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职教“走出去”: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中筑梦前行

2019-04-18 06:55周遵波
中国有色金属 2019年7期
关键词:赞比亚有色金属走出去

周遵波|文

本文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牵头开展的首个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工作为主线,全面梳理了3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启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有色金属行业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色企业境外人才队伍培养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将更加大有作为。

试点工作参与方在赞比亚开展前期调研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和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自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和消费量不断攀升,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的产量和消费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18年我国铝占世界产量比重达到57%,铅锌分别为44%和43%,铜为38%。有色金属行业作为最早与世界接轨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走出去”先行行业之一,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跨国有色企业用工难、文化融合难。本文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牵头开展的首个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工作为主线,全面梳理了3年来取得的成效,获得的启示,以及下一步深入推广的思路,在此与大家分享交流。

有色金属行业“走出去”基本情况

1.“走出去”成果显著。

目前,我国有色企业境外投资已涉及铜、铝、铅、锌和镍等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遍布亚洲、非洲、拉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主要企业境外投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项目超过60 个,合计投资约500 亿美元,获取的权益资源量:铜在1 亿吨以上,铝土矿在40 亿吨以上,铅锌在4000 万吨以上,镍约1000 万吨;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成投产的有色矿山,采选矿权益产能超过5000 万吨。

有色企业“走出去”,对外开展产能合作,一是融通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是提高了所在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水平,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当地民众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水平,尤其是解决了当地大量就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有色企业在海外累计当地雇员人数超过30 万;三是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资源保障。

表1 “走出去”企业有代表性的有色矿业项目

2.“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走出去”,在输出技术、装备、标准和市场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除国际地缘政治关系复杂,战争、政局变动,投资风险持续上升等问题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用工难,当地员工综合素质不高、跨文化融合难。实际上,我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集中在赞比亚、刚果(金)、几内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等发展中国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低,职业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劳动力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偏低。比如,赞比亚,总人口1200 万人,劳动力400 万人,其中:受小学教育比例为36%,受初中教育比例为11.1%,受高中教育比例为8.6%,受职业教育比例为3.8%,受高等教育比例为0.4%。赞比亚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偏低,全国共260 多所职业院校(其中公立学校仅24 所),学校规模普遍较小,在校生仅有200 ~300人,办学能力和师资较弱,通常以培养2年制学生为主,基础设施普遍较差,教学楼、宿舍楼都是平房,教学仪器设备落后陈旧。所以,企业在当地招聘的员工在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等方面难以满足要求。

探索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

1.试点工作源起。

要解决“走出去”企业用工难,当地员工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的问题,通常可采用三条途径:一是依靠所在国的职业培训机构;现阶段来看是难以解决问题的。二是依靠企业自己培训当地员工;部分企业也尝试过投资建设了内部培训机构或技工学校,但由于缺乏专业化师资和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教育的质量、数量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仍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三是利用我国的职业教育资源,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建设、生产、装备、技术标准等诸多领域形成了较高水平,行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全国设有有色金属相关专业的高、中等职业院校已达300多所,覆盖了地勘、采矿、选矿、冶金、加工等生产流程的50 多个学科体系,相较于“走出去”项目所在国,我国的技术标准和职业教育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综合来看,第三条途径更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

那么,如何把我国职业教育与“走出去”企业对当地员工培训的需求相结合呢?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行方案:一种是“请进来”,利用国内职业院校现有资源,开展针对外方员工的来华培训或留学,优点是针对性强,缺点是费用高,人数有限;另一种是“走出去”,通过派驻职业院校老师或援建职业技术学校在当地开展培训和教学,可实现规模化和持续性,派驻费用相对来华培训费用低。长远看,未来“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和有色企业“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扩大,也需要国内职业教育更多的“走出去”,加大中国文化理念和价值输出,培养一批理解认同中国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更多“走出去”企业。于是,我们决定选取一家企业作为试点,开展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以“走出去”为主,“请进来”为辅。

“走出去”

赴赞老师对当地员工进行焊工培训

2.开展试点工作。

2015年11月,中色矿业集团向协会提出,在其赞比亚企业开展试点。中色矿业集团作为大型中央企业,也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实施“走出去”的先行者,足迹遍及世界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各级境外企业79 家,在赞比亚、蒙古、缅甸、泰国、刚果(金)等国家和地区建成并经营着一批标志性的矿业开发项目,在赞比亚,从1997年至今投资经营了14 家矿山和企业,拥有当地雇员12000 余名,还接管了2 所技工学校,已开设了机械电气、应急救护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和培训,具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设备。赞比亚政府对外方机构在当地开办职业教育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均给予支持。综合上述情况,我们决定向教育部提出申请,于2015年12月获得批复同意并就此启动。

针对中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企业情况,试点工作分为两个任务,一是“抓现在”,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当地雇员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二是“抓未来”,在现有技工学校的基础上,筹建中赞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赞比亚年轻人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知华友华的“朋友圈”,条件成熟时还可辐射刚果(金)等周边国家。

