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一带一路”区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

2019-04-18 08:20:06王侠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农产品

王侠

(厦门华厦学院 商务与管理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目前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产品供需趋势的失衡、流通主体发育不完善、流通成员间的利益冲突及政府职能偏差几个方面。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出口政策不支持、流通体系不匹配等是导致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我国经济与贸易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一带一路”区域覆盖了全球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促进农业合作新格局、投资新浪潮以及农产品产业链发展的新机遇。近十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一直受西方发达国家限制,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定会扭转我国农产品长期滞后局面。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很多学者对“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流通进行了研究。例如杨卫丽、宋宏春对“一带一路”下农产品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最优的选址中心能够促进农产品物流中心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的解决[1]。胡诗怡提出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区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的技术力量[2]。罗娜、罗乐娟基于“一带一路”的跨境电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3]。李亚洲等的研究也证明了“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机遇[4]。姚新胜等通过物流运作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研究[5]。吴壁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行了论述[6]。王燕青、武拉平主要是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亚洲国家农产品的贸易与流通问题[7],而谭晶荣、王丝丝、陈生杰则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研究[8]。张芸、杨光、杨阳从加强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的契机角度入手来探索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机遇[9]。

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优势,然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却给其带来了很大发展空间。本研究选择在“一带一路”区域研究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打破农产品国际贸易困境,还有利于给我国农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找到新出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 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一) “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属性的内生需求

目前我国农产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流通手段上与“一带一路”区域的一些国家仍具有很大差距。农民对现代化农产品建设认识不足、农产品保鲜技术不到位、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及产业链过长等因素,成为目前我国农产品建设在“一带一路”区域处于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

构建物流体系是“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属性的内生需求。我国传统农产品种植具有散、乱、差的特点:散是指种植区域以散户为主,无法形成规模化;乱指销售场所过于集中,无法实现根据区域市场需求准确定位目标;差是指农产品效益差。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物流体系规范农产品种植方式,将无法实现在“一带一路”区域取得竞争力优势目标。据河南日报记者报道,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70%的运输工具为卡车,公路冷藏运输也仅占25%。另外约有25%的农产品在物流运输环节被耗费,而发达国家却低于5%。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体现到农产品领域则为构建物流体系是打造农产品供销一体化目标的基础。“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不管是在平衡国内市场需求上,还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市场专业化的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平衡趋势,是一项造福世界人民的伟大事业。而农产品加工业虽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但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的现状一直是国际竞争力的阻碍力量。

“一带一路”合作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促使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农产品产业环境的变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外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内提供高质量产品成为我国农产品未来发展方向,因此目前其首要任务为构建区域农产品市场专业化体系。另外“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及区域合作的壮举,特别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农业合作成为外交主题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国际社会及我国政府对农产品的高度关注,也要求区域农产品市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除此之外,粮食安全一直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生产力、出口量均居首位的国家,提高农产品市场专业化程度是提供高质量农产品的重中之重。而要想推动区域农产品市场专业化,首要任务为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

(三)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加速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步伐、推进农产品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

我国农产品属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具有很大差异性,例如茶叶、玉米、瓜果等在国内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而“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平台机遇。“一带一路”区域之间的交流加速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步伐,因此在此基础上提高国际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农产品发展的新目标。另外农产品的生产、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通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数据,可进一步得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优缺点,从而在资源共享基础上推动各参与者区域农产品共同发展。利用我国与“一带一路”区域资源的优势互补性,并通过农产品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我国农产品的结构调整。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求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二、面向“一带一路”区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

我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交易的农产品主要以生鲜类、畜牧类及初加工为主,而交易主体一般位于东南亚、中亚、东亚、南亚及东欧。上述论证了“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因此下面将结合出口客体和交易主体从确定产品质量标准、标准化仓储建设、专业化运输设施、航空直航线路的开辟、跨境配送智能化及物流效果评价等方面来论述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内涵。从图1可见,物流体系的构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

