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资本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企业间合作行为和环境扫描的中介调节效应

2019-04-16 02:29:20
预测 2019年2期
关键词:资本维度效应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1 引言

突破式创新是指企业打破以往技术以及流程等,建立新的技术流程且实现显著S形曲线跳跃创新,对企业持续、快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突破式创新不仅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主导性地位,同时也能够创造新市场,提供占领市场的机会。由于突破式创新对现有的创新要素依赖不多,因此被企业视为跨越式追赶领头企业的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发展,企业竞争日趋加剧,如何实现突破式创新,逐渐成为实践界与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面对当前产品高复杂性、技术高速性以及市场高动态性的市场大环境,单个企业无法完成所有突破式创新内容,由此,企业迫切希望与外部网络建立联系以提供突破式创新所需资源。因此,本文将社会资本引入突破式创新的研究中。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向不确定性逐渐转变,其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非独立性以及非结构化等问题,相应地,对创新也提出了更多要求。环境扫描作为竞争情报(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竞争策略的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可以使企业搜集以及识别相关环境信息,有效预测环境变化,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突破式创新决策。创新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合作的结果,企业间合作能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难度等,在合作过程中的资源交换和组合也会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由此,本文研究将环境扫描和企业间合作引入模型,探究企业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路径,不仅能为企业突破式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为相关学者进行后续研究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企业社会资本与突破式创新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是由Bourdieu[2]提出的,被认为是组织与个人所有连带的总和。Nahapiet和Ghoshal[3]将社会资本引入企业层面,将社会资本看成是企业可以利用的关系网络中的资源。边燕杰和丘海雄[4]将社会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能力,企业通过与外部建立关系网络,进而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稀缺性资源。国内外多数研究将社会资本划分为三个维度:结构维、关系维以及认知维。结构维是企业之间所构成的网络关系;关系维是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信念、认同感以及责任等是否相一致;认知维是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共同的法则与语言等[5]。

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运用新技术从而为客户带来新价值以及新市场的创新性活动[6],它能够为企业缩减成本,带来更多的新产品绩效,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获取超额收益,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7,8]。可以看出,突破式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9]。突破式创新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采用新技术,这与现有技术有本质区别[10];其次,倡导为客户提供新的价值[10]。因此,突破式创新是“非常规”特点的创新路径。

Saiw和Ghoshal[11]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资本可以提升产品创新速度,加快企业获取信息、资源的速度。Yli-Renko等[12]的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对其从关键客户中获取外部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王霄和胡军[13]从认知维和结构维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外部社会网络中的合作、信任认知和企业人力资本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以往研究为企业社会资本与突破式创新两者之间关系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具体来说,结构维社会资本是企业客观存在的关系网络,如网络强度与结构等。林筠等[14]的研究表明结构维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关系维社会资本是指网络成员间的承诺以及信任等形态。承诺能够增强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合作成功率,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信任可以促进成员之间合作意愿和技术创新的提升。认知维是指网络成员间的信仰、规范以及价值等,能够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促进技术和资源的共享,并进一步促使双方创新能力的提升。朱慧和周根贵[15]的研究认为认知维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呈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

H1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2 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间合作行为

企业间合作行为(cooperation behavior)是指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作的互利性行为[16]。结构维社会资本多与信息共享相关。高质量的信息共享能够表示企业合作的诚意,增强企业现有与潜在合作者合作的意愿,增加企业间的合作行为。关系维社会资本多与社会关系以及信任相关。Burt[17]在其研究中表明,拥有广泛社会关系的企业会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居于较好的位置,能够获得更好的合作机会,并可以借助网络位置优势使合作按照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信任可以使合作企业间及时、准确沟通,降低不确定性,增加合作的可能。由此,关系维社会资本能够增加企业间合作的机会。认知维社会资本源于共同的语言、价值观以及规范等,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感知和想法。Nahapiet和Ghoshal[18]认为拥有共同语言会提高接近他人或者信息的能力。企业与合作企业一般来讲,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以及背景等,双方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有效沟通之上,而共同语言是促进沟通与合作之间的桥梁。另外,拥有相似价值观的企业合作的机会更多,成功率也可能更高。由此,认知维社会资本能够增加企业间合作的可能性,同时减少合作分歧。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

H2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对企业间合作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3 企业间合作行为的中介效应

企业创新一定程度上说是合作的结果,合作能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难度,加快商业化进程等[19]。企业双方在合作中将会获得或者创造新的知识、技术等,并在之后的生产、研发中不断丰富以及量化,从而增加企业技术、知识的存量。同时,双方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发生资源的交换和组合,这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由此,企业间合作行为对其突破式创新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

