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品钦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浅析

2019-04-16 08:07张旭
青年文学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托马斯

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托马斯·品钦小说的对话性思想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是WY2017031-B。

摘 要:托马斯·品钦作为后现代派作家,一直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隐藏其作品中,如《万有引力之虹》。他以放眼世界的胸怀去关注存在于这世上的每一个人,倾注了无限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人文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张旭(1978.8-),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2

虽然托马斯·品钦从未说自己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发现他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在《万有引力之虹》这部小说中,品钦着重关注了人的理性——人文主义的重要精神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品钦着重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互相勾结的氛围和其他丑陋的现实。但是,他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战争的残酷、野蛮和丑陋,在肤浅的战争背后,品钦隐藏了其对整个世界的人文主义关怀。从本质上讲,战争只是某些集权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非理性方式。那些高科技武器,如V-2火箭和原子弹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伤害。品钦用描绘战争的方式来警告人们,科学和技术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必须停止崇拜他们,更多地关注人类的理性。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精神,人的理性可以为人类的行为提供有效地指导。

从表面上看,《万有引力之虹》这部小说描述了战争造成的残酷和破坏。 但是,如果认为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只是在展示战争,那品钦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将被严重低估。除了谴责战争之外,品钦还暗示着他对人类失去理性的担忧。然而,品钦并没有为读者呈现一个完全绝望的世界。与之相反的是,人们仍然有希望和爱。品钦警告人们应该合理运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否则他们一定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一、对战争的公开谴责

二战结束后,国际冲突不断升级,再一次爆发世界大战的风险新不断加剧。品钦想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来警告人类,战争是灾难性的,我们应该避免新的战争。品钦试图通过小说来展示战争的本质,如残酷、欺骗和不人道,理性地谴责这场灾难性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导致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所害是无法估量和前所未有的。所有多家和人民都在此次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无数的城市和村庄在战争中被摧毁。这部小说中,那些现代武器是如此的致命,人类在死亡面前又是如此的弱小。那些数不胜数的致命性武器,飞弹、原子弹和V-2火箭等,给人类带来了永生难忘的灾难,而这些武器的发明者不知不觉间成了杀人犯。

战争充满了欺骗性。最初,战争通常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冲突。然而,品钦为我们描述的战争很特别,因为它只是某些集团追求私人利益的游戏或工具。在《万有引力之虹》中,众多的利益集团——跨国公司、官僚集团和卡特尔为了寻求最符合其愿望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对无辜人们的死亡和他们遭受的可怕痛苦视而不见,所有他们是没有人性的。在这里,政界,军队和其他利益集团相互勾结,战争从本质上来说仅仅是他们获取利益的手段而已。

战争本身是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冲突,屠杀和灭绝都剥夺了其他人的生命权和自由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种屠杀犯罪不计其数。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纳粹德国灭绝只是冰山一角,这是如此的可怕,没有人可以从容面对这残忍的现实。除此之外,战争的火焰残忍地屠戮者它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摧毁城市,杀戮和死亡。通常,轰炸一个城市只需要几分钟,但人们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重建它或让它恢复。世界大战是人类在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下摧毁自己的文明不理智行为。

通过对战争的残忍和欺骗的揭露,品钦指出了战争是不人道的,是违法人道主义精神的。品钦始终关注者人类的状况和命运。在这些不人道的阴谋中,品钦真正想要揭示的是人类不应该有战争,人类需要做的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所有种族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权利歧视他人。这反映了品钦真正想要表达的深刻思想:自由,和平和生活权利。

二、战争里蕴含的希望

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品钦并不只是描述战争。表面上,他向我们揭露了战争的丑恶和残忍,但在面对战后几近毁灭的世界时,他从未沉溺于悲观主义。他描绘的世界尽管仍处于战争状态,却充满了人性和关怀。描绘战争只是他表达对人类状况的担忧的一种方式。

小说里对战争和死亡的描述是一方面,另一反面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希望。战争本身是极其残酷的,但小说中遭受战争的人们并没有否定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互相关心,表现出了各自的尊严和善良。人们之间的普世之爱在战争時期显得异常罕见。

