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年
摘 要:流行语的产生,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表现。“佛系”这一新兴的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如今网友热捧的一种表达方式,并衍生出“佛系X”的表达结构。本文主要从“佛系”这一流行语的起源、语法特征、语义特征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佛系;起源;语法特征;语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一、“佛系”的起源
“佛系”最早出自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中,杂志中介绍了这样一种男性形象:他们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摆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同时,插图中出现了“仏男子”的字样。日语“仏”相当于汉语“佛”的意思,因此具有这种特征的男性形象在中国被称为“佛系男子”。[1]但它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直到2017年底,出现了“佛系少女”、“佛系青年”等词语并迅速走红网络。
二、“佛系”的语法研究
根据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判断标准,我们对“佛系”的词性和语法特征加以研究分析。
1、作定语
词性判定标准认为多数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佛系”后面可以加名词组成名词性短语,如“佛系少女”、“佛系状态”、“佛系青年”。“佛系”后面加的大多是双音节名词,也可以加单音节或三音节名词,如“佛系菜”、“佛系人”“佛系歌唱家”、“佛系减肥法”。
2、作状语
研究发现,“佛系”可以直接修饰谓词性词语作状语,构成状中结构。如“佛系吃饭”、“佛系上课”、“佛系消费”。“佛系”修饰的谓词性词语大多是双音节的,也可以是三音节的,如“佛系打游戏”“佛系听讲座”。
3、作补语
“佛系”可以加在谓词性词语后,构成中补结构。如“看得佛系”、“听得佛系”、“演得佛系”。作补语时,通常中间用“得”字连接,构成表示动作状态的情态补语。
4、能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修饰
“佛系”前面可以加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的加深或适中。如“很佛系”、“非常佛系”、“有点佛系”,还可以加否定副词,如“他对待工作一点都不佛系。”构成否定句。
5、作谓语
“佛系”可以在句中充当谓语,大多需要前加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这个副词可以是单音节的,如“这些学生都很佛系,从来不提前准备考试。”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如“他不在乎这次比赛的结果,非常佛系。”
6、不能带宾语
词性判定标准认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目前还没有找到“佛系”带宾语这一实例。
根据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判定标准,“佛系”的语法特征与其描述的形容词语法特征相符,因此我们可以判定“佛系”的词性是形容词。
三、佛系的语义特征
研究“佛系”的语义特征,我们首先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佛”字上。“佛”是一个名词,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系”是指有联属关系的一类事物,在“X系”的表达中属于粘着语素。“佛系”利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段借助了佛教“无欲无求、看淡一切”的宗教教义。单就“佛系”的词义来看,是对态度的客观描述,具有中性偏褒的语义色彩。当它构成“佛系X”的结构,渐渐衍生出贬义的语义色彩。
1、积极语义的表达
“佛”作为中国千百年来的宗教文化信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一谈起“佛”,人们就会想到其积极正面的文化价值,但是“佛系X”的构式即使在积极语境中也具有幽默调侃的意味。
网络游戏的迅速普及,带来了“普通玩家”、“黄金玩家”等网络用语,近期又出现了“佛系玩家”,这类玩家不重视游戏输赢,始终保持良好的游戏心态。“佛系股民”指人们不时刻关注股盘涨停,不过分看重股盘收支,而是以平常心对待股市变化。“佛系粉丝”形容粉丝不参与网络骂战,不迁移不动怒,能接受自己爱豆的所有状态。
由此可见,“佛系X”用于积极语境中多代表一种不强求、不焦躁的生活态度,一切以平常心对待,是当代青年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时,自我调节、自我缓解的处事方式,带有一种自我调侃的意味。
2、消极语义的表达
随着“佛系X”使用頻率的增加,其渐渐衍生出贬义色彩,并成为这一构式的主要语义色彩。
当代年轻人竞争激烈,职场压力大,出现了“佛系员工”、“佛系上班”等词语,指年轻人对待工作日复一日、不求上进的态度,不追求业绩,不注重考核,只求安安稳稳上班,安安稳稳下班。“佛系考试”指面对考试时不急于复习,看得懂就看,看不懂也不强求,不求考得全会,但求蒙得全对。
因此“佛系X”用于消极语境中,表示一种无欲无求、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认为什么都行,什么都可以。反映了年轻人对待现实生活的消极和无奈,无力与其抗争,只能随波逐流,是对当代青年无所作为的委婉批评,也是当代青年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愚弄和自嘲。
综上所述,“佛系X”的本身语义是无欲无求、看淡一切。在积极语境下,表达一种不急不躁,处事泰然的生活态度;在消极语境下,是对当代青年不求上进,甘于平庸的委婉指责。在表达过程中,都带有某种主观色彩,具有幽默调侃的意味。[2]
结语:
网络流行语“佛系”的产生,丰富了汉语的文化内涵,是人们语言创新能力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言语社会的发展变迁,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心理渴望和心理诉求。
参考文献:
[1]徐祖熹.流行语“佛系”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8,28(05):19-22.
[2]袁静.浅析网络流行语“佛系X”[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