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旺
摘要:我国于2016年底颁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用以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有序、合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综合质量,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文化的需求,营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提升公民核心素养夯实文化基石,其中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敷设基点,其建设成效关乎该体系稳定性、发展性、科学性,为此我国需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效”要求下,持续关注文化馆建设情况,确保文化馆建设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建设方略,以期提高我国公共服务综合质量。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馆;建设
文化馆(cultural centre)主要是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面向群众开放,为群众开展文娱活动提供条件,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当前我国各省市均有规模不一的文化馆,伴随社会经济稳健发展,人们文化素养不断提升,更多类型、更大规模、更好设施的文化馆将陆续建立起来,满足新时期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继而持续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此立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探析文化馆建设价值、建设发展实况,以及文化馆建设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建设价值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就已经建立了文化馆——民众教育馆,在建国后借鉴前苏联文化馆建设经验,建设群众艺术馆等文化馆体系,为充实我国公共文化生活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娱生活的渴求度随之攀升,旨在调剂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孵化馆”,起到宣传、普及优质群众文化等积极作用,继而有效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建设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场地。许多省、市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营建和谐、稳定社会氛围,定期在文化馆组织开展文学讲座、各类展览、文化培训等活动,用以落实社会公共教育目标,面向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省、市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二是为文化交流创造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风采不尽相同,文化馆通过邀请其他地区文艺团体演出,提供流动文化服务,以文化为纽带拉近各个地区之间的距离,使地区关联更加紧密,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三是为展览文化遗产提供场所。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为保留历史印记、保护文化,文化馆成为研究、收集、整理、维护、展览、宣传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并引导民众习承优秀传统文化;四是为提供文化服务,配送文化资源奠定基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的建设更具系统性,分设若干文化馆层级,上级文化馆负责向下级文化馆配送文化资源,培养文化工作人员,下达文化服务任务,监督文化服务质量,使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体现文化馆建设价值[1]。
二、探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建设发展实况
1.教育性有余,服务性不足。当前许多文化馆存在服务类型单一的问题,主要用于保护、搜集、展览文化遗产,未能满足新时期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虽然群众通过观看展览,可以了解文化,但却不能“走进”文化,基于展览活动缺乏新意,优秀传统文化很难烙印在群众的心中,影响文化馆建设成效。
2.系统性有余,执行性不足。我国文化馆分设若干层级,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为健全,为顺利落实基层文化建设目标,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奠定基础,然而当前有些文化馆工作人员却存在核心素养偏低,工作能力较差等问题,无法有效执行上级文化馆指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生断层,降低文化服务质量。
3.渗透性有余,发展性不足。文化馆的建设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其在我国各省、市均有建设,用以调剂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有些文化馆却存在发展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建设过于保守等问题,长此以往公共文化服务将变得僵化,缺乏感染力,削减文化魅力,阻滞文化馆建设发展[2]。
三、探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建设方略
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建设发展实况进行分析可知,文化馆虽已然与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但仍存在服务性不足、执行性不足、发展性不足等问题,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敷设成效,无法发挥文化馆职能。基于此,为提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探析文化馆建设方略势在必行。
1.提高文化馆综合服务能力。首先,文化馆需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民众关注文化馆,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服务,例如某城区退休老人过多,为丰富老人晚年生活,提升城市养老服务水准,文化馆需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予以改建,如定期教授老年人茶艺、书法、京剧、歌舞等,丰富文化馆服务类型;其次,文化馆需凸显自身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例如某些展览城市文化、历史文物的文化馆,应科学、有效的开展展览活动,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如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群众扫描二维码进入展区,便可获取电子版“观展手册”,手册中详尽记录展品历史及文化内涵,群众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控制观展节奏,在结束观展后,仍可借助互联网深入研究感兴趣的展品及文化,凸显文化馆服务属性;最后,文化馆应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例如文化馆可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体验类活动,如在正月十五做花灯,八月十五打月饼,端午节制作彩绳等,同时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将文化馆建设成展示传统文化风采的平台,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拉近群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继而提高文化馆建设质量[3]。
2.提高文化馆执行力。首先,文化馆工作人员需不断提高其核心素养,文化嗅觉灵敏,创新能力较强,服务意识超前,不仅可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文化服务,还能为文化馆建设献计献策,继而推动文化馆与时俱进;其次,文化馆需为优秀员工提供晋升及进修机会,营建创优争先工作氛围;最后,文化馆需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用以调动工作人员服务积极性,将群众投诉率、文化活动策划情况、服务能力自我提升等情况,视为奖惩机制施行标准,继而提升文化馆执行力,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3.提高文化馆综合发展能力。首先,文化馆建设需立足区域发展实况科学选址,确保文化馆周边交通便利,可以深入群众生活,为群众提供实时有效的服务,这就需要制定文化馆战略建设计划,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角度出发,优化配置文化馆建设资源,明确文化馆建设方向,确立文化馆服务类型,使文化馆所提供的服务更具针对性、民本性、系统性,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提高文化馆服务辐射广度,赋予文化馆综合发展能力;其次,文化馆建设需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群众对文化馆建设的渴求,制定并调整相关制度,确保文化馆深入基层,有效落实建设与发展目标,推动文化馆稳健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满足群众文化服务需求,人们需重视文化馆建设,致力于提高文化馆综合服务能力,提高文化馆执行力及其发展能力,继而充分发挥文化馆建设价值,为提高我国公共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J].赤子,2018(35):63.
[2]黄爱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的重要作用[J].大科技,2018(32):14-15.
[3]杨铁军.浅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的作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10):260.
[4]江睿.新时期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建设论述[J].大众文艺,2018(23):4.