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旅行:新闻传播学院

2019-04-16 11:46廖杨梅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闻学传播学专业

廖杨梅

你最近在煲的一部剧是哪一部?在追的综艺节目是哪一个?什么,你说,咱们今天聊的是新闻传播,很严肃的。那你可就误会了!除了新闻,传播包括的东西可多了,让人停不下来的电视剧、捧腹大笑的综艺、会让耳朵怀孕的广播、脑洞大开的奇葩广告……这些全都是!所以,传播,是不是还挺有趣的呀?

可是要掌握这样一门生产、传播各类信息的功夫,却并不轻松。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大类的常设专业之一,不少高校现在都采用大类专业的方式招生,大一学习新闻、传播、广告等专业基础课,奠定传播学理论基础,大二分成不同具体专业的小圈子,学习对应的专业课程。

新闻传播学通常有5个专业小圈子,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受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影响,近年又新增了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两个特设专业。这些专业,虽然专业课程各有不同,但都特别需要走出教室和课本,在实践中学习。什么办公软件、P图软件、音视频剪辑软件都要会点儿,而会搭讪,擅长与人打交道,更是必不可少了。

这个专业,简直就是害怕数学党的福音,因为大学四年,在绝大多数学校里,你都不会碰到数学。极少数特别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也只会在大一学一下最最简单的数学。不想再被数学折磨的人,快点拿小本本记上吧!

传播学

哪里有信息交流,哪里就有传播学

《奇葩说》第五季落幕,曾经被调侃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陈铭逆袭成功,拿下了这一季的BBKing,获得了奇葩星球观众的一致认可。节目结束后,很多人却在讨论另外一件事,为什么即使在最后一场比赛时,嘉宾薛兆丰教授也一直奇袭陈铭,最后也没有投票给他,陈铭这是被针对了?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整个赛季薛教授確实经常奇袭陈铭,但这只是出于两人不同的学科出身,理念的不同,可以说对事不对人。对于经济学出身的薛教授来说,求真大于比赛,但对于传播学出身的陈老师来说,技巧是为比赛目标和传播效果服务的。两人的出发点与追求不同,互动起来自然针锋相对。

陈老师的“诡辩”让—部分人认为传播学就是给人洗脑的传销,这误解就严重了!

传播学研究的是整个人类信息的交流,跟传销诈骗相去十万里。

这个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包罗万象。理应能说会道的“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竟然是一个口吃患者。而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中,没有一人认为自己是在做传播学研究。四位奠基人来自各行各业,拉斯韦尔是政治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是数学家和心理学家,霍夫兰和卢因则同为心理学家,而他们的研究都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传播学专业的人什么都要学点儿。

这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传播学史和概论必然是要学的,舆论学、媒介组织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等理论性的课程是一大重点,因为传播学本身就偏理论。传播学理论很有意思,相比物理学的定律喜欢用人名命名,传播学的理论名称显得画面感十足。

比如沉默的螺旋,发声者声音更大,沉默者更加沉默,即便舆论反转也是同样的规律,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再如知沟理论,经济地位高的获取知识更容易也更多,反之知识越发匮乏,二者间的鸿沟会越来越深。

除了传播学理论,新闻、广播电视、广告等专业的课程也会涉及,当然深入程度上比对应的那几个专业就要浅一些啦。

传播学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与各种学科的结合。政治学视角下的传播、经济学视角下的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传播……哪里有传播,哪里就是传播学研究与应用的范畴。

学遍十八般武艺真的不是吹牛,这恰好与当下企业对传媒人才“一专多能”的需求相契合。

新媒体运营、编辑,广告文案、策划之类较热门的岗位是首选,工作内容通常包括文字写作、图片拍摄与处理、音频视频剪辑等,广而杂,对能力的要求比较全面。传统媒体、各行各业的宣传部门等也需要传播学人才。

传播学作为这个大类的理论担当,考研的人也不少。尤其是如果今后要做传播学研究、在高校任教,或者是想进入央视、党媒等,都需要读研甚至读博才行。

新闻学

并非人人都能做记者

新闻学专业的人,大体有两种画风。一种特别活跃,他们不但活跃在课堂上、校园里,还有不少的人早早就在社会上试水了。文能熟记各种新闻理论,武能周旋于各种场合,深得新闻学专业老师的喜欢。

新闻学的课程设置实用性和专业性很强。有很多有意思的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等专业课程,看名字就知道是会走出去,亲自上阵体验一把记者工作的;有的高校还会开设广告学、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规律、掌握一些传播技巧,理论与实践就像内功与招式般相辅相成。

