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双,张 伟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2017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师范大学体质健康研究中心召开发布会,向社会公布2016年度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通过数据可知,初中生身体形态上表现为瘦体重和肥胖率增加;在身体机能上肺活量有所提升;在身体素质上,50m等项目的测试成绩呈现下降的趋势。因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低、学校体育锻炼开展状况不理想、学生压力大等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不足,造成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较差。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还间接地影响其能否在未来的“少子化”家庭赡养模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否承担起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背景下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重任。这应当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以徐州市市区为例,对徐州市市区的初中生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得出阶段性的研究结果。
本文以徐州市市区初中生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现状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查找书籍资料,在CNKI搜索相关论文约26篇,在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徐州市教育局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网站检索有关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相关文件。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与分管体育的领导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学生参与情况、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等。对访谈结果进行汇总,了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1.2.3 问卷调查法在结合访谈结果后制定《初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问卷。按照学区分布选择徐州市欣欣中学、科技中学、东苑中学、第十中学、新元中学、第三十二中学6所初中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调查问卷240份,经检查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83.3%。
1.2.4 数理统计法对访谈内容、实际考察内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等进行分类汇总,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
2.1.1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通过图1可知,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态度积极的占70%,不积极的占30%。这说明多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态度端正,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2.1.2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图1可知,学生中对体育锻炼感兴趣的占60%,不感兴趣的占40%。这说明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的基础。40%的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参与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很多学生会在家长的要求下进行被动体育锻炼而非自觉性行为。
图1 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认知状况
2.1.3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通过图1可知,学生因为体育考试参加体育课外锻炼的人数最多,占90%;其次是提高体质,占80%;第三位是跟随,占64%。接下来依次是提高运动技能、缓解压力、锻炼意志品质,分别占49%、44%、14%。动机决定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倾向性、强度和坚持性。刘毅、顾长文等人研究认为,要使学生产生体育锻炼兴趣并逐渐培养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目前学生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外界因素的推动,内部动机推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比较少。
2.2.1 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86%,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较好,这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少部分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主要是因为生理周期、疾病、作业多、临近考试等。
2.2.2 体育锻炼的项目通过访谈和实际调查可知,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实行选项教学,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课外活动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自由性体育活动。通过图2可知,初中生最喜欢参加的项目是篮球,占35%;跳绳、乒乓球共占15%;足球占17%;跑步占23%。通过选择的运动项目类型可以看出,在校打篮球和踢足球的多数为男生,女生参与度较低。这种现象与学生的性别意识有一定的关系。唐文文等人的研究指出,初中阶段的男生和女生都认为班级体育活动中,男生更擅长篮球、足球的活动。此外,还可以看出,学校可选择的运动项目较少,仅具有一些常规项目,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锻炼最多的方式是进行跑操,不需要器材。
2.2.31 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通过图2可知,每周进行1~2次锻炼的学生占50%;偶尔进行锻炼的占33%;每周进行3~4次锻炼的占11%;大于5次的占6%。锻炼行为是具有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特征的身体活动。体育活动要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必须具有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特征,否则不可能产生应有的健康效果。1周进行3~5次运动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达到的健身效果最好,初中生1周达到体育锻炼要求的只有17%,学生在1周中锻炼次数超过3次以上的同学不足1/5。数据充分表现出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时间上是极度缺乏的状态。
2.2.4 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通过图2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可知,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固定的人数最多,占45%。这说明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随意性强。此外,女生生理周期、作业量突然增多、考试临近等是学生放弃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少于30min,占30%;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为30~59min的占20%;60min以上的占5%。教育部在2006年12月20日阳光体育活动中提出,学生每天在学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徐州市市区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相关规定。
2.3.1 体育场地器材分析通过图3可以看出,调查中73%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受场地、器材影响;27%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不受体育场地、器材影响。通过实际调查来看,徐州市市区初中体育基础设施大多数不能够满足学生正常体育锻炼的需求,器材品种单一、数量不足。同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男生在器材和体育场地的“争夺”上占据绝对优势,女生大多只能选择跑步、跳绳、踢毽子等运动项目。
图2 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现状
图3 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2.3.2 体育教师的影响通过图3可知,79%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对锻炼有影响;2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对锻炼没有影响。根据调查发现,徐州市市区6所初中体育教师编制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短缺。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初中班级每周要开设3节体育课,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兼顾学校和年级的常规检查、课间操活动、课外训练等一系列教学任务,体育教师任务繁重。相比较,中国台湾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校成立“体育课程研究小组”,进行教学时,教师利用好体育课时,确保有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总纲、课改理念、体育课程目标与分段能力指标,选择他编或自编教材,用创新、乐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享受学习乐趣。
2.3.3 文化学习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分析通过图3可知,95%的学生认为文化学习会影响到体育锻炼。徐州市市区各所中学学风浓厚,学生文化成绩较好,文化学习的认真程度高,如遇到考试、作业量加大等情况,学生会认为体育锻炼会占据学习的时间,学生会为了学习放弃体育锻炼。
2.3.4 校领导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通过访谈获悉,学校支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严格执行上级文件,保质保量地开展体育锻炼。但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问题,部分体育教师存在“放羊”现象,课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大课间活动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
3.1.1 徐州市市区初中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良好,多数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但 在锻炼动机上还是外界的强加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3.1.2 徐州市市区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理想,锻炼以跑步、乒乓球等运动强度较低的项目为主,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强度明显不足,整体上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和科学水平。
3.1.3 影响徐州市市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体育教师指导不到位、文化学习压力大。
3.2.1 各中学校领导要如实执行国家、江苏省教育厅、徐州市教育局等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锻炼的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政策,形成锻炼促进机制,确保学生的锻炼时间。此外,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快乐教学。因为当体育教师工作内容受到较大干扰时,其对体育锻炼的指导会更注重常规纪律监督,很难有精力、体力去引导学生进行快乐体育。
3.2.2 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建立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动机。
3.2.3 各初中学校要提高运动场地设施的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多功能体育馆,提高学校单位面积运动场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边合力作用的结构,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专业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