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霞 毛莉 于永 叶玉刚
摘 要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高校育人制度的新举措。本文以中北大学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为例,从全程导师制的辅导模式、实施内容、开展情况和初步成效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全程导师制 分层辅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07
Abstract The full tutorial system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s a new program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Take the 2015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NUC for exampl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guidance modes, the contents, the implementations and the effects for the full tutorial system and i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the full tutorial system; the hierarchical tutoring model
0 引言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高等学校基于人文关怀产生的一种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互动育人制度,该人才培养模式最早起源于14 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全程导师制使得牛津大学的本科教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历经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高等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最近几年,我国许多高校也试行了不同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初见成效。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和教师资源的优势,积极探索“全天候育人”模式,实行“教师总动员”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通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实施全程导师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连续性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起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新模式,全程导师成为各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以外的有效教育补充。[2,3]
1 辅导模式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体系,中北大学理学院针对2015级新生开展了全程导师制分层辅导体系的实践与探索,制定了《理学院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暂行条例》。所谓全程导师制分层辅导模式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1)分阶段辅导。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有导师指导,而每一年的指导内容各有侧重,坚持问题导向。大学一年级阶段,学生面临着中学阶段升学教育向大学阶段专业教育过渡的问题,应辅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二年级、三年级阶段,学生面临着大学基础课学习向专业课学习过渡的问题,应利用专业导论课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培养专业情感,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的一些竞赛活动,例如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竞赛,物理和力学专业的岩土工程设计大赛、结构模型大赛等,让学生体会到本专业的社会效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扫除“理科无用论”甚至“大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大学四年级阶段,学生面临着本科生教育向研究生教育或进入社会就业过渡的问题,应着力加强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4-5]
(2)分类别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有效解决人才培养方面“批量生產”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6]随着人才培养的进程,尤其是大二阶段,每位学生的特点、兴趣不断地呈现出来,如有些学生是“学术型”的,对某个专业某个方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有科技立项、论文发表、专利申报等方面的需求,可以尝试将这些学生“分离”出来,组织新的团队,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做科研课题的方法,并将其推荐给该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协助指导。再如,有的同学是“外交型”,组织能力强,善于沟通,有创业想法,可以鼓励他们旁听管理学院的相关课程,邀请成功创业的学长们传授经验,支持他们的课外调研活动。分类辅导模式兼顾了学生兴趣与志向的差异性,有效缓解了本科人才培养的普适性与学生兴趣、个性多样化的矛盾,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现。[7,8]
全程导师制有效弥补了“学分制”、“班建制”的不足,消除了“齐步走,一锅煮”的模式化弊端。[9,10]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全程导师制,我院教师积极借助网络多媒体(如QQ、微信)提高导学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建立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辅导平台与面对面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师生互动机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共同成长。
2 实施内容
我院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旨在对全体大学生进行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制定相对应的指导计划,同时兼顾生活、思想、考研、就业等各个环节。
首先,对于刚步入高校的学生来说,很多同学没有自制力,缺乏明确目标,面临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显得手足无措。在这一关键时期,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1+6”模式,即一个导师负责管理一个宿舍,实行导师承包宿舍工作制,不定期到宿舍座谈走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并给予线上指导,每周会在微信群发送一些正能量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塑造健全人格。
其次,大学二年级已经熟悉了高校生活,是大学基础课向专业课的过渡时期。导师根据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确立了针对二年级的培养方案,即侧重个人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以及科研意识的培养,打破“本科不科研”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学科竞赛,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接触专业前沿的东西,为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奠定了基础。
再次,对于本科三年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是否考研?如何选择考研院所?如何准备?此时,全程导师及学科部负责人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进行引导。部分基础较好且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同学,为其配置专门的学术导师,引导其尽快参与到学术课题中,同时根据学校推免程序,在学生获得保研资格的情况下,优先确立研究生导师关系,开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渠道。选择考取外校研究生的同学,学科部组织考研成功的学长分享经验,全程导师则对如何进行专业课的复习提供指导意见,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帮他择校。还有些同学属于“外交型”,鼓励其创业,实现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最优化。
最后,本科四年级面临毕业,此时要针对学生就业、创业、面试等方面提出的疑惑,做好择业观、就业形势教育工作,做好毕业生求职参谋工作,帮助指导学生择业与创业,最好最快的融入社会。而对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指导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展开指导工作,包括论文的选题、参考文献资料的获取、研究方案的制定、设计过程的跟踪指导和解答疑难、答辩,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并通过毕业答辩,成为优秀的毕业生。
3 本院开展情况和初步成效
理学院自2015年3月开展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以来,初步形成“1+6”的模式,累计聘任导师378人次,指导学生数量超过两万人次,使学生在数学建模、学科竞赛、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都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并且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理科人才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全程导师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全程导师制开展初期,15级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诸多的不适应接踵而至,尤其是学习上的不适应,中学老师口中的“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原来都是骗人的。数学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被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抽象定义给打晕了,部分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萌生转专业,甚至退学的想法。此时,本专业全程导师的贴心指导便可将学生的顾虑消除,正确认识理学特色和社会效用。随着我院全程导师制的全面实施,鼓励任课教师加入导师队伍,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加以有效整合利用,使得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以提高,增强了理学院的学术氛围。不论是运动会还是元旦晚会等集体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级孩子特别踊跃,运动健将,街舞高手,金话筒比比皆是。
(2)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能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随着理学院大学生科创中心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已初步构建,理科创新人才不断涌现。15级学生现已升入大三,参与的比赛和各类竞赛较往届有了明显增多,获得的奖励也数不胜数!在2017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曾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在土木工程学科部,11名同学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成功,有2名同学在2017年的“刘鼎杯”比赛中荣获校级三等奖,还有1名同学在全程导师的指导下发表科研论文一篇。
4 结束语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我院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理念和实效来看,这是符合当前高校培养创新型和高素质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也是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一种人才培养辅助模式。[11]
虽然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也是必要的,高校专职任课教师总量的增长总是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相对于导师资源总量上的不足,优秀导师资源则显得更加稀疏。同时,导师队伍中不乏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因此,为了让年轻导师熟悉高校教学规律,有必要完善导师培训制度,以此提高導师队伍的整体水平。[12]另外,如何量化全程导师的工作量,持续提高导师导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曾昆,潘志明,周福才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6(1):7-8.
[2] 郭南南.高校大学生全程导师制培育模式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15(3):57-58.
[3] 于永,高艳阳,仪建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0):109-110.
[4] 冯利利.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9-220.
[5] 石荣传.本科生导师制:类型、实施现状及完善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6(3):70-73.
[6] 王卓英.高校导师制培养新模式[J].华商,2007(Z2):73-74.
[7] 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6(9):11-13.
[8] 孟海帆.精心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5(8):35-36.
[9] 华春,周峰,李朝晖,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2):38-40.
[10] 周玲妹,朱学帅,封萍,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30-131.
[11] 吴鹏宇,付璐.全员育人理念下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14):29-30.
[12] 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