3.工作成效。

试点工作开展3年多来,我们一是摸清有色境外企业较为集中的赞比亚、刚果金等非洲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做到境外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共派驻了53 名职业院校老师到赞比亚开展了钳工、电工、球磨机操作工、浓密机操作工、仪表工、电焊工等十几个工种,近400 人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当地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企业降本增效明显;三是编写了《工业汉语》系列双语课程与教材,并配套开发了《工业汉语词典》APP,有利于培训和教学的开展;四是与孔子学院协商合作,争取将试点作为国家“鲁班工坊”的首批建设单位;五是完成了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前期的教学设施改造、设备投入以及相关专业标准认证工作。

在“走出去”的同时,也注重“请进来”,一是启动了试点院校参与接收留学生和外方员工来华培训工作,其中白银矿冶学院接收了17 名来华留学生,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四批各62 人次的境外员工培训;二是为中色矿业争取了近150 名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为企业在外经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力。

从成效来看,试点工作得到了教育部、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对于教育部,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相关部署,探索了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了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的方式,整合了教育系统国际交流与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推动了国内职业教育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对于企业,试点工作提升了当地员工的职业技能,降低了运营成本,树立了新的社会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对于参与试点院校,试点工作锻炼了一批能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提升了教学能力,提高了院校国际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未来职业教育更好发展贡献了力量。

4.几点启示。

通过试点,我们探索了与有色企业“走出去”相配套的境外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下一阶段全面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试点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从中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以企业的现实需求为依托。职业教育“走出去”要以企业“走出去”对人才和技能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实施“走出去”,为企业解决难题、提供支撑,获得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从更长远的眼光看,职业教育“走出去”不仅要做到与企业“走出去”同步,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做到“教育先行”,通过培养大量懂汉语、懂中国企业标准和文化的当地劳动力,为服务我国改革开放,为更多企业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好更稳地“走出去”做好铺垫、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二是要获得所在国批准和当地社会的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涉及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准、内容与所在国职业教育体系融合的问题。在海外办学必须要得到所在国政府支持,为学校开办招生提供许可、为外方师资上岗教学、中方特色课程纳入所在国教育大纲、中国经费投入等提供合法保障,也需要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筹协作机制。职业教育“走出去”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广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举措,涉及多个国家、多个部门、多个领域,亟须国家层面上统筹协调、引导帮助,特别是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撑等方面,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政府、行业、院校、企业联合建立工作机制。

四是经费保障是职业教育“走出去”最关键的一环。这包括基本建设投入经费,如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以及相关教学设备,还包括日常培训和运营经费支出。目前试点工作的经费还存在国内政策限制等问题,没得到有效的保障,仍需要各方积极谋划解决。

下一步工作思路

经过前期试点,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已具备了一定的推广条件。下一阶段,我们将依托更多的“走出去”企业和国内职业院校,在更大范围上展开。比较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有色企业投资较为集中地区,从外交、所在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当地员工数量、技能水平和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程度等方面考量,我们认为可分成三个方向,在以下几个国家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

项目组编写出版的工业汉语教材

“请进来”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迎接首批留学生

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专业课程PLC学习

表2 中资企业在刚果(金)矿业开发方面用工情况

第一,刚果(金)和几内亚。一是两国与中国一直秉持真诚友好关系,在各领域开展了互利合作,中资企业进入时间较长,合作项目较多,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二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在非洲设立10 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上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三是在两国参与投资的有色企业较多,包括中色矿业、中铝集团、五矿集团等大型央企。以刚果(金)为例,仅2018年从事矿业开发的当地员工就接近1 万人(见表2),对职业教育“走出去”有现实紧迫的需求。由于刚果(金)和几内亚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当地人民比较贫穷,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教育更是薄弱环节,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的设备都处于老旧状态,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比如几内亚,全国只有1187名职业技术教师,所以,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模式选择上,可以采用培训+援建学校的模式,争取利用国家对非援助政策建设鲁班工坊。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国均是法语区,对职业院校老师要求和培训教材的编写等方面都会有新的要求。

第二,印度尼西亚。一是印尼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铝土矿和镍矿,中色矿业集团、中铝集团、魏桥、锦江和金川等公司都已进行了投资,其中魏桥和锦江还针对印尼员工开展了来华培训,有相应的培训需求和经验。二是印尼人口众多,2017年达到2.64 亿,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随着经济发展,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所以,在模式选择上,可采用培训+合作办学。

第三,缅甸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与我国地理毗邻优势明显,其中哈萨克斯坦地处古丝绸之路起点,是连接欧亚大陆陆路交通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此首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一带一路”合作由此发端。现阶段有色企业在哈主要是承建工程项目,例如中色股份承建的哈萨克斯坦电解铝厂,以及阿克托盖和巴夏库两个世界级铜矿山选厂项目,可以参与提供业主方员工的培训。

缅甸是我国邻邦,两国边境线长达2000 多公里,陆路交通便利,中缅又有友好的历史渊源,我国企业参与在缅矿业开发项目较多,其中中色矿业达贡山镍矿项目自2008年运营至今已经11年了,企业也开展过相关培训,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未来可开展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

结语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有色金属行业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色企业境外人才队伍培养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影响企业“走出去”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未来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将更加大有作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步伐,更好服务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赞比亚有色金属走出去
赞比亚开国总统去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赞比亚要驱逐美国大使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