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研究

2019-04-16 10:32胡志斌
速读·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医学院校

胡志斌

摘 要:“医体结合”理念是当前医学界提倡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以体育运动替代医学治疗,通过体育运动能够促使人身体更加健康。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院校,要将“医体结合”融合到教学工作中,运用此理念改革体育教学,从课时安排、学分安排、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改革。利用当前医学院校的现有资源,重视评价方式和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医学学生综合性能力,让学生不但能够开出医学处方,还能开出运动处方,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以培养医学人才为目标,医学教学主线以医学教育为主,医学院校中也开设了基础公共课程,相较于其他综合类院校,医学院校应该更加重视体育课程,设置出特色体育课程,贴合“医体结合”的理念,对现有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服务医学教育的服务水平,培养出更多素质高、医学技术过硬的医学专业学生。

一、“医体结合”基本理念

“医体结合”具体说的就是将医学和体育结合到一起,并促使其二者相互渗透,站在操作层面去看,能够理解成借助体育这种形式,以及医学手段,对人们生活方式进行优化,这样过程就称之为“医体结合”,具体内容包含了医疗性体育运动,也被称之为运动处方,加之传统体疗手段,也可称之养生保健。最终目的是降低人体的发病率、增强体质、改善疾病状态,使得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这种理念表现出了现代医学发展以及现代体育发展的明显特征,同样也给现代化社会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医学生对于“医体结合”的认识不够清晰

医学院校的学生并不认为本校内开设的体育课与其他综合类大学所开设的体育课存在区别,也缺少对于医学知识、体育知识联系性的认识,会有一些日常的锻炼,但是也只是自己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运动项目段鸾,不能运用运动处方合理规划自身运动方案,也不能知道他人的锻炼。而一些实习中的学生认识到了“医体结合”非常重要,可以怎样才能将医学资源同体育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却缺少清晰的认识。

2.体育教学内容侧重运动技能传授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更加侧重各种运动技能的传授,并不能体现出医学院校应有的特点,医学生所接受的体育知识也都是体育性一般知识和健康知识,“医体结合”内容比较少,不能涉及到体育理论等内容,并且一些学校更加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还有削减公共课时的意向,将体育课程的课时定在了30课之内,体育理论课比较少,一般都是室外的活动课。

3.缺少“医体结合”教学的实施方案

虽然很多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医体结合”的重要性,并也希望将其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但是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或者设计比较少,即使存在,实践起来也比较困难。部分学校的教学主管、行政领导等,缺少对该理念的重视,因此体育教学中很少能渗透“医体结合”的理念。另外,从教师角度去看,体育教师缺少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体育课堂上并不能将医学知识同体育知识结合到一起,也就不能传递出“医体结合”的思想。同理,医学教师缺少体育专业知识,将医学知识时,也不能将体育知识融合进去,指导学生开运动处方的目的,也不能很有效的实现。

4.学生体质得不到更好锻炼

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在没有开始“医体结合”教学之前,更加重视理论知识课,对于具有实践意义的体育课不是非常重视,体育课时设置比较少,因此学生能够锻炼身体的时间比较少,即使有体育课,但是学生能够以正确方式方法进行的体育锻炼也比较少,整体上看学生体质并不是很好,学生身体素质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在一次教学研究中,选取了两个班的学生,分别有35名学生,分别以“医体结合”教学思想和常规教学思想开展体育教学,实施两个学期后,检测学生体质情况,医体结合班明显好于常规教学班。这充分说明了传统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良好体质的形成,而“医体结合”有助于学生良好体质的形成。