图1 物流体系与农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一)确定产品质量标准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品一般均以生态保护、人类健康为出发点。而由于我国农产品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导致蔬菜瓜果残留大量农药、花生中的黄曲霉素过剩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出现,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还是国家经济发展及国际政治交流的关键。就我国而言,农产品种类多、产地散、具有易腐保鲜等属性,且受季节、假日等影响导致市场需求变化快,这对物流配送的及时性、专业化及标准化提出更高要求。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形式多样化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难度,也客观促使农产品物流体制变革。而“一带一路”区域下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是解决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产品类别多、运输量大等现状的源泉,为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夯实基础。人们从农产品高产量到高产高效的绿色需求为实现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做足了思想准备。

(二)加速标准化仓储建设

就生鲜农产品而言,在市场需求旺盛季节来临,如果不能及时并高质量地完成对客户的物流配送工作,不仅会给生鲜农产品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还会影响与“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交流合作。仓储建设是完善物流体系的关键,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密切配合及仓储作业高效率、提高空间占用率的重要体现。“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具有纵向发展的特点,要想抓住机遇发展好农产品首先应该考虑建设标准化仓储。标准化仓储包括设备仓库的专业化、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合理的仓储布局,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区域,标准化仓储建设既有利于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促进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形成,还是区域农产品国际贸易合作的镇定剂。一个大型标准化仓储中心是经营者的后备军,甚至对每一位经营户的经营运作起到“决胜千里”的作用。而建立农产品国际仓、境内仓、境外仓,则是对农产品跨境物流运输方案的优化与整合。这一标准化境外仓储模式是指在订单流程未完成或未生效之前将生鲜农产品批量运输到境外仓库,待销售合同生效后再直接运输到客户指定的场所如图2所示。在海外物流耗时长、费用高及跨境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国际仓及境内外仓储的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一站式服务最佳方案。

图2 “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流通仓储建设图

(三)全面推广专业化运输设施

不管是对内农产品安全制度的规定,还是对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新鲜、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输出已成为重中之重。全面推广冷藏车、低温设备是农产品运输过程中高质量的保障,冷库、气调库等基础设施在储藏阶段的使用有利于延长生鲜农产品原生状态,冷藏柜也是保持农产品在销地场所新鲜度的专业化设施,如图3所示。专业化运输设备,既能缩短运输时间以提高农产品新鲜度,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摆脱“量大质差”的头衔,充分发挥农业大国优势。专业化运输设备还是我国综合国力再度提升的体现,作为通往世界的桥梁,可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现我国农业优势,从而加深各区域间的交流合作。

图3 农产品专业化运输流程

(四)强化航空直航线路的开辟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具有差异性、互补性特点。要想发展好区域农产品的特色化优势,打造航空直航线路货运枢纽势在必行。巴基斯坦的芒果、土耳其的樱桃和苹果、比利时的果蔬以及我国的柠檬、橘子和柚子等均可以在航空直航线路的开辟下,实现世界各地瞬时流通。航空直航线路的开辟,可以帮助“一带一路”区域在行情瞬变的市场稳定特色化地位,且运用航空运输的农产品一般具有高价值、量少质优的特点,所以此种运输方式是保证农产品的破损率降低的最佳选择。此外,强化航空直航线路的开辟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通关速度,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实力。随着航空港招商引资的进一步发展,农产品企业数量则会越来越多,为形成农产品产业集聚地、提高“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发展水平创造条件。最后,强化“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航空直航线路的开辟,还有利于吸引大量物流企业进驻,这为有效推动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五)提高跨境配送的智能化水平

我国农产品产量虽然为世界第一位,但其在流通中的消耗量却高达12%~30%,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2012年“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研创”项目的启动,是国家重视农产品跨境配送智能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培育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大对跨境配送智能化技术的投入,还有利于建设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另外“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推动了国际贸易迅速前进,再加上近几年跨境电商发展的如火如荼,对跨国配送的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细观我国,“爆炸式”发展的电子商务并没有强有力的物流体系作为支撑,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仍缺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也是阻碍跨境配送效率的关键。因此提高跨境配送的智能化水平,既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契合物流体系现代化要求的目标,又有利于打造海陆空一体化的联运模式,通过信息共享以协调农产品运输形式。

