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涛
中国电影第一次包揽柏林电影节的男女影后,令人无限感慨。媒体关注的意义有三:一是上海出品,重现海派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光辉;二是演员诞生,影后咏梅和影帝王景春在国内影坛原本无缘跻身大红大紫明星行列;三是王小帅回归,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再度回到世界影坛的聚光灯下。
《地久天长》是继《江湖儿女》后,第六代导演的又一部大时间跨度的史诗体作品。这是中国电影在表演方面取得的最新高度,对沉迷于颜值、流量和IP的中国电影而言,再度印证了“当下”“中年”和“非职业”这三个要素在表演中的价值。
当下即生活。这一点,欧洲电影节一直保持着理性和清醒。柏林曾是中国电影的福地,它素来有关注中国当代现实生活的传统,从《图雅的婚事》《白日焰火》到《地久天长》,它认证过的中国电影在国内都不是商业片,无一例外,聚焦中国的今天和巨变,揭示与安抚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创伤。《地久天长》是又一部有关“隐痛”的电影。从故事结构看,用两个家庭来反映30年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的丧子之变和家庭破碎,这对于演员表演提出了很高的挑战。陈道明就说过,对一个好演员来说,演技之难在收敛,而非释放,情感的美不是宣泄,而要克制,似涓涓细滴,却能映射大河奔流。准确理解时代和社会,刻画出生活中不易察觉的无痛之痛,离不开对自身和当下的感悟。遗憾的是,当下的中国电影最缺乏的恰恰是“当下”,包含着对巨变时代的认知、对平凡生活的体会、对复杂人性的洞察。所以说,一个好故事,或者说一个扎实的文学剧本,在今天依然是所有表演的基础。
中年,对演员来说,是一座表演的“金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国际电影节摘取表演奖项的中国演员大都人到中年。例如,柏林影帝廖凡、金马影帝涂们、影后惠英红等等。对明星来说,岁月是神偷,它会带走你的容颜和浮华,留下苍白的躯壳;对于演员而言,时间是一把刀,它虽然在你脸上刻了痕迹,但是它刻下的这个痕迹,会让你对人物、作品和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放眼国际影坛,法国的于佩尔、美国的梅莉·斯特丽普至今都活跃在一线银幕,散发迷人光彩。以王景春、咏梅为代表的中国这一代70后中年演员,正值艺术上最成熟的时期,虽说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无奈,但他们的表演被国际社会认可,至少反映了中国电影在表演语汇上是接轨的。
最难能可贵的是“非职业”的状态。王景春和咏梅,一个曾是百货大楼售货员,后超龄考进上戏;一个曾是外贸公司白领,半路出家做演员。但是,恰恰這样的“草根”状态在演绎现实主义作品时最为真实。在“摘熊”之前,他们常年出演配角,积累了大量经验,凭借对表演的热爱,他们珍惜每一个镜头的机会。因为是首次在电影中出演主角,为了贴近人物,王景春一个月内减掉30斤体重,咏梅则是在开机前跑到海边体验生活,学会了织鱼网。在传统的斯坦尼体系表演理论中,强调人神合一,体验生活是进入角色最为快速的捷径。而值得讽刺的是,在今天的片场,“流量”明星是在房车里完成创作的,偶尔下一回生活,都能被传为影坛佳话。从这个角度说,这些“非职业”演员的身上,更能看到金子般闪光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