三、“医体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设置课时和学分

对全国多个院校体育课的设置情况进行研究,一般体育課都开设两学年,也就是四个学期,第一学期中,体育课时设置范围大约是28~30学时;第二个学期到第四个学期之间,一共会设置大约28~32学时,学分设置为8个学生,很多院校在大三之后,就不会再设置体育课,体育课的时和学分占总学习课时和学分的比例非常小,如果医学院校同样这样设置,就很难满足“医体结合”的教学要求,对于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来说,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应当重视体育课时和学分的合理设置,提高其二者所占的比例,将课时总长设置在150学时左右,延长体育课开设的学期,在大三上学期,也就是在校第五学期,应当设置体育课。第一学期一直到第四学期,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体育课,第一学期以体育基础知识为主的体育课程,还可以用太极拳课程作为辅助,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设置一些专项体育课程,第五学期为学生实习而准备,设置课外体育指导类课程,从而能够满足“医体结合”需求,为学生实习提供有效的指导。还应该考虑到,医学院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应当限制体育课课时,但可以想办法激发高年级学生自愿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样能弥补课堂时间限制的不足。改革过程中,要能重视体育课主线,一般以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锻炼为主,为高年级学生设置专门的锻炼项目,像太极拳、健身跑,这样能保证医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尤其是那些倾向外科手术的学生,想要做好一名外科手术医生,必须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2.体育课程详细划分

在“医体结合”理念下,体育教学侧重点会有一定改变,应该设置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创伤学、体育保健学、运动技能评价、运动医务监督、运动医学、运动员营养、康复医学、康复护理等课程,这是一些基本理论课程,还应当设置丰富的实践类课程,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剑、太极拳等等。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地理解到“医体结合”,并将该理念进行充分运用,从而能够更好地在未来的工作中服务于人民。

3.合理应用运动处方模式以及体育保健模式

体疗师、康复医师等专业人员能够针对个人提出运动处方,人们提供体检资料,包括健康指标、体能情况、心血管功能情况等,专业人员可针对病人或者锻炼的人,以处方形式,规定出运动频率、强度、类别、持续时间等等。与传统体育做比较,新理念下运动处方教学能够以学生身体锻炼为切入点,设置教学内容,还能促使学生传播和提升给他人锻炼身体的知识与能力。进而更好地解决与疾病、体质、伤病等方面有关系的问题。由此可见,医学专业大学生,要拥有开医疗处方的能力,还要有开运动处方的能力。

“医体结合”中也更加看重体育保健学,这是研究人体运动保健规律相关内容,多必须应用的学科,站在体卫结合原则上,加之医学保健知识,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能够使得体育参与人员更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具体内容包含医疗体育、体育卫生、按摩、运动损伤、医疗体育、医务监督等很多方面。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当将体育保健作为重要内容,围绕其展开体育活动,与课内体育活动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展开保健体育、运动处方等一些体育项目的学习,才能利用到现代化医学系统的知识,有效控制学生体育行为,尽量让学生掌握并使用两种保健体育方法,掌握体制测试方法,掌握运动处方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够合理地进行自我锻炼,还能知道他人锻炼。

4.科学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体育教学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科学分配。这两种课程所占比例要保证合理性,比如分别占有15%。理论课程中,像体育保健课程、运动创伤急救、体制测试、运动处方等,应有专业体育教师,肩负着教学任务;而其他一些以医学内容为主的,应当有医学教师肩负教学任务,像康复医学、医务监督、医学体检、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等等。要能重视体育课主线,一般以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锻炼为主,为高年级学生设置专门的锻炼项目,像太极拳、健身跑,这种特色项目的设置,可更好地保证医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5.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对于医学院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从教师资源方面思考,上文现状中提出了体育教学中教师资源存在的问题,因此,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非常重要。医学院校应当充分整合本校教师资源以及体育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医体结合”。体育教学主要授课教师以体育教师为首,督促体育教师肩负起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双重重任。提醒教师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用于实践中,规避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大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更高,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也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年轻教师走进大学校园,他们已经具备了讲课的能力,可以为其安排具体教学任务,以优化教师年龄结构,用他们丰富的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四、结束语

綜上所述,“医体结合”理念下,改革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思考要点包括合理设置课时和学分;体育课程详细划分;合理应用运动处方模式以及体育保健模式;科学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兰英,李继华,付强.新医改背景下“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探讨与思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6).

[2]齐琦.医学院校“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5(32).

[3]肖亚玲,田静.关于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理念改革的几点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82-84.

[4]陈辉.浅析高等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s2):80-81.

[5]张舵.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中开展“医体结合”的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91-192.

[6]盛治进,常春,陈凯华.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医体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3):121-12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