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中原
长期以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大多数人都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法”上,认为教学方式越适合学生达到的效果就越好。当然,这种想法从逻辑上来讲没什么不妥之处,但他们却忘了考虑学科差异。语文学科不像其他学科具有具体内容上的固定性,如果无法确定适合有用的教学内容,那不管你在“教学方法”上如何下功夫也无济于事。张全之教授曾把学生获取知识比作吃饭。吃饭是为了吸收营养获取能量,“怎么吃”固然重要。但如果吃的东西本身没有营养或营养搭配不当,那吃法再精也是白吃。
所以,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利用教材来确定教学内容。在做教学准备时,一定要弄清楚这些课文能让学生学会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材料让学生学会这些,能通过它引导学生学会其他的什么……只有把教材当成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引子,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阅读课中习得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思想感情。
那么,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研究教材,怎样创新性地利用教材呢?简单地说,在利用教材这个引子建构教学内容时,既要理解编者的意图,尊重教材,也要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使得给学生的“这餐饭”营养搭配适当。
一、根据文本特点挖掘教学价值
1.抽丝剥茧,挖掘真正有价值的教学点。
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很多,“一餐饭”不可能补充所有需要的营养。一篇课文可教之处也很多,但并不是把每一个细节都作为教学重点。我们建构的教学内容必须围绕某一重点展开,而这一重点一定要符合文本本身的特点,还要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学时可不能把大把时间花在“我们一家对于勒的态度有哪些变化”上,而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挖掘“变化的根本原因”上;还有《故乡》一课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没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在“闰土有哪些变化”上,而是要深入探究闰土变化的社会原因,这样的挖掘能让学生深层思考,积淀他们的思维深度,真正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样的教学内容才具有价值,才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修养的完善。
2.因文制宜对教材进行深层加工。
(1)有的课文本身比较简单,我们在教学时需要补充一定的资料,才能让学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如果仅仅让学生从课文中去体会苏轼的“闲人”情结,我想那肯定是肤浅的。面对这样的文章一定得进行扩充,当学生了解了苏轼的才华和他一生的遭遇以后再来理解他那种“喜”“悲”交加,“失落”与“豁达”同在的心境也就容易了。
(2)诗歌教学更需要对文本进行加工。诗歌本身就是用简单的文字来表达深厚的感情,阐释深奥的道理,我們在教学时一定要进行深层挖掘。如《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如只点到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的愉悦就显得太单薄了,其实还可以挖掘到人生态度上去,我们从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中可以看到一种人生追求,一种舍与得的选择,体验他那种超脱的境界,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充满选择的生活中追求自己的理想。
3.寓言神话内容简单,在研究文本,挖掘教学点时,一定要多角度、深入发掘。如七年级寓言《蚊子和狮子》,在解析寓意时不能仅仅定位在“骄傲使人失败”上,而应向更深更远处探析,如:从优势与劣势的角度分析;从偶然和必然的关系分析等。
二、根据单元特点建构教学内容
人要想身体好不仅要注意“一餐饭”的营养搭配,还要注重某一时间段内的营养搭配。如夏季要注意搭配有清热解暑等功效的蔬菜,冬季要搭配含蛋白质、热量较高的肉类等。其实,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的。一般说来,每一单元的阅读教学都会有一个单元教学重点,我们应为围绕它建构教学内容,整合教材,集中解决这某一问题,训练这某一能力。
在教学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时,可把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为重点来训练。先以《伟大的悲剧》为例,让学生在自主提取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感知一些简单的方法;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掌握提取这类文章主要信息的技巧——找主要人物、抓叙事的线索、明事件起因及结果;然后利用《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两篇文本为材料,及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总结概括经验——利用时间概括、利用人物心理变化过程概括、利用地点的转换概括、利用事件发展经过概括等。
三、根据学段要求整合知识点与能力点
其实不仅是一个单元的教材需要整合,一册、一年,乃至于整个初中教材都需要整合。如:“文言词汇的积累”是整个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要进行教材整合。
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同一词语的同一意义在不同课文中出现时,一定要回顾、复习;
2.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在同一课文或不同课文中出现时,一定要作“一词多义”的积累;
3.不同词语的同一特殊用法在同一课文或不同课文中出现时,一定要做“词类活用”的积累。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的做法很费事,甚至会耗费大量课堂时间,导致不能完成教学进度。其实,当你长期坚持这样做了你就会发现,这样做不仅不会耗费时间,相反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能够很快在大脑中反映出旧知,特别是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后,你会发现文言文阅读课堂完全就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根本不需要教师来大量地解释翻译。
总的来讲,一堂好课就是要给学生对其成长有益的知识、思想。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备课、建构教学内容时要透过教材文字本身,深入研究教材文本,挖掘其价值,并以之为例子、为引子,具有创新性地利用它——可针对一篇文本进行加工或有侧重地进行重点的选择;可对一单元的文本进行知识整合;也可对某一能力的培养进行长期的计划,并体现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同类文本里,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积累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思想感情的情境和平台。
★作者通联:重庆荣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