作为活力值满点的人,新闻学学生常出没于各种活动与比赛现场,演讲、辩论、商业策划大赛等,都是他们的战场。他们活泼开朗,乐于与人沟通,不管什么话题都能跟人聊开去。

但新闻学的短板也体现在这里:重实践,缺乏严谨的学术体系。采访写过、视频拍过,但是时间长了,心里难免会有似乎没学到什么的感觉。想要提升,读书必不可少,读文学类强化人文素养,读经济类延伸专业知识,读社科类提升思维与认知……有方向有选择地阅读,并坚持深入思考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另一种人则过得恍‘恍惚惚,他们上课摸鱼下课宅,能在网上down到资料就绝不出门与陌生人交谈。

新闻学专业相对自由。由于平时实践颇多,老师甚至可能把上课时间拿给大家外出做作业,期末很少闭卷考试,交作品、写论文的时候更多。因此即便不带脑子进教室,最后对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这正是最可怕的,看起来热热闹闹、轻轻松松,但其实一学期下来,什么都没学到、浪费了大把时光。

不少自律性不够强、目标不够清晰的人,真的会就这样佛系“养老”四年,混个毕业证就完事。

但现实从来都与傻白甜不沾边。新闻学专业就业率虽然一向很高,但是就业质量的差距却堪比马里亚纳海沟与珠穆朗玛峰顶的距离。

“红红火火”过完四年的人,有实习经验、积累起了人脉、做出了个人作品集,通常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甚至能进入央视、新华社等顶级媒体。反之,恍惚度日的人,通常只能去Alexa排名5万开外的网站做“网络搬运工”。

面对新媒体与人工智能的冲击,新闻人的全媒体能力、专业性、洞察力等越发重要。媒介形式越多样,专业新闻人越重要, “人人都能做记者”只是表象。专业领域的新闻报道、有深度有态度的新闻评论、危险却意义重大的调查性报道等,哪一个不需要深厚专业实力与职业素养呢?

城市对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新闻界高校有“北人大南复旦”之说,中国人民大学重理论,复旦大学重实践,这两个学校的校友资源丰富,北京、上海媒体也发达,实习机会多,起点较高,这些地方“搞新闻”会更有可为。

广播电视学

用视频或音频搞个大新闻

广播电视学是一个可以“望文生义”的专业,广播+电视、声音+图像就是核心。

不少人幻想着学广电就能上课看电影,下课拍片子。事实上,还真是这样。

广电专业的课堂学习,可以简单粗暴地分成两类,理论和观影。周末刚看完的好莱坞大片让你的神经还在兴奋蹦罡达,影视鉴赏课上,老师的“烂片”结论立马就能把你杀个措手不及。不必脸红脖子粗地急着反驳,也不要因此丧气地觉得商业片=无价值的烂片,听听老师的分析,你会发现电影的鉴赏维度超乎想象的多。从灯光、构图到拍摄手法、剪辑技巧,从台词、剧情到逻辑、隐喻,从编剧、导演、演员的经历到时代的背景等,各式各样的元素共同构成了荧幕上的声画演绎。

看个电影也太麻烦了有没有!但对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可是莫大的享受,因为还有一半的时间,他们在课堂上看新闻。

千篇一律的新闻联播式画面有什么可看的?任谁扛着摄像机都能拍吧?满肚子的问号,在老师的新闻拉片分析后,全部化作加大加粗的感叹号:原来摄像头摇动的方向有讲究,原来人物的排列顺序绝对不能出错,原来在不同人身上停留的时间长短各有不同,原来背景是否有五星红旗飘扬要看人看场合……关键是不能出错。对新闻越是了解,越是多了敬畏。

除了鉴赏,实践也是一大重点,基本上从大二开始,小组拍摄成为日常。什么翻拍影视剧片段啦,给一首歌重新设计MV啦,自己写剧本拍个微电影啦,找有亮点的人或者事件拍个纪录片啦……各种各样的主题和类型,只要你敢想敢拍敢做,老师就照单全收给你评分。

广播电视学的前身是新闻,因此新闻摄影、采写等新闻类课程也是必修的, “采+写”同样是基本功。“編+播”则是广电专属了,新闻学更多的还是面向纸媒,广电专业要学的则是以广播和电视为主要媒介的新闻采编与制作。寒暑假期间,如果能去电视台多多实习,或者去跟剧组,都是极好的。

