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些
头脑迟钝,不聪明,欠伶俐,谓之愚钝。很多时候,愚钝必多失。但有些时候,愚钝未必不好,面对利益得失时,尤其如此。
哲人有言,“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漫漫人生路,诸如进、退、留、转等涉及切身利益之事,谁都难免碰到。其得其失,称不出准确斤两,量不出具体尺寸,要想把账算精细,实属不易。而且算法不一样,结果也往往不同。其实,得失可以相互转化,这头失那头得,今日失明日得,因得而失、因失而得,都是常有之事。“小九九”打多了,不仅劳心累人,而且无助无益。
现实中,小聪明、大糊涂的案例并不鲜见。有的人笃信“朝中有人好做官”,于是乎“找”,遇事就想着四处活动、八方打点、拐弯抹角、钻天打洞,不见“贵人”不罢休,不“找一找”就总觉得不踏实、不甘心。有的人认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乎“闹”,遇到一点不称心,便按捺不住、“激动”不已,立马找领导要说法、讨结果,甚至三句话没说完,便拍桌子摔杯子。有的人信奉“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于是乎“告”,揭发坏人坏事、检举违法违纪,是权利也是责任,但有的人却捕风捉影、恶意造谣,四处告状。凡此种种,皆以精致利己为初衷,却往往以害己而告终。
愚钝一些,顺其自然,处之泰然,既省心省力又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事实上,正道才是最顺的道,小路、近道常常是弯道、险道,很容易滑倒踩空。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缺德之“得”,旁人心里不服,自己心也难安,这样的“得”,不是享受而是难受。遇有不公不正,讨要公道无可厚非,但即便如此,也要“有理不在声高”。公平只是相对的,何况许多情况下的不公平,只因自己期望太多。跳出自我,才能够真正看清自我。
小聪明、大糊涂,盖因私心过重。私心重则心眼小,心眼小则糊涂生。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心不在焉地混,不顾岗位责任,只当和尚不撞钟;有些人挖空心思去捞,到处占、要,拿党纪国法当儿戏;有些人心怀鬼胎地“作”,使阴招、下损棋,搞两面三刀,全然不顾基本的道德良知。这些人自以为聪明之至,实际上愚不可及。真正的聪明之人,理应顾大局、想长远,甘愿舍小我,吃得眼前亏。面对利益纠葛,需要用好“聪明”与“糊涂”的辩證法,学会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切忌单纯从个体与局部角度看得失、论成败。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历史上,苏轼以此明志,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鲁一些。今天,很多时候存有一份愚钝,或许也非坏事。
(选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