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的方法探析

2019-04-17 00:55张春萍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思政工作高校教师

张春萍

摘 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让教师以师德风范、正确思想引领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具有自主、整合、开放、动态等特性,利用协同创新理论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体系的各要素进行整合、协同,建立深度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在分析当前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以期创新思政工作体制、内容、形式、方法,加强工作统筹,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校内外各组织协同提高教师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强化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领导,推动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教师队伍,是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并对如何加强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完善领导体制、健全工作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兴国必先强师,要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任务、新使命,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当前,高校教师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强、思维活跃,他们总体上积极向上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冲击,教师思想价值观念也出现多元化趋势。一些教师存在政治参与意识淡漠、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利益化倾向严重、职业归属感和职业道德有待强化,奉献意识缺乏、育人意识淡漠,实践锻炼机会较少、教学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在教师思政工作上,部分高校对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存在严重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课堂教学”等现象,较少制定有效措施系统推进师德建设;一些高校理论学习的组织形式单一,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师思想引导乏力。部分高校对海归教师、外籍教师、临聘教师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重视不够;部分教职工对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形势认识不够深刻、判断不够敏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度不高,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

特别是由于长期工作的惯性,不少高校在教师思政工作的管理主体、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尚未形成协同,缺乏完善的体系和有效合力。一些高校师德建设流于一般性工作,师德建设归属部门不明确,迫切需要统筹资源、创新载体,解决教师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问题。

协同创新理论对做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启示

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在系统论中提出“协同”的概念并构建协同学理论,强调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从而产生 “1+1>2”的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协同导致有序”,系统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是系统产生新结构的直接根源。协同理论为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特别是由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

协同创新理论是由系统学发展而来的协同学与创新理论的结合,其定义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提出:“协同创新就是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协同创新具有结构的整合性、参与者的主体性、交流的互动性、变化的动态性四大特点,能够通过构建共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势,促进“思想、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体制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具有自主、整合、开放、动态等特性,与协同创新理论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利用协同创新理论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体系的各要素进行整合、协同,建立深度合作的平台和机制,能够加强党委统一领导,提高各参与主體的认识,创新思政工作体制、内容、形式、方法,加强工作统筹,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校内外各组织协同提高教师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当前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教师的培养涉及学校、学院多个党政部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实现多部门团结协作、统筹高效的工作机制。为切实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工作的统筹,近两年来,各高校先后成立教师思政工作的领导机构,建立了主要由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开展教师思政工作的专门机构,并加大了对院系教师思政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协同联动机制使学校站在国家和高校发展的高度,谋划教师成长,对教师的帮助也更加全面。

但是,从目前调研的情况来看:各高校教师思政工作较为不平衡,一些高校的党委教师工作部处在初建阶段,不少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由原来的党委宣传部或人事处合署办公,还未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协同创新的作用;需要对当前教师思政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职责、强化工作保障。

第一,对教师思政工作重视不够。全面深入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教师思政工作重视程度在学校党委、各学院分党委、党支部之间存在层层递减的现象。一些高校的学院对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非常重视,而抓党建和思政工作特别是抓好教师思政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办法不够多,教师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两张皮”,教师思政工作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

第二,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不少高校反映,高校教师思政工作虽然多个部门都在抓,但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党委教师工作部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与党委宣传部、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以及工会等部门的工作内容有交叉重复,分工不够清晰。校院两级之间、各基层单位之间协调联动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有待完善。此外,教师思政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思政工作科学运行还缺乏长效机制。

第三,方式方法缺乏创新。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复杂,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种思潮涌现,给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然而,一些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内容和方法却相对简单固化,习惯于“我说你听”的学习传达教育方式,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与教师的个人工作和生活结合度不强,较少从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也不能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信息技术对教师开展教育引导,导致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理论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工作队伍缺少保障。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敬业奉献的教师思政工作队伍,是做好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前提。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反应学院没有专门从事教师思政工作的人员,一般由学院党务工作人员兼任,工作人员少、任务繁多,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同时,许多从事教师思政工作的干部忙于日常事务,难以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第五,工作的实效性有待提升。由于教师思政工作缺乏硬性指标,导致工作的各种保障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协同工作的动力不足。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缺乏刚性要求,教师思政工作效果尚未建立起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体系,一些工作制度的可操作性仍须进一步增强。此外,一些教师的思想问题是由住房、个人发展等实际问题引起的,仅靠学校力量难以解决,需要得到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有关方面加强对教师思政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督促,推进教师思政工作的开展,形成齐抓共管的更好格局。