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非常相似,学习内容上很相近。不过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广播电视学是文学类,广播电视编导则是艺术类,报考时后者是走艺考流程,有专业课、文化课考试和面试。在专业培养上,广播电视学侧重于新闻内容本身,他们想的还是怎么搞个大新闻,而广播电视编导更多考虑的是,一个节目怎么编才好看,摄像机怎么拍,现场用什么灯光,后期加什么音乐,通常都需要艺术的参与,所以被归为艺术类。

这也是为什么,广电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后都首选记者、编辑一类的职业,进电视台也大多是去新闻部门或者新媒体部门,这才算是最对口的嘛!当然如果你想去做影视,也是可以的,大学时一帧一帧拉过的大片、做过的奇葩视频,都会让你离你的影视梦更近一些!

广告学

你的灵光一现价值百万

问: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广告?

答:有趣!脑洞如黑洞!

学广告的人,大脑构造可能与其他人不同,总会冒出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都有“变身”技能,他们在不同阶段会化身为不同专业形象。学美术打基础的时候,素描、水粉什么的天天见,此时,他们是美术生;学广告摄制的时候,他们抱着单反、举着打光板满校园出没,此时,他们是编导与演员;学平面广告设计的时候,他们与笔记本电脑相依为命,自学PS、CDR(设计软件)设计Logo,此时,他们是设计学专业学生;学销售与策划的时候,他们做调研、写方案、做销售,此时,他们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

表面上看,学广告的要会“七十二变”,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为了做出最具效果的广告来,广告作品才是核心。广告学专业的学习,理论少实践多,团队合作、创意、演讲等能力都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期末的时候,也往往是提交作品、做报告,而非考试。

就像广播电视学的专业课会放电影,广告学的专业课上也会放广告,当然基本上都是经典广告,国外的占多数,不少都是年代比较久远的。老师会从时代背景、消费者的需求、产品抓住了人性的哪个需求等方面,把组成广告的骨架与血肉一一分解开来。

学习广告学让人能识别一些销售把戏。比如看到某样东西卖39.9元的时候,立马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品牌传播概论中的定价理论吗!还有什么满减、第二件五折之类花式吹牛的信息,不被它们蒙蔽双眼,看清背后的动机,才能防止剁手,理性购物。当然,若还是“着了道”,那说明这是值得好好学习研究的优秀案例。

广告学专业与就业匹配度高,是新闻传播学大类里就业最对口的,广告公司无疑是最佳选择,写策划、写文案、写广告语是最常见的工作内容。

2015年9月正式实施的新广告法,让广告文案们不得不流着宽面条泪给大脑升级,而一些脑洞大开的好文案让人怀疑幕后坐着一个八核大脑。“最”不能说,“第一”不能说,那就直白点儿—一质量价格好到“不让说”——逆向迂回的营销引领了一大波“好到违反广告法”的热潮。

如果将来打算进入广告公司,一定要熟悉广告法,把它放在手边以便随时可以查阅核对,否则文案不够精彩事小,被罚款就亏大了。一家二手车平台就因为广告语“创办一年,成交量就已经遥遥领先”中的“遥遥领先”四字缺乏事实依据,夸大了,被罚1250万元,相当于一个字罚312.5万元,吃瓜群众都看得肉疼。

编辑出版学

辅修第二专业,就业不用愁

编辑出版是编辑与出版的融合,既包括内容的生产,也包括产品的传播。

那编辑出版到底学什么呢?是找错字、改病句,还是学语法分析主谓宾?或者是沉浸在圣贤书中,品茗吟诗?

编辑出版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专业,翻译过来就是大杂烩的意思。一方面,要培养文字敏感度、储备深厚的知识,这是基本功;另一方面,要走进图书市场调研,对文化发展方向有深入了解和把握。一个出版物从选题策划到组稿成文,从印刷出版到上市营销,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我们都要学。

核心课程有三大块。

媒体方面。编辑学、出版学能让我们了解出版,现代汉语、文学课程旨在奠定语言基础、积淀文化底蕴,新闻学、传播学则是让我们对传播的发展与原理有一定认识。

营销方面。出版物需要传递到读者手中才能产生效益、实现价值。社会学、大众文化是大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学、市场营销等与图书发行销售关联紧密,国内外出版概况、版权贸易等影响着出版业的持续发展与规范。如何更有效地推广、如何将优秀的出版物传递给读者是核心课题。

