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莱州剪纸状况分析

2019-04-16 09:35张三聪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莱州窗花剪纸

莱州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在我国剪纸艺坛中享有“剪若游龙,线似游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之美誉。1960至1980年这20年间是研究烟台剪纸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可以把这段时期称为文革前后,本文首先介绍传统莱州剪纸的特色,然后结合当时的状况来分析文革时期的剪纸。因为掖县1988年改名为莱州,所以现在所说的莱州剪纸也就是掖县剪纸。

本文通过对当时一些文献资料和剪纸作品进行了解,以当时莱州知名剪纸艺人叶又新和张国铨等人为例、剖析莱州剪纸技艺的不同之处,一定程度上总结当时莱州的剪纸状况。烟台剪纸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例如蓬苿豪放、荣成祖犷、掖县精巧、即墨质朴,其中的掖县就是指莱州,掖县剪纸是烟台剪纸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样以精巧见长。

窗花,大都出于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之手,它根植民间。土生土长,以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美好的审美能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智慧,经过反复不断的实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窗花形式,来反映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开国以来,在党的百花齐发,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不仅使埋没已久的山东省民间传统剪纸得到了收集和整理,也使山东新剪纸创作得到了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剪纸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剪纸创作的道路更加宽广,在学习、继承、发展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者及作品,开创了民间剪纸艺术的新纪元。

一、莱州传统窗花艺术

莱州窗花,它的形成与发展,绝非是偶然的艺术现象。有其良好土壤,千百年来,在历代先民卓越的劳动创造和前仆后继的根植开化,在诸多因素的凝结积聚中发展与繁荣。一种体截的繁荣和发展,它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莱州窗花亦不例外,以前,各个地区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导致文化的落后,交通的闭塞也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发展。

莱州传统窗花和山东其他地区剪纸一样,也多出自心灵手巧的农妇之手,因此在题材选择上,广泛地从劳动生活、戏曲故事、神话传说,鸟兽鱼虫、花果蔬、吉祥文字中选择题材,乡土气息比较浓厚,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之向往,对美好事物之欣赏。

莱州窗花技巧上讲究剪口干净利索,一丝不苟。剪纸在胶东方言中,根据剪法之不同,分别叫做“剪花”和“扣花”。“剪花”是指用白纸剪刺纺花样。剪时可以沿着轮廓线连绵不断地走剪,像“一笔画”那样一气呵成。“抠花”是指用红纸或其他色纸剪窗花、墙花等作品。剪纸的基本功是“曲、直、尖”。曲是曲线,掖县艺人叫做“弯”。曲线用剪子剪虽然比用刀子刻容易流畅,但要剪得干净利落,难度也是很大的,所以有“宁剪三条杠,不抠一个弯”之说。圆孔也是曲线所构成,要求越圆越好。直是直线,掖县艺人叫做“扛”,要求挺拔,忌忽粗忽细。尖是尖角,也就是两个线头会合的地方,剪过了头容易断线条,剪不到头,尖角容易起毛。剪一排排细小的锯齿纹,掖县艺人叫做“打毛”。要打出那种细密而叉匀齐的毛纹,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从这些剪纸技巧上可以看出莱州剪纸的精致、细腻,从而说莱州剪纸以精细见长。

莱州剪纸在材质的选择上大多是用苏木红纸剪成,有时也用桔红纸剪制,所以又名“红花”,以区别勾勒渲染为主的“染花”。苏木红纸色泽暗红,浓艳沉着,剪成窗花贴在洁白的窗纸上,通过户外天光的照射,形象格外鲜明。这种红色窗花的线和面、虚和实、明和暗、疏和密的配置,即红与白的对比关系,是艺人根据墨线稿在剪制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虽然她们只说是“该粗就粗,该细就细”(意即该实就实,该虚就虚;该用面就用面表现,该用线就用线表現),讲不出更具体的用意,但她们剪出的许多作品表明,经营布置线和面的手法,不外下列三种:第一种手法是主要用线条表现,用均匀的细线,给人以轻盈明快的印象。第二种手法是主要用面表现,,只用细小的点线刻划,给人以凝重浑厚的感觉。按照“窗上要细,墙上要粗”的使用习惯,为了避免遮光过多,这种手法很少用于大幅窗花。第三种手法是线和面互相衬托,并用疏密增加单色的层次,也是最常用的手法。用块面表现、衬托形象。老艺人们认为窗花形象必须“长样、好看”,也就是生动和美观。这种审美标准当然要受当时当地欣赏习惯之制约。