H3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具有直接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会通过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产生间接作用,即企业间合作行为是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作用于突破式创新的中介。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4企业间合作行为在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与突破式创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2.4 环境扫描的调节效应

Aguilar[20]认为环境扫描是寻找同时获取社会或市场环境中相关信息、事件等的过程,环境扫描首先确定扫描需求,此后评价与利用环境信息系统。有学者把环境扫描比喻为能够不停地扫描外部环境的自动化系统。本文认为,环境扫描是企业为支持决策或相关目标,保持或赢得竞争优势而收集、获取和应用外界环境中信息、事件或情报的过程。环境扫描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发现市场机会,面对威胁迅速做出应对方案,降低风险。

环境扫描有助于企业获取有关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效率的知识与信息,减少创新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其创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王萍等[21]认为环境扫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能力、吸收能力以及R&D能力等,有利于创新机会识别与利用。Brjesson等[22]通过对沃尔沃汽车创新流程的研究发现,新产品开发前进行环境扫描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概念,在新产品开发后进行环境扫描则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Troilo等[23]的研究发现远处搜索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肖丁丁和朱桂龙[24]的研究表明,企业跨界搜寻行为有利于他们的探索与开发能力的提升。Danneels[25]的研究认为,环境扫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从而帮助企业间合作更好地作用于突破式创新。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

H5环境扫描正向调节企业间合作行为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2.5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由前文分析可知,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通过企业间合作提升了突破式创新,而环境扫描有助于加强企业间合作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存在第二阶段被调节的中介作用。由此,环境扫描对企业社会资本—企业间合作—突破式创新的整个中介机制起到了调节作用。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

H6环境扫描正向调节了企业间合作行为在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

由此,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本文研究调研从2017年8月~2017年11月,历时4个月,涉及西安、北京、广州、沈阳、合肥、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多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类型涉及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以及民营企业等多种类型。在调查结束后,对问卷随机抽取5%的受访者进行回访,确保问卷信息真实有效。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312份。在问卷审核环节,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斟酌后剔除掉缺省太多、残缺的不合格问卷, 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56份,有效回收率为73.14%。调研过程中特别向被调研企业承诺调查仅用于学术,以获得企业对调研项目的支持。问卷填写者主要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企业性质上看,国有、私营、外资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均有涉及,主要以国营与私营企业为主,占83%。成立年限上看,3 年以下占4%,3~5 年占5%,5~10 年占22%,10 年以上占69%。员工总人数上看,300 人以上占59%,为绝大多数。

3.2 变量测量

企业社会资本量表来自Jap[26]的研究,包括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6个题项,包括“经常进行业务交流”、“相互信守诺言”、“能够和客户有效沟通”等18个题项。整体一致性系数为0.927,其中结构维度系数为0.928,关系维度系数为0.943,认知维度系数为0.911。企业间合作行为量表来自Claro等[27]的研究,包括“企业间知识交流频繁”等5个题项,一致性系数为0.889。环境扫描量表来自Beal[28]的研究,包括“企业对客户环境进行了扫描”等6个题项,一致性系数为0.922。突破式创新量表来自孙永风等[29]的研究,包括“新产品利用数量”等4个题项,一致性系数为0.902。

4 研究结果

4.1 信效度分析

为了避免同源偏差,本文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结果表明,单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为(χ2/df=20.03,RMSEA=0.223,CFI=0.311,GFI=0.303,TLI=0.375),很不理想,同源偏差并不严重。信度分析表明,各变量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0,信度较好。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KMO值为0.731,且通过了Bartlett球形检验,其显著性水平为p=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由正交旋转后,18个题项归属于3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贡献率为68.11%,所以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三个维度是合适的。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对六个潜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六因子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df=2.25,RMSEA=0.072,CFI=0.899,GFI=0.904,TLI=0.935),且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区分效度较好。

4.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本文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维社会资本与企业间合作行为(r=0.45,p<0.01)和突破式创新(r=0.42,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关系维社会资本与企业间合作行为(r=0.39,p<0.01)和突破式创新(r=0.35,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认知维社会资本与企业间合作行为(r=0.38,p<0.01)和突破式创新(r=0.49,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间合作行为与突破式创新(r=0.42,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环境扫描与突破式创新(r=0.39,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变量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为假设提供了初步的支持。

