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吉林省吉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松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000)
老年糖尿病多指六十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我国这个糖尿病大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这一群体的数量也在逐渐上升[1]。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2],从而对自身疾病的控制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心理护理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及措施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全文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定,并排除其他重大疾病患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其签署同意书。
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0~80岁,平均(65.35±4.35)岁。
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1~79岁,平均(65.52±4.28)岁。
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1)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老年患者应当采用温和的方式耐心的进行讲解,帮助患者提高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方案,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忌口,提倡患者保持合理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3)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并督促患者定期完成自我血糖监测。随时观察自己的血糖情况,并遵医嘱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1)多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真实的的心理诉求,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患者的负面心理进行疏导。以过往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正确的看待糖尿病,培养患者积极的应对态度和心理准备。可配合轻音乐来帮助患者舒缓情绪,组织互动性较强的活动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从而转移注意力。(2)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多多向家属科普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家属对患者的具体状况有更加科学准确的认知,鼓励家属多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借助家庭的氛围帮助患者消除负面的情绪。
(1)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3],分数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严重。
(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关系以及躯体功能等内容,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的关系。
将本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文中计数资料均采用x2检验进行对比,计量资料采均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s,分)
表1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s,分)
组名 例数 护理前SAS 护理后SAS 护理前SDS 护理后SDS对照组 44 58.25±5.45 46.14±5.57 54.35±5.83 47.21±5.25观察组 44 58.52±5.35 38.53±6.15 55.45±6.68 39.65±7.55 t-0.23 6.08 0.82 5.45 P->0.05 <0.05 >0.05 <0.05
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2。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往往会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抑郁甚至丧失信心等负性心理[4],不仅对自身病情产生不良的影响,更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出现[5]。因此,给予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表2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s)
表2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s)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组名 心理功能 精神状态 社会关系 躯体功能对照组(n=44) 68.51±8.65 29.55±2.05 58.45±3.45 42.15±3.65观察组(n=44) 89.45±8.42 42.15±2.23 70.65±3.84 65.13±4.26
在上文的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了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结果发现,给予心理护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