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非当代作家创作的《耻》反映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新南非的现实描写,同时也讲述了后殖民时代的人类种族关系的寓言故事。然而大多数评论都忽略了库切的流散文化背景对小说叙述视角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库切的流散文化背景方向解读,以边缘化了的身份参透其第三视角的叙述方式中蕴含的深刻的创作意圖。
关键词:耻;流散作家;叙事特点;聚焦;叙述距离
作者简介:温恋军(1994.10-),女,汉,山西忻州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流散写作不单单是简单的地理的流散,这种移位产生的令人忧虑的身份记忆和家园问题。库切的父母虽然拥有白人种族优势,经济的窘困让他们家处于南非白人的下层阶级。被白人特权阶层排斥的经历让他不愿意对白人文化社团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让他更加体会到了黑人被种族隔离的痛苦。独特的家庭状况让他身处欧非文化的夹缝中,没有确定的文化身份可供认同。在《耻》中,库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借用卢里的人物视角进行叙述。但是卢里的视角又与作者的叙述视角有所偏差,所以读者在读文本时候会有空间自己调节卢里教授和隐含作者之间的距离关系。二元对立的聚焦和反聚焦的叙述手法让《耻》在读者眼中有多声部的视角,读者对卢里既有同情但兼具审视。
一、卢里视角与索拉娅视角的叙述距离
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开普敦大学教授卢里的个人背景,生活概括,以及他与应召女索拉娅的交往。他自认为自己这样结过婚又离了婚的男人来说,性需求的问题算是解决的相当不错了。这是卢里教授自己的视角。这些间接的心理描叙呈现出了卢里教授的自以为是的一厢情愿的口吻。他觉得索拉娅和自己的性格有些类似,因此他还送对方礼物,但是他真的是一个殷勤的爱女人的人吗?仔细研究索拉娅我们发现她是有色人种,卢里能从她身上找到快乐,是他自信自己在有色人种面前有优越感。流散作家身份让他没有像其他殖民时期的小说家一样,借助客观的身体的体貌差异建构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的二元对立。而是自然地用隐含的视角去放大这种差异,在用内容建构故事的同时,也在用形式建构故事的真实。库切的中立客观的视角推翻了殖民主义关于自我与他者的对立叙事方式,并且大力的书写他者身体的美的同时超越了种族和阶层的封锁。
二、卢里视角与梅拉尼视角之间的审视性
在卢里教授与学生梅拉尼的交往的片段中,梅拉尼视角的隐藏性缺失也让我们对卢里本人有了更多的审视和批判。卢里这样评价梅拉尼像美丽的玫瑰,可是在隐含的叙述中库卢里的角色却是入侵者和狐狸,这与卢里心中的罗曼蒂克形成了鲜明的反讽。卢里坚持自己靠近梅兰妮的理由是出于浪漫主义的情欲,听证会上也用浪漫主义充当自己越界的保护伞,但是作为第二视角的学校和社会官方媒体对他的行为作出了完全相反的诠释。报纸上的报道的标题中却出现了性骚然,调查人员认为卢里的辩解只是巧妙伪装的嘲弄。这些卢里之外的视角都表明出了作者对浪漫主义的追随者在探求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放弃伦理道德的自私倾向做出批判。在卢里与梅拉尼娅交往的实质关系问题上,库切的笔调体现出了他用文学话语的想象性代替历史话语的再现性的新的文学观。侵占和入侵就是两回事,对有色人种女性的侵犯绝不是卢里教授所说的出于自然情欲的催化。在小说开头的大量叙述独白,让我们开始对卢里教授的行为开始保持批判和审视的态度。那么梅拉尼事件叙述则更深层次的介入欲望、文化、人性、权利领域。在露茜被事件中,库切谈论了历史话语和文学话语的关系。
三、反聚焦的露茜视角
库切并没有直接切入到露茜被强暴残酷的具体细节中,而是让读者追随卢里经历了被殴打的过程。通过卢里视角的焦躁不安投射了露茜遭受的残酷。这种借用的手法反映了库切对现实主义细节再现手法的怀疑态度。露茜从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强暴事件对她造成的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这种缺失性的叙述视角的隐退更是让我们对其充满了想象。正是通过这样的侧面描写画面,库切更加深化了痛苦本身,因为库切认为文学话语和历史话语是对照关系而不是屈从关系。如果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事实,其结果不仅不能实现事实,而且还会成为文学想象力的敌人,那只能是对强制性立法机关的一种屈从。而库切自己也反对以政治化的观点来解读小说,但是南非种族隔离时代的文化环境又驱使他对文学和历史的思考戴上政治化的视角。在露茜被黑人报复的这一暴力情节中,暴力和复仇正是历史的话语。被聚焦的卢里的视角将露茜的沉默解读为希望在历史面前赎罪。
四、结语
在《耻》中,库切用文本性的话语对抗历史性的话语权威,即见证了黑人族群的历史创伤,也凸显了种族隔离带给白人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即用卢里的视角解构了后殖民时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左右南非社会的悲惨情景,但是也有对爱和伦理的召唤。文章结尾处,露茜孩子预产期的到来也标志着道德的回归,生活的回归。风停了,一阵完全的静寂,他希望这样的静寂能维持到永远。卢里从农场的乡村环境体会到了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之美,这种道德关怀的回归避免了作品滑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深渊。
参考文献:
[1]库切 《耻》译林出版社 2002年月第1版 2003年11月第二次印刷.
[2]蔡圣勤《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 011年第5月第1版.
[3]高文惠:《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库切》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 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