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梅等
摘 要:分析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优势、现状、定位;阐述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和所在地区的特色,有效对接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要求,顺应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自身发展方面的定位以及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自觉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地区经济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定位;国际学生教育发展趋势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优势分析
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掌握工科专业基础知识又有一定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为本国建设贡献力量。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整体上比沿线国家更具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教育将成为我国国际学生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其中,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具备较高水平的工科专业学科优势,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作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各工科专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影响也日益增强。因此,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把握机会,凭借其工科专业优势和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国际学生教育,输出工程技术,帮助沿线国家培养人才,开展与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和经济贸易,提高自己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学生数量也随之日益增多,但是,与占我国高校极少数的部属重点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国际学生的生源质量、层次结构和培养质量有待提高;但与占我国高校绝大多数的独立本科、高职、民办等院校相比,还是有很大优势的。总体上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给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学生教育带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其必将大有可为。然而,我国地方高水平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目前尚未满足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第一,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学生教育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明确的定位。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学生教育存在理论研究不足、盲目实践、跟风倾向严重等问题,有的学校单纯地为了招收“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学生而盲目招收国际学生,缺乏整体规划、目标和定位。因此,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的研究,确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教育定位和规划是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当务之急。
第二,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亟须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和所在地区的特色有效对接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我国地方工科高水平院校出现国际化师资不足、学历国际学生占比不高、高层次国际学生规模偏小、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失衡、对口专业的供需不匹配、资金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国际学生来源国分布不平衡、教育的公益性和经济效益严重失衡等问题有待于有效的解决。因此,我国地方工科高水平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时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体系应准确地把握市场的需求,也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和所在地区的特色。
第三,语言成为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的障碍。“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官方语言达60余种,而工科院校的外国语言教育普遍比较薄弱,“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覆盖面较小,涉外人才比较少。另外,绝大多数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都建立了孔子学院。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53国设立140所孔子学院和136个课堂。[1]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孔子学院应切实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发挥其文化传播和技术培训等作用。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定位
第一,微观上的定位。一是对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来说,国际学生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定位。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大进程中找到自身发展的着力点,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身办学特色确定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的目标。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给地方高水平院校國际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部发展动力,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学生教育,加速内涵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综合改革,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学校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给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带来了很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和前景,依据学校工科办学特色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和境外合作办学,输出优质工程教育资源,在更广阔的世界平台展示自己的教育实力,有利于加速提升地方高水平院校的国际影响力。二是对国际学生来说,接受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教育,成为懂“中国语言文化+技术”的知华友华的复合型国际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迫切需求工科人才;大量中资企业进入沿线国家投资设厂做工程,也需要既懂技术、又懂汉语的人才。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把沿线国家的国际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语言文化+技术”的复合型国际人才,有助于国际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
第二,中观上的定位。对于地区来说,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定位。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通过国际学生教育,推广区域文化、行业特色优势,国际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所在留学地区的影响,熟悉留学地区的人文环境、行业需求;多数国际学生毕业后从事所在地区与本国相关行业工程技术或经贸方面的工作,促进所在留学地区与本国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可以为本国带来更多的贸易伙伴,给地区带来新的海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当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寻求贸易合作伙伴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当地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建厂或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可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宏观上的定位。对国家来说,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服务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家外交政策的战略定位。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合作和教育对外开放的一部分,是促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渠道和力量,起着主导性、发展性和推动性作用。此外,国际学生教育具有潜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作用;国际学生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化、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培养高质量的国际人才,促进我国工程技术的输出,提高我国教育文化的软实力和国家的国际声誉。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在扩大国际学生规模的同时,更加重视国际学生的培养质量。我国的国际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但扩大国际学生规模仍然是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和其他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共同任务。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逐步摆脱对汉语短期培训类国际学生数量上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自己的工科优势专业的学历国际学生教育是当务之急。同时,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国际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提高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质量也是持续扩大规模的根本保障,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研究,结合沿线国家的需求和区域特色、学校特色,有的放矢地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出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学生的新项目;在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为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的吸引力,可以采取“借鸡生蛋”的方式引进国外优秀高等教育资源,缩短开拓高水平的合作办学项目周期,提高国际学生教育的质量,体现出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高水平”三个字的分量和国际化办学声誉。
第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以及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要分析自身的发展內涵、优势和劣势以及所在区域的优势和特色。一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要找准的突破口,把“地方”两个字充分悟透并做足,依据区域优势和特色发展国际学生教育。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把“工科”两个字充分体现和用足,充分利用学校工科办学特色、个性化发展特色,大力发展自己的工科优势专业的学历国际学生教育。
第三,国际学生教育的公益性和政治影响职能继续存在,其经济收益职能日益显现。国际学生教育的公益性和政治影响职能会长期存在,其经济收益职能也不容忽视。2000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教育”纳入服务贸易领域中的第五类,“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2]教育服务贸易主要包括四种形式: 境外消费、跨境交付、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高校输出教育服务招收国际学生属于“境外消费”这种贸易形式。教育服务贸易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带动国内消费的重要因素,因而发达国家都把教育服务贸易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国际学生不仅能增加直接的教育服务收益,而且还能拉动相关的交通、餐饮、旅游等服务产业。我国的国际学生教育起步晚,但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下,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迅速。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准确把握国际学生教育市场化趋势,在高度重视国际学生教育的政治影响的同时,不能忽视国际学生教育服务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即在国际学生教育服务于国家外交政策的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学生教育应逐渐转向同时谋求政治影响和追求经济利益。
第四,工程学科教学、专业的国际评估与认证的范围逐渐扩大。2016年,国际工程联盟会议《华盛顿协议》全票通过我国由预备会员国转为正式会员国,这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我国工程教育站在了参与高等工程教育国际竞争的更高层次的平台上。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需要加强本校工程专业的国际化评估与认证,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国际学生工程教育、管理和评估,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师。因此,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逐渐扩大工程学科教学、专业的国际评估与认证的范围,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提高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和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哲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理念重塑和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7JYB006)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EB/OL].(2017-12-10)[2019-01-02].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71210/t20171210_524056412.shtml.
[2]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907.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苑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