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往对《生死场》中王婆形象的研究大多是从女性意识方面考虑,而如果站在文化功能的角度分析“王婆”形象,我们将会对《生死场》产生更多的阐释空间。首先王婆是具有反抗意识的集体女性的代表;另外,她是超越传统女性文化功能的存在;同时,她也是现代文明入侵下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王婆形象,我们也可以看出萧红在《生死场》中的文化关照。
关键词:《生死场》;王婆
作者简介:武诗蕊(1995.10-),女,辽宁省阜新市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1
萧红的《生死场》发表于1935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前后东北农民的生活状态和铁血入侵带来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维新家庭的成长环境和新式教育的经历使她的心里很早就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后来的窘困经历与后期左翼思想的灌入使她更加倾向底层民众的写作。《生死场》的完成时间是从哈尔滨到青岛的两个时间段,描写的就是哈尔滨近郊乡村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北方乡村社会衰败瓦解的历史命运。文中萧红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具有集体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中王婆是典型人物,更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一类女性的典型代表。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王婆形象新的阐释意义?
一、集体女性的代表
“王婆”这个名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是陌生的存在,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到《水浒传》、《金瓶梅》等,各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出现过“王婆”形象。我们常说的古代中国的民间女性职业“三姑六婆”,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在塑造这些形象的时候大都以“王婆”为名。 “王婆”的通俗说法还是指《水浒传》中的王婆,一个家庭女性之外的、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老奸巨猾的具有贬义色彩的人物形象。当然,后来也有人试图为其正名。到了当下,“王婆”已经成为了具有指涉意义的专有名词,专指中年妇女,具有丰富的经验、过人的阅历,能说会道的一类女性。
萧红在《生死场》中塑造的王婆会接生,且经验丰富,思想深入。她不同于小说中其他社会底层的悲惨命运的女性形象,虽也是受压迫的个体,但不甘心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她清醒地意识到了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性地位,甚至在男人们的反抗道路上,要比男性更加勇敢、果断、敢作敢为。她的特殊从她的三次婚姻史就可以凸显,她在经受第一任丈夫的家暴后,带着孩子转嫁第二任丈夫,到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又改嫁第三任丈夫,也就是小说中的老赵三。
在女性失去话语权的社会背景下,王婆作为当下的农村女性,却为自己的命运作着自觉的抗争。所以萧红在同情月英、金枝等对自己命运的无从把握的同时,塑造了王婆这样一个富于反抗精神的女性类型。正是萧红是将自己内心中对理想女性的向往赋予在了王婆这个形象上,通过王婆展现女性应有的坚强和一颗勇于反抗现实的心。
二、倒反天戈的女性文化符号
《生死场》中的王婆承担着传统女性的文化功能,生儿育女,勤恳持家,有着丰富的女性经验。但是“镰刀会”事件和反日斗争等事件中她却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当李青山与赵三等人组织“镰刀会”时,王婆主动提供枪支,连丈夫赵三都渐渐开始对她产生敬重。事情失败,面对赵三的内疚、忏悔,王婆却埋怨他的恨铁不成钢。十年后的日军入侵,她仍然成为了第一个勇于反抗的女性。她会替李青山们望风,会冒着生命危险收藏革命党,隐藏革命信件。
在这里,王婆的形象已颠倒了天地的秩序,在她的身上同时兼具男女两性的文化功能。除了传统社会长期赋予女性的特有文化功能外,本该体现在男性身上的坚韧、果断、斩钉截铁、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和先进的思想意识却被萧红完全地赋予在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乡村妇女身上,使之成为了倒反天戈的女性文化符号。
三、现代文明入侵下的传统代表
在小说中,无论是王婆的经验,还是她的思想认识似乎都高于任何一位女性,
但是当火车、旗子、汽车、飞机等现代性的标志入侵这片土地的时候,这引起了长期生存于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们的恐慌与无助。经验丰富、见识颇广的王婆也只能无奈又伤心地“追踪过去痛苦的日子”,因为她已然想着“今日的日子还不如昨日”。[1]当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他们的乡村,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王婆显然真正显示出了她的惊慌,她以往的一切经验至此已经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甚至金枝的認识对于从未踏出过乡土社会的王婆,也已经超出了她所有经验的范围。尽管王婆经验丰富,但是她的一切经验全都是针对传统文化。
所以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这一角度分析“王婆”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现代文明的涌入带来的时代的断裂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那种冲击,由其对于整个中国农业文明的中心——乡土社会中的村民们来说,彷徨、无奈与无助是他们内心最初的震荡。
站在文化功能的角度分析“王婆”形象,我们将会对《生死场》产生更多的阐释空间。“王婆”除了代表某一类型女性集体的性格外,她还超越了传统女性的文化功能,同时承担了固有的文化功能,成为倒反天戈的女性文化符号。同时在王婆的身上体现了现代文明入侵乡土社会时中国农村民众的集体性反应,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生命不屈的挣扎。从“王婆”这一角度看《生死场》,我们可以挖掘小说的另一重涵义,也可以看到萧红笔力的精湛和思想的深入。所以通过萧红笔下的《生死场》,我们从北方的农村看整个中国乡土社会,甚至看整个中国现代社会的初始,也可以看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
注释:
[1]萧红:《萧红作品精选》,武汉:崇文书局,2016,1,第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