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龙
民族地区受母语环境以及教育师资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尤其是民族地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语文课本的理解、多元解读、审美意识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都具有明显差异。但是语言作為人类沟通交流、表达情感的工具,具有较强的共通性,再加之民族地区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因此在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索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有利于民族地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助力民族地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与认知,进而增强其语文学习兴趣与民族自信心。
一、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引入丰富的学习素材
要想在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例如,在开展《师说》的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索和了解课文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指导学生去欣赏和学习文学艺术特色,推动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充分认识。
又比如在开展《动物游戏之谜》教学时,该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科学小品,但是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并非仅仅是关于动物游戏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下内容:1.对于地球而言,人类并非具有唯一性,动物也有自己的生存规则,在动物世界也有民族与自由;2.人与动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分界线,彼此应当和平共处。通过对这些思想内涵的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民主、自由、尊重、平等、友善与和谐的思想,而这也恰好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
二、依托语文课外能力训练,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标指出:“各个地区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等多种语文资源,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善于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对此,民族地区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课外能力训练,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民族手工作品,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摄影,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进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或是通过民族舞蹈来引导学生认知不同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写作,结合本地民族文化以及人文景致,让学生通过观察、写作来展现对地方特色的赞美,借助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来多角度开展写作训练,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关注。
三、借助载体,开展语文综合活动
在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活动的开展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很多教师认为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影响教学进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因此对课外综合活动避而远之。其实不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此,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立足于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开展“游学体验”实践活动。由学校统筹安排,班主任与语文教师牵头,组织“国学之旅”。借助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精心设计国学活动行程,每到一个景点都可以安排一次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了解当地民族文化,对其蕴含的民族内涵进行深刻体会。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可以开展“寻访孔子故里、传承儒学经典”的主题活动,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一步步去探访孔子这一伟人的生平事迹,并通过集体吟诵《论语》等经典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这位万世师表的敬仰之情。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是我们都深知的传世理论。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提高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同时,也将其培育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素质高尚的新时代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任重道远。
犤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立项课题“民族地区普通高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17>GHB11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犦
★作者通联:甘肃威武市天祝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