技术方面。一个合格的编辑,除了编校基础,排版印刷、版式设计方面的知识也不可或缺。Word、PS、Indesign(排版软件)等常用软件也要会使用。

为了进一步理解出版学,做好选题策划实践课的作品,编辑出版的学生会在周末跑遍各个书店,去观察读者、研究畅销书;出版物市场营销课上,他们会做预算、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制作出版物时,选择内容、设计版式和包装,为了保证质量,还会分工对文稿认真三审三校……

平日里条件反射性地“做校对”,看菜单挑错字、看广告挑病句、读微信公众号挑逻辑问题等,很有“走火入魔”的趋势。

报考编辑出版时,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大多数高校把它设置在新闻传播学院中,但有的高校却把它设置在信息管理学院,还有的设置在文学院里,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里面可有些门道。一般来说,学院不同,专业学习侧重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新闻传播学院里,更偏重出版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是代表;信息管理学院更强调实践,出版的营销、管理意识的培养是重点,比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文学院的编辑出版自然与文学关联密切,编辑的理论和實务都要学习,比如南开大学。因此报考前一定要想清楚,入了这家高校的门,就要从这一门的道。

编辑出版专业的学习能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操作能力,但具体某个行业的专业知识是短板。加上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快速发展,读者的阅读环境、方式与需求都随着技术改变,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也越发缺乏优势。因此,本科期间辅修其他感兴趣的专业,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想进出版社,通常还需要读研,出版社的岗位大多要求硕士及以上的学历。

网络与新媒体

打造引爆流量的小能手

喜欢新事物,日常出没于各类新媒体平台,善于发掘有意思的APP,偶尔写写文案、剪个小视频传情达意,如果这说的是你,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不容错过。

这是一个因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而兴起的专业,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首次以“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招生,经专业名称修订后,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中有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这个年轻的专业要学习的内容有很多。

最基本的依旧是新闻学、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摄影与摄像这类与广播电视学有交集的课程也是必修,音视频剪辑、3d Max之类的软件需要自学,学校提供的单反使用时间很有限,想要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就得自己准备器材了。

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课,以理论为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探讨较多;网页设计制作、基础的数据库知识也会涉及,不过通常只学到入门的程度。其他的像网络专题策划、网站运营管理甚至网络动画设计等,老师一般只是将我们带领入门,真正的修行还得靠自己持续努力。去图书馆借书和光碟学习,在网上创建自己的账号尝试运营,对各种工具的掌握、内容的把控、理论的认识才能深入。

提起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别人很可能会认为这不就是开个微信公众号吗,谁不会呀?这可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就像一个段子所说,运营公众号,你得会电脑、懂设计、能摄影、晚睡早起、看得懂政治、做得了娱乐、沟通演讲都不怕、忙碌受气也没问题……这一点也不夸张。随着运营理论快速发展,工具越来越多样化,产品的差异性运营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人才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新媒体编辑和新媒体运营是最对口的就业选择。新媒体编辑与传统编辑不同,他们有的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文字就是产品,一个有创意、有才华、洞悉读者心理的新媒体编辑,更有可能写出十万加爆款文;有的卖广告创意,这有点像广告策划了;也有的主要做营销,通过文章帮助客户卖产品。平时如果经常关注各种公众号,这些类型想必都不会陌生。

新媒体运营主要做各种策划与活动,线上线下都会涉及。通过新媒体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知乎等,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和营销,利用的主要是粉丝经济。

现在几乎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各种各样的网红层出不穷,好像开通一个抖音账号下一个红的就是你。现实没这么简单,这个专业培养的也不是网红,而是打造网红的幕后人,发现有潜力的人并把TA打造成网红,才是他们的竞争力所在。

高校大PK

这些新闻传播学高校最值得你Pick

新闻传播学是文科类一大热门专业,记者、编辑、文案等职业广为人知且普遍受到尊敬。对于心怀传媒梦的人来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这四所大学,都是实现理想的好选择,它们专业实力强,培养模式好,平台起点高,能提供的媒体资源也很丰富。除了综合性院校,师范类、部分传媒类院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实力也不错,而中国传媒大学更可以称得上这个领域里的翘楚。

在出版方面,武汉大学的数字出版首屈一指;而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学全国第一,数字出版也不错,对于有志于出版,但苦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北印是一個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中国传媒大学