莱州剪纸在表现手法上也能体现精细见长,通常采用夸张、写实、谐音、寓意等方法,将线条虚实结合、疏密结合,使作品更具有灵动性,利用剪纸手法中曲、直、锐的灵活组合,使作品更有动态、表现更细腻。用利落简洁清晰的的刀口,表现虚实对比。剪法也有阴剪和阳剪两种,在剪纸中阴剪和阳剪是表现物体虚实的一种剪法。在纸的用色上,就像上文所讲的,莱州剪纸中单色剪纸往往不是用一般的大红,而是浓艳的“苏木红”;彩色剪纸也不是染色,而是用不同颜色的纸剪出需要的图案,最后拼接在一起,所以相对于山东其他地区的剪纸较为新奇。

莱州传统窗花刻划的人物,大多像雕塑那样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身形。妇女的形态,儿童的动势,都很明确生动。掖县传统窗花中成年人的头身比例比较写实,大多是五头半身高,不像其他地区剪纸人物那样变形为四头半身高。莱州传统窗花中存在着两种表现人物面部的方法。一种是“满脸”,表现农妇面部是“实”的,只在红纸上扣出眉眼口鼻的阴纹。这种表现方法虽然盛行于蓬莱、荣成等地,莱州却只在北乡少数农村中可以看到,并被多教艺人观为“粗”而受到摈弃。另一种是“空脸”,面部轮廓和眉目口都用阳纹点线所表现,是莱州传统窗花的主要表现方法。总体来说,莱州剪纸在剪纸技巧、剪纸材料、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都能找到和其他地区对比鲜明,以精致、细腻见长。

二、文革时期莱州剪纸

文革前后,这个时期的艺术多为政治服务,为了更好的贯彻百花齐放方针,剪纸艺人们大胆的发展流派,从而后来才有各个地区剪纸鲜明的特色。所以这个时期对于传统的窗花剪纸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这个时期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三面红旗,新人新事等重大题材,时代气息较浓,有力地宣传了社会主义思想。剪纸艺人们也在思考山东剪纸的地方风格问题,新剪纸创作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并联系具体作品进行了讨论。对于新剪纸作品,剪纸艺人认为总的倾向很好,并对表现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国铨同志的作品吸收传统较好,基本上继承了莱州民间剪纸的风格,但有些作品人物五官大了些,黑白对比的大效果较差,有时还不够简练。

旧社会,流传在莱州民间的剪纸作品,大多遭到毁坏,年轻姑娘們也无心学习剪纸。建国以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优秀的剪纸艺人陆续被发现,幸免毁坏的剪纸也搜集了一千件左右。近年来,尤其是大跃进以来,莱州民间艺人和美术工作者一起,在继承民间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歌颂了党和毛生席的英明领导,歌颂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并且多方面的反映了現代生活。在用途上,剪纸也从美化个人家庭生活逐渐发展到了美化集体生活:不仅在农民的家里可以着到剪紙,在墙报、食堂、展览会、出版物上也可以经常看到剪纸作品。

总的来说莱州剪纸受文革的冲击并不大,因为在1960到1980年间山东剪纸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学习莱州和蓬莱的风格,而在文革时期山东剪纸在探索新剪纸道路,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党的百花齐发,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不仅使埋没已久的山东民间传统剪纸得到了收集和整理,也使山东省新剪纸创作得到了蓬勃发展。

作者简介:张三聪(1995-09-03)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莱州窗花剪纸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剪窗花
大嘴蛙学剪纸
搜城 莱州
剪窗花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长寿之乡的饮食秘密
剪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