(六)完善物流效果评价模块

物流效果评价指标一般包括速度、安全、高效及客户满意。“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有关农产品品种、产量等属性属于固量范畴,而物流运输则属于影响销地质量的变量。要想实现农产品高质量目标,自然从速度、安全、高效、客户满意度等变量入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进出口过程中的订单处理速度则会直接影响出口农产品的质量与价格。而完善农产品物流效果评价模块,可以清楚定位阻碍农产品质量的特定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因此,实现“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完善物流效果评价模块必不可少。

三、保障面向“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的措施

(一)保障顶层设计交流的畅通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向高质量阶段发展,其发展方式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急需现代化组织体系的建设。因此保障顶层设计交流的通畅,是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重要举措。

在政协委员会的提案中,参与者均建议从国家层面做出顶层设计以推动现代流通物流体系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区域,国家政策及国际社会之间的政治交流聚集,是从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及法规制度层面清除现代物流体系障碍的关键点。构建高质量农产品物流体系,需要从消费端、供给端、流通环节等进行全方位升级。但由于新技术仍会催生出一些新产品、新模式,所以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给出具体管理措施以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在近几年的完善对农产品市场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但一些假冒伪劣、恶意竞争问题仍然严重阻碍着行业健康。如果国家实施物流顶层设计交流、开展“品质物流”行动,则有利于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品质把关计划。因此保障顶层设计交流的畅通,是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方向盘。

(二)促使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

现代物流业已经从传统模式中的运输、存储业务向物流增值服务转变,这一系列活动均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区域,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更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农产品物流体系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一带一路”区域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出入库农产品重量、质量精确记录,有利于实现沿线区域的配送布局。GPS和GIS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运输城市交通状况的实时查询,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实时跟踪,以确保“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数据库对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举足轻重,甚至可以决定农产品流通的成败。在信息采集端,数据库系统可以起到识别、定位和感知的作用。信息传输端,是实现人、车、货智能化连接的基本架构。而在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上,深度加工和服务、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将成为数据系统未来发展的目标。特别是“一带一路”区域,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农产品的定制化物流运输服务,将会成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致胜点。

(三)健全“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

2015年12月,国家信息中心、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及亿赞普集团共同成立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2016年6月,陕西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而在《“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中,国家信息中心更是提出利用“一带一路”八大指标评价“一带一路”区域的全方位建设。这些政策均说明国家对“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重视,也为“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指明方向。

“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主要以农产品价格走势为基础,既能实时更新农产品市场价格,又可以根据农产品市场需求服务农产品精准化种植和销售。农产品是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结合的产业,而大数据应用则可以实现与金融、互联网、电商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融合,加速农产品产销之间的顺畅流通。农产品和大数据的深度结合,将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新型资源的关键要素。目前而言,农业大数据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主要在智慧农业、遥感大数据、农业制种业及“互联网+扶贫”等领域来促进我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区域取得优势。大数据平台对“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对接,可实时掌握农产品物流状况;2 为农产品物流过程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3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进一步培养及巩固“一带一路”区域客户粘性,最终实现长期合作目的;4 “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可通过对农产品数据信息的“加工”以筛选有用信息,最终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数据的“增值”。

(四)共建“一带一路”农产品标准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农产品标准体系将成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品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农业投入监管体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这几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势在必行。

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国际组织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且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也进行了国际化完善。而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屡屡受挫,说明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需要进行完善升级,首先在“一带一路”区域共建农产品标准体系,相信会成为和世界相契合的重要一步。

四、 结论

文章是对“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交代研究背景,阐述了本研究具有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协调发展等意义。其次,从产品属性、市场要求及国际贸易三个方面论述了构建“一带一路”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必要性。最后通过探索“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内涵,找到从顶层设计交流、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健全“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及共建“一带一路”农产品标准体系四方面的有利措施,最终达到构建并完善“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带一路”我的梦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专用汽车(2015年4期)2015-03-01 04:08:45
农产品争奇斗艳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