对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教师思政工作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大力加强协同创新,强化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系统里各个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强化各要素、资源的配置,积极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作用,加强工作统筹、分工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可以重点开展以下六方面工作:

第一,优化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协同理论强调,结构决定功能,协同导致有序。因此,要建立健全教师思政工作的领导体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组织实施、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各二级党组织具体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重点,推进责任落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全体教职工对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校内协同,确保教师思政工作协调运行、有力推进。要完善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思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并落实《教师行为规范》《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细则》,强化教师行为管理和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强化师德、师风宣传教育,让高校教师思政工作有据可依。

第二,创新教育方法,贴近教师需求。首先要充分调研和了解教师的价值取向、思想困惑、行为习惯和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分类别、定制化的理论学习培训,加强思想引领。要进一步健全教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研判机制, 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释疑解惑、理论引领、思想教育、情绪疏导。要创新教师思政工作手段,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多媒体学习资源,丰富形式,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教学、集中研讨、分组讨论、社会实践、交流总结等多个环节,有效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立德树人能力。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将理论学习与学校专业特色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师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帮助教师从思想上武装自己、从专业上提升自己,增强教师的学习体验,激励内在价值的提升。

第三,完善工作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只有系统之间要素的协同、合作和同步,才能促进协同创新。创新工作格局,坚持高标准配备、配齐专职教师思政工作干部,可以借鉴学生思政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明确党委教师工作部和院系教师思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素质要求、人员配比,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坚强有力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工作队伍的学习培训,提升教师思政工作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大教师思政工作的资金投入,落实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第四,宣传先进典型,加强文化引领。要建立师德、师风激励体系,大力表彰师德先进教师和团队,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多种平台,宣传优秀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先进事迹,营造“重师德建设、学师德楷模”的良好氛围,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感染人、鼓舞人,发挥师德楷模示范和带头作用。同时,要坚持文化涵育,深入推进核心价值凝练、优秀文化传承、红色文化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浸润教师心灵、涵育品行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第五,搭建帮服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做好教师思政工作,须加强对教师的个性、心理、兴趣的研究,注重对青年教师、海归教师等不同群体的研究,着力解决教师的实际需求,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提高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教书育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多支持、创造更好条件。加大协同群体内资源的整合、运用和相融,通过理论研习平台、教学技能提升平台、教师社会实践平台、教工帮扶活动平台等,建立健全教师人文关怀机制、利益诉求机制以及帮扶激励机制,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困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帮助解决教师成长中的实际困难,为教师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党组织对教师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幸福指数。

第六,改革评价机制,增强协同创新的科学性。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思政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教育引导、加大监督力度、强化教育督导、规范过程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體系,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课题申报、岗位评聘、评选表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大力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的统筹作用,探索实施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由二级学院党组织对教师综合表现进行考察评价,教师工作部联合人事、教务、科研、纪检等部门对思想不端、教学事故、学术失范、违纪违规等行为进行筛查和处理,完善领导听课、同行专家听课、学生评教以及毕业生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监督与评估机制。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准确把握新时期教师思想的特点和教师思政工作的规律,进一步明晰党委教师工作部的牵头职责,进一步厘清党委教师工作部与学校各部门的关系,建立有关部门分工合理、职责明晰、资源共享、有效融合、形成合力的工作体制,使教师思政工作与教师教育、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统筹开展。在此基础上,加强上级部门的统筹指导和高校的工作交流,切实增强教师思政工作的校外协同、资源共享,探讨教师思政工作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不断提升教师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铁铮.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北京教育(高教),2014(9):21-24.

[2]刘春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268-269.

[3]赵效萍.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8):159-161.

[4]张文超.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6(12):25-26.

[5]魏江.协同创新:理论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6]宁秋娅.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思政工作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