4.4 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假设检验。主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1。模型6显示,结构维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9,p<0.01);模型7显示,关系维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1,p<0.01);模型8显示,认知维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1,p<0.01);由此,假设H1获得支持。模型2显示,结构维社会资本对企业间合作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9,p<0.01);模型3显示,关系维社会资本对企业间合作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5,p<0.01);模型4显示,认知维社会资本对企业间合作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2,p<0.01);由此,假设H2获得支持。模型9显示,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0,p<0.01),假设H3获得支持。由此,满足中介效应的所有条件。由模型10可见,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5,p<0.01),且结构维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依然显著(β=0.22,p<0.01),但系数有所降低(0.22<0.29),由此得出企业间合作行为在结构维社会资本与突破式创新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理,亦可得出企业间合作行为在关系维社会资本、认知维社会资本与突破式创新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假设H4获得支持。

表1 主效应和中介效应检验

注:*p<0.05,**p<0.01。下同。

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回归分析之前,对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交互项进行中心化处理。模型13显示,环境扫描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5,p<0.01)。模型15显示,企业间合作行为与环境扫描的交互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5,p<0.05),假设H5获得支持。

表2 调节效应检验

为了更进一步检验环境扫描在企业间合作行为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调节效应,根据Cohen等[30]的程序,描绘了不同环境扫描强度下的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影响的差异,见图2。图2显示,高环境扫描的斜率大于低环境扫描的斜率,假设5进一步获得支持。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运用拔靴法(bootstrapping method),分析在不同环境扫描强度下,企业间合作行为在企业社会资本各个维度与突破式创新关系间所起的中介效应。表3显示,在环境扫描不同取值水平下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Δβ=0.194,p<0.05,第二阶段调节效应成立)。结构维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的间接影响在环境扫描强度低时不显著(β=0.036,ns),在环境扫描强度高时显著(β=0.186,p<0.05),且两者差异显著(Δβ=0.150,p<0.05)。关系维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的间接影响在环境扫描强度低时不显著(β=0.060,ns),在环境扫描强度高时显著(β=0.147,p<0.05),且两者差异显著(Δβ=0.087,p<0.05)。认知维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的间接影响在环境扫描强度低时不显著(β=0.019,ns),在环境扫描强度高时显著(β=0.123,p<0.05),且两者差异显著(Δβ=0.104,p<0.05)。假设H6获得支持。

图2 环境扫描对企业间合作行为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

调节变量结构维→企业间合作行为→突破式创新阶段效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PMXPYMPYXPYMPMXPYX+PYMPMX低环境扫描0.184∗0.200∗0.198∗0.0360.234∗∗高环境扫描0.472∗∗0.394∗∗0.362∗∗0.186∗0.548∗∗差异0.288∗∗0.194∗0.164∗0.150∗0.314∗∗调节变量关系维→企业间合作行为→突破式创新阶段效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PMXPYMPYXPYMPMXPYX+PYMPMX低环境扫描0.299∗∗0.200∗0.210∗∗0.0600.270∗∗高环境扫描0.373∗∗0.394∗∗0.298∗∗0.147∗0.445∗∗差异0.0740.194∗0.0880.087∗0.175∗调节变量认知维→企业间合作行为→突破式创新阶段效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PMXPYMPYXPYMPMXPYX+PYMPMX低环境扫描0.0930.200∗0.385∗∗0.0190.404∗∗高环境扫描0.311∗∗0.394∗∗0.442∗∗0.123∗0.565∗∗差异0.218∗∗0.194∗0.0570.104∗0.161∗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25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样本,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对企业间合作行为和突破式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行为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与突破式创新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环境扫描正向调节了企业间合作行为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验证了环境扫描正向调节企业间合作行为在企业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与突破式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5.2 研究启示

本文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从社会网络视角拓展了突破式创新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资本-企业间合作行为-突破式创新”的作用路径,揭示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机制,扩展了对突破式创新的相关研究。第二,验证了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间合作行为的正向作用,扩展了企业间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范畴。第三,环境扫描是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研究将其扩展到企业组织情境中,为我国企业应对环境不确定性,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本文研究的管理启示如下:第一,企业应通过与外部网络建立有效联系以构建高效的社会资本,从而促进知识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积累,达到为突破式创新提供其所需要的资源的目的。第二, 创新根本上说是合作的结果,企业间合作是提升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创新的突破。第三,面对竞争日益增强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注重环境扫描,关注环境变化、技术发展以及新的消费趋势变动,为企业突破式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

5.3 研究未来方向

本文研究存在待改进之处:首先,通过环境扫描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进而吸收、转化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而本文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因此存在一定的时效局限性,未来研究可采用长时间跟踪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其次,本文仅从企业间合作视角探讨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但其仅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可以从其他视角进一步展开研究。

猜你喜欢
资本维度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VR 资本之路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