国内传媒第一名校。新闻传播学部下,有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和网络新媒体等专业,广播电视学又分国际新闻传播、电视摄影方向,编辑出版是新媒体方向,新闻学有数据新闻报道方向,传播学有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专业划分之细、跟随行业发展之紧,中传如果自称第二,那可能没有学校敢称第一了。

很显然,中传在广播影视领域更具优势,广播电视学里,细分出的播音主持、电视摄像和编导等方向,培养出了众多业内拔尖人才。从这里走出了崔永元、白岩松、陈鲁豫、周涛、敬一丹等一大批传媒大咖,中传在传媒界的地位可想而知。

复旦大学

北人大南复旦。在上海新闻界里,复旦的人脉和资源处于垄断地位。

相比人大更侧重理论,中传侧重于广电系统,复旦的新闻类专业,特别侧重于专业素质的培养,让做财经新闻的人懂经济,让做广电技术的人懂技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既具备一般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又有特别精专的知识造诣,显然更具备竞争力。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编辑出版学和数字出版专业,属于信息管理学院。武大的出版专业要学习信息组织原理、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课程,编辑出版学主要针对传统出版物,数字出版则包括数字出版物设计与制作、网络知识产权、游戏设计与开发等课程。数字出版的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互联网企业做产品设计与开发。

中国人民大学

从201 7级开始,新闻学院的学生可以尽情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修够了哪个专业的学分,就以哪个专业的学位毕业,灵活自主的程度令其他高校望尘莫及。

人大还有两个跨专业的双学位实验班,分别是新闻学一国际关系班和新闻学一法学班,结合了人大另外两个王牌专业。双学位实验班,要修的学分更多,但毕业后的选择也更多。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的新闻学是学校三大王牌专业之一,属于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也在这个学院。暨大新传学院是“广东媒体后花园”,毕业生在广东媒体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暨大的出国交流机会多,尤其是新传的学生,一定不要错过。

需要注意的是,新的课程修订意见里,暨大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要增加高数和理科类计算机课程。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的文学与新闻学院包括中文与新闻两方面。新闻类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2016年新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川大的新闻在西南地区算是最好的,与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密切,文新学院的毕业生不少都进入了四川广播电视台。

数据会说话

大数据解读新闻传播学院就业情况

9073元

是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月薪过万的大约占20%,但同时,还有接近10%的人月薪在2000元左右,更多的人月薪分布在2000—8000元范围内。

70%

的媒体招聘要求本科学历,本硕学历共同占比超过90%。一般来说,党媒与其他主流媒体比较看重学历,普遍要求硕士学历。而市场化媒体呼唤能创造价值的人,唯才是用。

80%

以上的中国互联网100强企业在北京设立总部或分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媒体实习与就业机会占全国70%以上。北京以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的聚拢效应独领风骚。

PS

是传媒业对人才技术要求的Top1,图片处理能力必须有,因为视觉是信息传播的第一形态,人类80%的信息都通过眼睛摄取。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一专多能”的人才都更受青睐。

207亿元

是201 7年自媒体通过微博获得的收入,包括广告代言、电商变现和内容付费。2016年的这一数据为117亿元。

230000

左右是全国在校新传类本科生数。我国有681所高校开设了共1244个该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326个,广播电视学234个,广告学378个,传播学71个,编辑出版学82个网络与新媒体140个,数字出版13个。学生多,但优秀人才依旧稀缺。

数据来源:《2018中国自媒体行业白皮书》《智联招聘新闻传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报告》《2018中国传媒人才能力需求报告》

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分享大会

方案策划

小屯 吉林大学广告学专业2017届 本科

广告能让灵感成为现实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而传媒充满各种可能,让我非常着迷。

找工作时,我投了不少简历。至今记得有一次面试,房间让人很放松,在里面和面试官对话时,不知不觉就敞开了心扉,后来说着说着自己竟然哭了起来,到底是哪一件事哪一句话触动了我的神经已经记不清了,也或者只是因为整个氛围让人感到温暖。面试官给了我很多建议,但最后我并没有通过面试,想要拿到offer还是得学会管理情绪、学习语言的艺术才行。

广告文案策划是比较理想的职业,它能让我的想法变成现实,每当自己的idea得到认可并被付诸实践时,心里都成就感满满。

广告公司的纪律一般都不会太严,弹性比较强。早上买一杯咖啡,边喝边悠闲地走去公司,下午主要浏览各种资料,真正大脑高速运转、沉迷工作基本要从晚上开始。我相信很多“广告狗”都是深夜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毕竟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在寻找光明时变得才思泉涌,灵感挡都挡不住。

