案和车载医疗设备匹配指标的研究,为高速卫生列车的建造提供技术支持。徐剑铖等[23]鉴于卫生列车装备建设发展需要,提倡开展基于高速列车的卫生列车研制,以提升卫生列车的效能,促进卫生列车的卫勤保障能力。研制高速卫生列车尚处于构想阶段,有待从车体选择、时速设计、编组情况等平台特征上进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论证,确保高速卫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解决传统卫生列车在速度、平稳性、噪声、电磁干扰、空气质量以及设备固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4.2 卫生列车的人机工效研究

卫生列车作为医疗后送的重要方式,涉及伤病员上乘、途中的诊疗护理和紧急救治、伤病员下行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进行人机工效研究。特别是卫生列车以车厢为单元营造特殊的人-机-环境系统,要高效安全地执行医疗后送任务,应按人机工效原则进行卫生列车的平台建设,合理装配医疗设备,科学规划车厢平面和立面布局,设计紧凑流畅的作业流线。目前卫生列车手术区人机工效研究上有较多成果[26,34]:依据手术作业的流程对空间流线进行合理规划;从作业人员协调性出发对手术作业人员的站位和操作进行调整;根据不同关键人体百分位给出手术作业平台高度、平面范围和立面布置的参考值,从人机工效的角度给出车厢物理环境涉及照明、温湿度、噪声等的参考值;同时提出了保障手术作业人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措施方法。在基于高速动车组的卫生列车平台建设的趋势下,可借鉴相关卫生列车人机工效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高速卫生列车的空间布局、设备选配、车厢分区以及上下通行等人机工效的研究。

4.3 卫生列车运行管理研究

卫生列车的装备建设是卫生列车研究的硬件部分,作为卫生列车研制的配套软件,完整详细的行动预案和运行管理制度有利于卫生列车硬件设备的装配及医疗装备的有效使用。徐剑铖等[23]提出为应对不同战争和灾害救援的规模和需要,卫生列车应研制不同类别的预案和方案。谭俊杰等[40]对基于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制造卫生列车中的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包括远程会诊系统、列车调度系统和军事指挥系统的外部通信和包含医院信息系统、内部办公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的内部通信两大部分,并设计对应的信息化框架。以上研究为基于高速动车组的卫生列车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高速卫生列车运行管理研究应在传统卫生列车管理经验上实现行动预案和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控制,快速实行不同任务情景中与对接系统的互联互通,高效实现后送任务。

5 结语

卫生列车作为一种高效的伤病员后送工具,在现代卫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卫生列车的平台特征导致其在车厢设计以及运行状态中存在诸多问题,但高速动车组为卫生列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指出了基于高速动车组的卫生列车平台、人机工效以及运行管理3 个方面的研制趋势,后续将对高速卫生列车的研制进行技术和现实的可行性分析。

猜你喜欢
伤病员车厢列车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六号车厢
穿越时空的列车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SSAB Hardox悍达450材料轻型自卸车厢体测试报告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去的列车
QMI汽车夏季维护:雨季车厢除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