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张革
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当今医药领域蓬勃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对生物技术制药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山大学药学院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药研发人才,在本科三年级开设了这门必修课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建立实践基地三个方面对传统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提出了创新、可行的改革方案,致力于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生物医药类研发人才。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081-02
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融合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是当今药学学科发展中最重要及活跃的科学领域,其对应的生物医药制造领域是近年及未来医药工业持续高速增长的领头羊。我国政府也已经将生物制药产业列为了“十三五”优先发展产业之一[1],这也对设置相关专业的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一流”院校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学科建设,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要培养既有完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生物医药类人才。
一、课程学内容的改革
国内本科院校药学专业开设《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历史并不长。由于生物技术及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难以与这种新兴学科同步更新,所以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这也是各大院校老师们的共识[2]。《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涵盖的内容跨度大,涉及面广,学习难度大。该门课程一方面要紧追生物制药研发及新药的最新内容,另一方面要熟悉工业生产的设备及工艺流程。该门课程课堂教学具有如下作用:①课程内容更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生物技术新药物、新技术以及研发思路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②此课程是一门动手性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生物技术药物上游实验室操作需要配套相应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③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生物制药工业的大型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内容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被充分理解,要求必须有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本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包括:①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新技术及相关生物技术药物的内容。即当前各版教材中缺乏当前非常重要的基因工程药物、抗体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酶工程药物作为补充内容放进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生物技术新药物是当前国际上竞争最激烈的,应该在讲解相关的专题时合理地插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从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地更好。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生物技术药物的真实发展同步接轨,例如抗体工程应该补充更新人源化抗体的讲解。③授课时深入并系统地讲解具有代表性新药的研发思路,包括从发现到制造出产品的关键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热情,若有更实用或改革性的新技术出现,也应及时介绍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学习。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内容改革过程中,同步对该门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加适应“双一流”院校培养新药研发和创新人才为药学本科教育特色的学习。
1.使用多媒体、信息化的方式教学。首先使学生牢固掌握该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强学习内容的直观形象,扩充新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制药基础知识的掌握,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在各大生物医药相关网站如丁香园或生物通下载相应的图片以及FLASH等进行直观展示,丰富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网络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通过美国FDA和美国临床试验等官网跟踪最新生物药物的临床试验进展及审批上市情况,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保持知识与学科进展的更新,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来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寻找一种感兴趣的生物新药或者制备新技术后,制作PPT在课堂上展示分享,然后讨论。这种讨论互动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到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课程改革。本院开设《现代药学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实验课程作为该门课程的配套实验教学。实验课程从基因克隆连续操作到蛋白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效果检测,使学生学习一系列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实验手段。实验课程在内容上注重与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做到不重复简单的实验,多角度进行重要的实验,使后者巩固加强前者的实验。通过结合本门课程相关的综合性试验课程和综合大实验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践性强的生物技术性制药的理解,培养生物技术药物的动手及实验设计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以考核促教學。在本门课程教学活动中,以自主学习量较大的作业辅助传统的闭卷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采用方式如下:①鼓励学生写读书报告,要求学生阅读老师推荐的英文文献或者自己寻找合适的文献仔细阅读并理解后,总结出思路和关键步骤。这是一种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知识的良好途径。②增加主动学习进展应用以及新型生物药物设计的考核,尤其要求学生学习各章内容后以现有的知识进行创新性药物设计,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改革考核方式可以变被动记忆性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5.增加双语教学。鉴于大部分生物技术制药的前沿技术和药物开发都来源于欧美等国家,且现阶段主流核心的期刊文献都是用英文写作的,学生想要掌握更多深入的知识和技术的时候都需要进行英文的阅读和理解。所以在课堂上,所有的专业名词都应该进行英文的标注,课件中穿插有效的英文内容,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语检索网站查找文献。这样一整门课程学习下来后,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英文专业名词,阅读相关英文文献的能力将提升一个档次。基于以上方法的改革,中山大学药学院建立了本门课程鲜明的教学特色:①互动式学习:每一个阶段内容课堂教授结束后即布置作业,包括读书报告、展示等,由学生分组进行新技术及新药进展讨论及PPT汇报。②创造性学习:每一阶段的内容进行综述大写作,培养主动学习型人才,挑选优秀的作业,由教师修改,推荐期刊发表。
三、教学配套实践基地的建立
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课程[4]。本门课程与制药工业紧密关联,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生物技术药物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工业制药管理规范等内容,并非单纯课堂理论教学可以达到效果的。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应该转变一部分课堂教学为现场教学模式,借助学校科研教学优势与当地药企合作,建立教学基地。通过历年的教学积累,中山大学药学院已经建立了三个生物技术药物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分别为①发酵原料药实习基地: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公司(清远)。②抗体药中试实习基地: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③蛋白药生产实习基地: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珠海)。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种短时间的实习实践,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产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用足够的经验来积累实验知识,尽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此外,学生通过企业方技术人员现场授课,以及现场接触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和产品,对生物医药工业有了直接的认识和兴趣,企业家创业的故事也激励了学生为国家的药业进步而努力学习,建立了远大的创业观和人生观。
四、结语
中山大学药学院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上述三个方向的改革,形成了国内领先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单一的考核方式,增加了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时间,在主动学习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教学基地的建立则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幅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又促进理论的深入了解,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崇豪,王姗姗.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发与生产技术现状[J].山东工业技术,2015,(22):26.
[2]刘紫英,冷桂华.以培养研究和开发能力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和新药研究》的课程改革探讨[N].宜春学院学报,20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