白天是行政意义上的工作时间,基本上都在同客户斗智斗勇,偶尔也会写写广告文案、策划方案。闲暇时随意逛逛网站,什么都要看看,偶爾会与一些很有特色的网站不期而遇,这些看起来像是开小差的时光,其实都是在给我们的灵感库做储备。

工作一年半以来,我越发坚信自己与广告是最佳拍档。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拥有有趣灵魂的人,大概“广告狗”们都有着一颗躁动而又不羁的心吧!每次跟人聊工作聊娱乐,我满脑子都是“哇哇哇”的弹幕接连飘过:哇原来可以这么去设想!哇原来可以这么做!哇原来话可以这么说!哇原来生活可以这么丰富多彩!实在是有太多值得“哇”和发掘的点!

虽然说在校的时候我们什么都要学点儿,甚至还自己动手做设计,但我们和专业学艺术设计的人是不能比的,因此工作的时候,比如跟设计下单,我们可以多多交流,保证相互理解,但是轻易去指导对方可就越界了,一不小心就会影响正常工作。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与客户打交道。我们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要想写出打动客户的方案、让消费者行动的文案,在短时间内吃透核心资料,尽量全面了解相关资讯的能力非常重要。不忙的时候,要学着规划时间多学习多读书,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做广告文案策划更需要持续学习。可以的话还要多睡觉,这样头发才不会变少。

我相信做广告的,将来转去哪—行都没问题,毕竟我们的脾气真的太太太好了,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理解并解决各种各样奇葩的需求。凭着这点,再加上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们事业的大道,会无比的宽阔。

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分享大会

节目制作人

叶冰清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专业2017届 硕士

核心部门 才有可能干大事

进入喜马拉雅的过程有些戏剧化。

刚接到面试通知时,我正打算去北京参加别的面试,票都买好了,我灰心地想,没法去上海面喜马拉雅,干脆推掉好了。好在我当时脑子多转了一个弯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他们可不可以延后面试时间,没想到他们居然同意了!回上海参加了面试后,感觉这个地方挺好,而且自己有预感能收到offer,面完就放心逛街去了。

现在在喜马拉雅,我是一名节目制作人。工作大体就是做内容+运营。

以付费节目为例,第一件事就是市场调研,调研结果将决定选题的生死,定下选题后确定主播、研发节目,节目的内容要经过主播和我们双重确认,才可以上传。

对主播来说,上传=结束,但对我们来说,一大堆活儿正在前方向我们招手。后期运营的核心在于如何让一档节目上线、如何把它最有效地传播出去。 要做什么呢?也就是想一些文案、P一些图、盯一下录音、做一下剪辑,顺带着可能还要策划一些其他节目、找一些新的选题、联系一下主播……都是杂事,可大可小、可多可少,但是全都要做好。

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12月初的“123”活动。从12月1日到12月4日,付费精品节目全部五折,购买VIP会员可以打卡返现,或送腾讯VIP,优惠程度看得我自己都心动得不行。

活动那一周,几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运营+文案策划+售前售后客服,忙到喝口水都嫌浪费时间,连续几天都是大半夜才走出公司。从前听别人说见过凌晨三点的××城市还觉得挺有意境,现在,管他凌晨几点,我一个都不想看,回家缩进被窝多幸福啊,大冬天的。

“123”活动的效果非常好,好到有种干完一周能吃一年的感觉,BOSS也非常满意,大手一挥豪迈道: “都回去放心睡到自然醒吧!”

节目制作人虽然忙碌又辛苦,但我还是很庆幸当初转了岗位。刚进来时,我在泛娱乐频道,特别闲,与上一份记者工作对比起来甚至显得无所事事,很快两个月过去,什么都没学到,自己也心生退意。和很多人聊过后发现,大家都说刚毕业干的肯定是杂事,干好了才有机会做大的活儿。

前半句是事实,但并非所有地方都是小活儿干好了就能做大事,有的地方它就不需要做大事。正好部门架构调整,有个合适的契机,我就抓住机会转岗了。现在是知识付费时代,我们这儿的核心业务也就是付费节目,最初不在核心部门,自然没什么事干、成长慢,现在就明显不同了。

我们部门的人来自各种各样的专业,中文、新闻、经济甚至数学,这个岗位门槛不高,但要想发展得好,必须有核心能力,这也正是自己正在努力修炼的。

猜你喜欢
新闻学传播学专业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分析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