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露,李梓源*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重庆 401420)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妊娠期糖尿病带来的持续血糖紊乱状态,影响母婴健康状况,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形成风险。这一状况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早期护理干预方法主张于早期阶段,经多个方面,实施完善化的护理干预,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为验证其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95例患者进行分析:
选择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9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依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年龄(29.6±4.5)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5例。观察组年龄(29.8±4.6)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16例。差异不显著。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1)早期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立即结合其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为其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危害等知识。对于简单口头讲解难以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的患者,及时引入妊娠期糖尿病视频宣教等方法,消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错误认知。(2)早期血糖监测。指导患者、家属掌握规范使用血糖仪测定血糖水平的方法,嘱患者及家属做好血糖水平及波动状况的记录工作。如发现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糖指标异常升高或下降,立即入院就诊,以防影响胎儿的正常血氧供应。(3)早期饮食宣教。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偏好。结合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及饮食偏好信息,为其制定饮食干预方案。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偏好饮食基本不影响血糖指标,可考虑于其饮食方案中,适当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量或频率,以此维持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坚持正确饮食的依从性水平。(4)早期心理干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丰富的健康知识获取渠道。但由于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发表缺乏约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获取健康知识时,可能了解到错误知识或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案例,形成负性情绪,加剧其血糖紊乱状况。对此,可于与患者沟通时,积极掌握患者的状态,了解患者的疑问要点及不良情绪的形成原因。结合妇产科既往管理经验,告知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效果,以消除患者的不必要担忧、恐惧,为其血糖控制提供支持。
以SPSS20.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对照组3例早产,2例新生儿窒息,2例胎膜早破,观察组仅1例胎膜早破,组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表1 妊娠结局[n/%]
随着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变化,临床关于这种妊娠期疾病危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这种疾病已被证实与早产、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做好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早期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1)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引入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掌握规范的血糖指标监测结果。在病情管理中,患者、家属频繁监测血糖指标的过程,有助于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其血糖的异常,并通过准确的记录工作、入院就诊等方式,抑制相关并发症或不良预后的形成[2]。(2)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形成。结合既往妇产科管理经验可知,妊娠期糖尿病的形成可能引发早产、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作用相对有限。而推行早期护理干预后,这一方法可于早期阶段,借助恰当的宣教、饮食管理、心理支持等措施,维持患者血糖指标的相对稳定。由于血糖波动因素得到明显控制,由血糖代谢紊乱带来的胎儿血氧供应异常也可有效避免。研究表明: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推行早期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抑制不良妊娠结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