爱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品钦几乎没有在他的小说中描写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他关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诸如人类的未来和世界各地人类生存状况等深刻的思想。但小说中罗格与杰西卡的爱情非常让人心动。尽管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危险之极,他们却非常珍视彼此的爱。爱帮助他们减轻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但残酷的战争也改变了现实的生活和人们的命运。战争中的爱情通常是宝贵而短暂的。这种难以预料的爱情几乎没办法有一个幸福的结局。战争这个特殊条件使他们坠入爱河,也同样是他们离开的原因。虽然他们的爱情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但却可以温暖饱受战争摧残的心灵。

人们可能会做恶,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虽然有这么多犯罪和阴谋,品钦认为我们依然可以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他们只是迷失了自己,在诱惑面前被迫遵循“他们的”命令,但他们可以。《万有引力之虹》中的所有反派都可以恢复他们失去的人性。

品钦在小说中描述的这些恶棍并不是完全的恶人,因为他们总是能够认识到他们的罪行并竭尽全力找到改正的方法。一旦他们放弃邪恶,他们就可能获得救赎。当描述到这些人的负面品质时,品钦依然抱有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他认为这个世界不是地狱,而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人们可以弥补他们的错误。 这表明品钦的理想是构建一个没有战争和苦难的博爱世界。

三、对科学与技术的再审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学发展的典型象征是高科技的致命武器,如原子弹和V-2火箭等。这些高科技的现代武器一方面展示了人类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也毫不留情地摧毁了人类文明。虽然我们赢得了反法西斯主义战争的胜利,但是代价如此沉重,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死于战争,以至于我们长久以来无法平静。在严肃的思考之后,人们终于发现使人类受益良多的科学技术也会在某种条件下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威胁。事实上,所有最先进的致命武器都是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一旦这种技术被非理性的野心家或独裁者利用,整个世界都将面临毁灭性的灾难。

战后美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着,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的成就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社会结构,生活习俗,道德观,价值观等。在科技的帮助下,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们逐渐沉迷于高科技带来的利益,对于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视而不见。人们急于获得更好的物质享受,却日益忽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在科技面前,人们往往会失去尊严,个性和价值观。科技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因此现代战争是致命的,如二战中核武器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科学和技术根本不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不能合理和正确地使用他们,他们将成为可怕的怪物。 人们需要在使用科学和技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品钦努力向我们揭示科学真理的建设性和技术理性的谬误。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我们都应该竭力避免弗兰肯斯坦式的悲剧。因為科学和技术只是实现我们理想的工具,不应该用来操控人类。与无限的宇宙相比,人类是如此的渺小,他们不能、也没有权利成为所有生物的主宰。

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品钦希望我们重新审视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V-2火箭等致命性武器是科技发展的象征,它们是如此的强大。但无论科技如何强大,它们都不可能做到无所不能。将火箭交给地球引力是明显地讽刺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与无穷的宇宙和自然的力量相比,人类只是沙海一粟。那些狂妄自大的人类总是想着要掌控自然世界,而不是敬畏和尊重自然世界。人类应该敬畏保持谦虚,因为他们不是宇宙的主人。

原子弹和火箭的发明代表了两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科学技术发展。 尽管如此,高科技的现代化武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深重的灾难。品钦将二战的最后几个月作为《万有引力之虹》小说背景显然不是偶然的,因为它表现出了深刻的暗示含义。 通过对科技的副作用和滥用科技的描绘,品钦警告我们应该重新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严肃理性地对待他们。科学技术永远不是万能的,人类只是这个星球上无数的生物之一而不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作为一名工科生,品钦始终密切关注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希望人类不要自毁长城。战争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和道德,而人类在战争中变得更加不道德。品钦在小说中描绘战争的真正目的是警告人类认清科技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品钦倾向于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这为他的小说增添了深度。他关注的核心永远是人,这足以说明他小说中的人文主义。

《万有引力之虹》不是一部混乱的小说,也不是对现代文明的悲观的转喻。恰恰与之相反,在看似无序的背后隐藏着品钦对世界和人类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生存状况的深切焦虑,从各个方面表现出一种普世的人文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万有引力之虹》的隐喻结构与人文关怀[J]. 王建平,郭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2] 试论《万有引力之虹》的后现代性[D]. 郭艳英.南昌大学 2010.

[3] Humanism. Davies, Tony. . 1997.

猜你喜欢
托马斯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末世之美
——被大自然接管的精神病院
怎样与一只熊分享
托马斯·赫斯维克简介
画与理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托马斯的一节课
反转人生 伊塞亚·托马斯
托马斯送电器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